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网络诈骗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篇1
校园网贷风险多发,一些学生网络借贷导致背负“巨额债务”。
钱凌是江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大二学生,去年6月,他认识了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唐兴。唐兴告诉钱凌,他们公司正与多个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合作,招聘学生做兼职,只要帮忙在平台上“刷单跑量”,学生就能轻松获得报酬。唐兴还表示,做兼职的学生事前可以签订一份免责协议,一旦还不起钱,兼职学生不承担责任。
“赚钱快、收入高、无风险”钱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好差事”,和唐兴签订了免责协议,然后向平台提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和入学年份等信息。没到两天,注册就审核通过了。钱凌立刻申请了12个月期贷款,金额1万元,月利率0、99%。
提交申请后,钱凌很快接到贷款平台的客服电话。核实完信息后,半小时内,钱凌的银行卡就收到了1万元,他随即将借款转给唐兴,同时拿到1000元的兼职报酬,并被告知以后还款的事就不用他管了。但两个月后,当钱凌接到贷款平台催促还款的电话时,唐兴的手机却再也打不通了……
钱凌的遭遇并非个案。据常州警方介绍,除钱凌外,还有常州工学院等高校的10名学生掉入唐兴的陷阱。
曾有媒体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此外,除了校园网贷诈骗以外,也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在网络平台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背负“巨额债务”。
消费观念不理性、个人信用保护意识淡薄、网贷平台无序扩张等是主因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
“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这可能是校园网贷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州警方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的.误区,也是网络贷款案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认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不足,这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邓建鹏还表示,很多校园贷款平台的无序扩张,也增加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他们在广告中常常使用‘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等诱人的贷款和消费讯息吸引客户,同时给校园代理人很高的佣金,助长了代理人盲目扩张业务的冲动。这不仅对大学生,对这些贷款平台本身,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一些理性消费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通过分期贷款消费能减轻一次性消费带来的资金压力,但关键是学生的借贷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
应加强风险提示,建立严格的借贷流程和审批机制“大学生享受金融服务本无可厚非,而且现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也说明确实存在市场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校园网贷作为新兴业态,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还游离于监管之外。”“分期乐”公关负责人认为,一些平台野蛮生长,有些平台存在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松懈但催收严酷等不负责任的信贷行为。
此外,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和当前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消费观念有偏差有关,亟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又同时能满足大学生分期购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监管要跟上。”邓建鹏认为,未来的监管政策应在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规定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其次,在评估信用水平和偿还能力时,要适用高于其他人群的审核标准。
近日,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校园网贷平台首先要模式合规,才能避免法律风险。如果是以P2P的形式来做,就要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确保其信息中介的定位;如果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就必须由监管部门颁发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来做。
其次,贷款平台应规范借贷流程,对大学生借款人进行适当的测评,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还款能力等。
最后,从行业角度来说,要建立起全行业的风险测评体系和监控体系。
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篇2
“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篇3
电信诈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诈骗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大学生经常碰到电信诈骗的情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以下情况:骗子冒充朋友跟失主借钱,有短信谎称娱乐节目节目中奖了,让事主转账缴税,骗子冒充外地的公检法让事主转账等等。这些都是电信诈骗的案例。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
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局相关要求,确保《网络安全法》顺利施行,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印发通知,在全省烟草专卖商业系统开展《网络安全法》学习贯彻活动。
1、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法》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理念,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习、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依法推动全省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上水平。
2、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各单位要对照《网络安全法》主动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清单,制订整改方案,实施销号制度,重点做好风险评估、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安全规划、强化信息保护、提升应急能力、加强沟通合作等工作。
3、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活动。开展教育普法工作,将《网络安全法》纳入重点普法内容,每个单位至少组织一堂《网络安全法》主题宣传课;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册、知识竞赛、微信推送、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展板等形式,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开展学习培训工作,省局(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和省局党校把《网络安全法》培训列入教学计划,开展专题教育和辅导。
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信息安全》,我了解到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密码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银行卡,现在几乎人手一张,那么所对应的密码数量,可想而知,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还有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中,我们注册的各类账号,其对应的密码数量也是个巨大的数字。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过去工作方法的不足,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才能有助于整合资源以及提高工作效能。信息安全,顾名思义,是指所掌握的信息不被他人窃取的安全属性。由于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的数量以指数级别增加,而科技的进步也催生出很大窃取信息的技术方法,给我们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光说我们的个人隐私我发得到合理的保障,甚至一些商业机密乃至国家机密也都收到了潜在盗窃者的`威胁。因此,如何防范信息的窃取正确的有效的保护自己信息隐私的安全性,如何处理信息被盗所造成的损失,如何亡羊补牢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给了我们应对新时期信息安全问题一条出路。
现在的上网环境可谓是“布满荆棘”,例如一项实验,不开杀毒就算不上网也有信息被盗取的可能性。首先,是最常见的u盘盗取,有的时候电脑不上网但是需要用u盘或者移动硬盘拷贝一些资料
“伊莱克斯经理x照”就是别人破解了相册空间把照片窃取出来的,我们姑且不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照片上的人做什么评论,单单就这个事情已经让我们毛骨悚然了,不知道以后还有谁敢发一些比较私密的照片到互联网上去。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最近时常出现于报端的“网络暴民”,这些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通缉令”之类的方法,对他人展开人身攻击,我知道的最出名的就是mop的“人肉搜索”,也就是根据“暴民”提供的一些个人信息,搜到被通缉人的各类私人信息诸如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真实姓名、家属姓名、工作单位等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mop上的“虐猫事件”直接找到了视频中女性的工作单位,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隐藏在互联网后面的“网络暴民”企图想绕过法律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保护自己信息安全、自己在互联网上隐私的方法,也许下一个被通缉的人就是我们之中的谁。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如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的黑客攻击、入侵等等。
因此,我们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切实保护个人与国家信息安全。
网络诈骗心得体会 篇6
星期五,我们观看了一些防网络诈骗的相关视频。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所以我们以后上网要小心,不能大意地上了骗子的当,绝对不能让这些有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的诈骗内容渗透到我们的心里。让我们迷失自我,最后害了自己,留下伤心而悔恨的眼泪,让自己难受。
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措施:
1。上网要小心。
2。尽量不上网,做一些绿化的事情,开拓心情。
3。交朋友时,留意他人的资料,不要加一些陌生人,然后让他人展开对自己的诈骗。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反倒让自己悔恨,伤心。
一定要小心!防网络诈骗。别让自己的言行最后让自己伤心,让自己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