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2025/09/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分享带来的高兴情感体验。

2、通过理解故事、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生活中的高兴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3、在活动中,注意与同伴的距离,避免碰撞。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谈论:在生活中,自己最高兴的事情。

◎教师:大家在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生活中的高兴的事情。

2、幼儿感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教师讲述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边看书边讲述故事。教师:小刺猬买了什么东西?他为什么要把冰淇淋给小兔子呢?小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小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并在教师的提醒尽量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分享的快乐。

教师:小兔子和小刺猬他们有几个什么样的高兴呢?

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并讲述自己的理解,知道把自己高兴的事情与别人一起分享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高兴。

◎感知生活中分享带来的高兴。

教师:平时在家里,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呢?

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把东西给别人的事,出可以说说别人与自己分享的事情。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语言:“因为我把XXX与别人一起分享,所以我们很高兴。”

3、体验音乐中的分享,所以我们很高兴。

◎教师:我们也来玩一个高兴的游戏吧——“碰一碰”好吗?

幼儿在游戏中与教师、同伴共同感受高兴的情感,感受相互之间的触摸带来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相互之间避免碰撞。

活动反思:

《有那么多的高兴》是一个语言领域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而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小狐狸和小兔子的高兴,并在故事中懂得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别人高兴我的高兴的一个情感。

因此从一开始,我运用谈话法,引导幼儿回忆,鼓励幼儿想说,敢说,积极地说,回忆生活中有关于分享的事情!这个环节为整个活动开了个好头,孩子们的兴趣都被引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挂图的欣赏了,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帮助幼儿梳理故事中角色的“那么多高兴。”让幼儿将刚才听到的看到的零碎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小结:我们和好朋友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别人高兴我们也高兴,高兴越来越多,快乐也越来越多!小结过后,我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孩子们的生活迁移:我们可以分享更多的东西,比如:分享图书、分享快乐心情等等。

最后在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越多幼儿用书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知道“重阳节”的由来。

3、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剪辑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百岁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电脑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课前和幼儿园退休教师刘子平老人(孤寡老人)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她请来.

5、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谈话: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当时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以后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都做诗来纪念。

2、播放

课件: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一人。”让幼儿领略诗中重阳节插的风俗和诗人身处异地的兄弟想念之情。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等。

2.让幼儿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物等。

活动准备:

1.录好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的录像带,拍一些乱涂乱画的场面

2.教室里的提示标语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关注

(一)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带)

(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样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

二、指导幼儿要做文明的小孩子

(一)看乱涂乱画的照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幼儿说说,教师加以补充:不随手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等。

(二)请幼儿找找教室里的文明。

三、引导幼儿交流不讲文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班上的椅子倒了没人扶,大家都没椅子坐;洗手时不关水龙头,是浪费水的行为;我们还要爱护花草树木和节约用水用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与人类、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

2、懂得感恩,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在老树长大的过程中有谁帮助过它,它们是怎么样帮助老树的?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第一部分。

师:老树长大的过程中,有哪些朋友帮助过它呀?

2.听故事第二部分。

师:原来这么多的朋友都帮助过老树,所以老树对大家说了“谢谢”,听了老树的感谢,它的朋友们会怎么回答呢?

3.听故事第三部分。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三、联系生活,懂得感恩。

1.师:我们小朋友就像一棵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得到过许多的帮助,你得到了些什么帮助?谁愿意来说一说。

2.幼儿讨论并讲述。

四、活动延伸。

制作爱心卡,请幼儿记录如何回报爱自己的人。

活动反思:

树在幼儿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熟悉的。本次活动主要以孩子通过线描画来表现“树”线描画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也并不陌生,之前也已经接触过了。所以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线条、形状来进行绘画。如,在画一棵树的时候,她们先用各种线条来画,然后用各种形状来装饰这棵树,凭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各种不同树,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但是,还是有个别幼儿不懂的如何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只是一味地简单画上几个大图案,然后涂上颜色。看来这些个别的幼儿还是无法接受新事物,不能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指南》艺术领域2—1—3“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各行各业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从幼儿谈起自己的理想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敬仰之情。"而现实生活中幼儿对各行各业的劳动缺乏体验,部分幼儿不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通过活动的开展来激发幼儿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美好情感及各行各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且通过谈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知道常见几种行业的名称,了解各行各业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行业,并能说出各行各业的名称。

活动难点:

能够大胆准确说出各行各业中的职业性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

1、各行各业工作者图片。

2、护士、医生服装(课前排练好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1、师:唉,他怎么了?幼:(肚子痛)师:去了哪里?幼:(医院)师: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呀?幼:(看病)(注:请幼儿扮演医生、护士、病人)2、师:那你知道医院里面都有什么人吗?

幼:医生、护士、病人3、1)师:那你知道医生主要是干什么工作吗?

幼:看病、拍片、做手术、写病历、开药方等2)师:那护士主要是干什么工作呢?

幼:(照顾病人、换床铺、打针)二、与幼儿交谈自己的理想。

那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呀?(如:医生、警察、科学家等)老师小结: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我们把这些工作统称为职业。

三、出示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认识和了解。

1、师:你们看,我这儿有一些工作者的图片,你们知道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幼:他是老师、厨师消防员等2、师:你们是怎么知道他们是做这些工作的呢?

幼:他们穿的衣服或者配饰等3、师:不同职业的人干不同的工作,谁能来介绍一下他们做什么主要的工作?

幼:老师师给传授知识的,教书育人的等等四、讨论了解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们这些职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那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或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幼:没有警察叔叔,就会有很多坏人危害社会了;没有有列车员叔叔在,我们不能安全有序地乘坐火车教师小结:小朋友知道这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我们要去学会敬仰和感恩他们,因为我们长大之后也会成为生活中的某一人员。

活动反思: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是学生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见到不同的劳动者,但是并没有真正去留意、观察他们,对于他们的行业、生活并不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做了较多的调查,也不知孩子们特意去留意一下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

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生们积极的探究,经过课后调查,孩子们课上踊跃发言,所表达的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多放权给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课上我以一天的生活开始导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主题,认识我们周围行业的多样性。在课堂中学生活动起来很有兴趣,我更用了问答、演示、填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业之间的分类,课堂气氛活跃。更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解决重、难点的学习,更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要尊敬不同行业劳动者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改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原方案注意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但是仔细阅读方案后,我有这样一些看法。首先,方案中所举的生活事例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剩余的牙膏等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其次,方案中的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得并不充分,达成度不高。在这样的社会性活动中,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两点:

一、教育目标和所举的事例应该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应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应是他们能够理解的。比如,用洗手这样的事例帮助幼儿理解“节约”概念,可以促使幼儿对洗手时发生的事情更加关注并学会思考和判断。同样,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也要考虑幼儿能否在生活中真正做到。

二、让节约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许多与节约有关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这些相关事情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对节约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以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附:我的设计

目标:

1.感知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的含义,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2.尝试和同伴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逐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讨论过生活中水和电的重要作用,知道水和电都是宝贵的资源,应该要节约用水用电。

2.拍摄四组教学录像:

第一组——活动室里没有人,电灯、空调开着,电表在飞快地转动;幼儿和教师往活动室外走,教师关掉空调和电灯,电表呈静止状态。

第二组——电视机关了,插头也拔掉了,电表呈静止状态;电视机关了,插头未拔,电表仍然在转动。

第三组——一名幼儿洗手,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擦肥皂和搓手时水一直在流淌,洗完手后小水桶里装满了一桶水;另一名幼儿洗手,水量适中,擦肥皂前将水龙头关上,搓手时再将水龙头打开,洗完手小水桶里只有小半桶水。

第四组——一幼儿在接水喝,第一次接小半杯,喝完了再接一点,又喝完;另一名幼儿接了一杯水,喝不下倒进接水桶里,接水桶里已有小半桶水。

3.材料:卡片、黑色水笔、透明胶带、剪刀。

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自己生活中水和电的作用

师:我们前两天讨论过水和电的作用。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和电会怎样呢?

(幼儿简单交流。)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和电,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二、观看录像,感知与理解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基本含义

1.幼儿交流。

师:你有什么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好方法吗?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节约用水、用电的正确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平时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并好好地想一想这其中的对与错。

(引导幼儿对比式地观看。)

●观看第一组录像。

师:①仔细看看,当空调、电灯都开着的时候,记录用电的电表有什么变化?②我们看到的哪一段是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是什么?

●观看第二组录像。

师:①没有人看的时候,两台电视机都关了。这时节约用电了吗?(②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表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关注插头。)③不用电器的时候,什么方法才是真正的节约呢?

●观看第三组录像。

师:①你认为哪个小朋友是节约用水,哪个小朋友是在浪费水,为什么?②(引导幼儿关注水桶里的水量)哦,同样是洗手,有人用了一桶水,有人只用了小半桶水。③洗手擦肥皂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洗澡。)

●观看第四组录像。

师: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喝水的。②谁在节约用水?一天下来,被倒掉的水有多少呢?③喝水时应该怎么做?(一次不要接太多,不够了再接,不能浪费。)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

师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着节约,避免浪费。人不在房间时,要将电灯、空调、电视机都关掉,不用的电器要记得拔掉插头,但这件事有一定的危险性,要请大人做;用水也要节约,水龙头可开小一些,用完后要及时关掉水龙头。

三、制作节约提示卡

1.教师提出倡议。

师:为督促大家节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场合有提示节约的卡片,我们也来制作一些这样的节约提示卡吧。想一想,你可以制作什么方面的节约提示卡呢?

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设计。

师:小朋友俩俩合作制作节约提示卡,两个人要先一起商量再制作。

(幼儿绘制节约提示卡,教师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帮助。)

3.张贴节约提示卡。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节约提示卡粘贴在适当的位置(如:空调、开关旁,水池上方,茶水桶上等,插座旁的提示卡由教师帮助粘贴)。

4.小结。

师:以后,我们看到这些提示卡就知道要注意节约,你节约我节约大家都节约,我们就能生活得更美好。

延伸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①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按照节约提示卡的要求做,及时表扬会节约的幼儿。②设立班级“资源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于幼儿游戏、区域活动。

●家园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设计家庭节约用水、用电计划,并带到幼儿园来进行交流,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