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爱的教育》有感

2025/09/12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通过朴素生活的描写,使我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和父亲走路时,安利柯不小心撞上了一位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安利柯的父亲感到非常生气,告诉安利柯应该向妇人道歉,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当没看见,头一低就过去了,连句话都懒得说。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碰见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都没理,低着头就朝前走,装作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会怎么想,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呢?现在想想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个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到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者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满爱心!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爱,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个字,又是多么温馨的一个字!而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境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亚米契尔斯。书的主人公是一名读四年级的小男孩——安利柯。书通过日记的形式,写出了不一样的爱,有友爱,父爱,师生之间的爱……《爱的教育》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爱的温馨。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扫烟囱的小男孩》。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学校对面,有个小男孩在哭泣,几个女孩跑过去,关切地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今天给别人扫烟囱,得到30个小钱。可是衣袋破了,钱全都掉了,主人会骂他的。女孩们听了,纷纷把身上的钱给小男孩,最小的女孩没有钱,便把刚刚采的鲜花送给了他。小男孩高心极了,回家去了。

其实,这样的事例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过。比如:汶川发生地震后,源源不断的爱心来到汶川,同学们则把零花钱捐给灾区,希望他们能早日创建更好的家园。

读了《爱的教育》,我知道爱是无私的,我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自豪……

那是清明节的一天,我们一家人上街买菜时,看见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乞讨,我摸了摸口袋,发现有五元钱,便毫不犹豫地把钱递给了他。因为我知道,在别人眼里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他眼里却可以让他填饱肚子。

在这个世上,因为有爱,所以父母能无私地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因为有爱,人们才会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爱像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爱像雨露滋润了美丽的花苞;爱像空气,我们处处都能感觉的到。因为爱,我们人世间才变得温暖。读了《爱的教育》我更感受到爱的重要。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塑造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卖菜的女、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小说通过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爱。

小马可尔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用双脚走出了万里长路;马利奥为了让同伴活下去,把唯一求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伴,而自己却随船沉入了海底;小小少年跳入喘急的河流中,不畏自己被冲走,救上落水孩子,还有一位小鼓手,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拖着满是子弹打伤的腿爬到友军基地,报告情况,打退奥军……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

由马可尔,我想到了自己,爸爸妈妈家人和老师对我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下雨天,年迈的奶奶为了不让我淋雨,不顾体弱多病,到学校给我送伞,我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平时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教诲,点点滴滴都体现出他们对我无私的爱。由马利奥,我想到了“生命的壮歌”中老羚羊们,它们把生的我希望让给了年轻羚羊,把死的痛苦留给了自己。见义勇为的小小少年,我想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怕牺牲……

我们不能只是接受,也要给予,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世间最美好的就是爱。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生命中美好的篇章。让我们珍惜这个无价之宝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读完《爱的教育》后,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里面的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了真挚的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纯洁,赞扬了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当我读完时这本书,作者也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有一种感叹: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着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在人间是常见的,生活中处处需要爱。没有爱会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吗?没有爱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吗?所以说,爱是重要的。当然,不仅我们自己要拥有爱,还要将这净化人心的爱永远的传递下去。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趁着这个暑假,我看完了来自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一书。

《爱的教育》记叙了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整个学年的学习生活,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口吻记录了在学校内外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所想所感。其中还穿插了“每月例话”‘家人的信’,字里行间蕴含着或严肃或温和的劝诫,或委婉细腻的启发,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爱的氛围。

在这么多令人感动不已的故事中,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我的女先生》一文中的女老师。她心中装着学生,对每个学生爱得无私,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即使在病重时依然如母亲般关心着她的学生,她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当校长先生说女先生已离世时,学生们痛哭流涕,看得我也泪眼婆娑。书中个个皆是感人的故事,处处都有这样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这个女老师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班主任,她也是一个女老师,也是一个工作特别认真,对我们特别关心照顾的好老师。那天,她一手捂着肚子走进教室为我们上课,没讲几句就停下声来,弯下腰,手捂得更紧了,眉头也皱得紧了,嘴唇泛白,额头冒出了密密的汗珠。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看着老师,我有点担心。一秒,二秒,五秒……十秒钟后,老师抬起了头,微笑着又开始了上课,那只手依然捂着肚子,额头上依然冒着细汗。或许是老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大家,那节课我们特别认真,特别投入。此时的我,忽然觉得老师这两个字也格外的亲切。

《爱的教育》一书中,不仅让我体会到浓浓的师生情,还让我体会到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总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那么在他人有困难时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虽然细微,但它是无私而珍贵的。当别人犯错时,我们要懂得理解,学会宽恕,“人非圣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父母的爱有时如春风般温暖,有时却严厉如秋风般无情,但无论何时他们的爱都不会有丝毫的减量。

爱无时不在,爱无处不在,爱能感动一切,爱让人无怨无悔。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世间处处充满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6

暑假作业早已写完,闲来无事,翻开《爱的教育》,品味安利柯、甘伦、戴洛西等人的校园故事,令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通过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他所在的班级、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秉性纯朴仁厚,极富同情心,喜欢帮助别人,看见别人的优点,就立刻模仿别人,是一个极富进取心,不可多得的有为少年安利柯;一派天真无邪,极有正义感,时常帮助弱小的甘伦和做事有才干、有学识,运动方面均出人头地,极受全班同学尊敬的班长戴洛西等人的角色更为这段故事夺人眼目。

有一次,那格的母亲到学校来找甘伦,校长让安利柯去操场叫甘伦。甘伦的心里很是紧张。到了校长办公室,那格的母亲早已等了很长时间,她是来向甘伦道谢的。原来,那格在班里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他个儿很小,身体很弱,而且又是驼背,大家见了就嘲笑他,那格只能默默的趴在桌子上哭泣。是甘伦挺身而出,教训了同学,那格不再被人欺负,从此,他们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兄弟。那格的母亲见到甘伦后连说谢谢,为了感谢甘伦,她把脖子上的那条坠着十字架的项琏取了下来,挂在甘伦那短而粗的脖子上,甘伦的脸上充满了灿烂的笑容。

助人为乐升华了自己的高尚品德,把快乐带给他人,留给自己一抹余香。这就是《爱的教育》给予我的启迪,给予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