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格列佛游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1
我在我的书架里无意发现了一本书,是《格列佛游记》这是一两年前老师奖给我的,也是一本让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
书中有一段译前序,介绍了一些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对理解书中内容是有所裨益的。而书中应用的反语修辞,更是处处可见。熟练又适当的讽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英国的议会和宗教政治的不满。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都紧密联系,支持着作者的主要思想。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格列佛是好奇心、自理能力、勇气和智慧才活了下来。
翻完书后,我想了想,我的生活也和格列佛一样,有好奇心和勇气。爬山时,为了爬更高的山也吃了不少苦,在山上,一个个弯弯曲曲的小路,十分难走,我想放弃,但我还是走上去,山上的台阶有的是空的'也是十分高的,大概也有八十多米了,也是我还是到了山顶了,山上的风景十分美丽。
我在《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明白了人生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着,这不但是勇气,重要的还有好奇心。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做君子而非小人的说法,“小人”一直都是众家排斥、众民鄙视的对象。过去,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看法,可自从看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后,我就改变了这种想法。我想,能掌握好做“大人”和“小人”之间的分寸,也是成功的好方法之一。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天生喜欢冒险的格列佛不安于现状,到船上当医生,随着船只出行后所发生的故事。他首先到了小人国,面对这些比他小11倍的人们,心中不免产生高傲之情。后来,他意外到达大人国,这突然的变化让他一时接受不了,明白自己的渺小……
我刚上初中时,心里忐忑不安。因为我明白,我所在的学校,有多少来自各地的优秀学子,而我所在的'班级,又是人才济济,同学们个个成绩都很好,不可小视啊!学习上的竞争激烈让我不知所措,我担心自己的成绩会很差,排名会很靠后……于是,那段日子的我,整天都在害怕、担心、忧虑,心情一落千丈,成绩也跟着一落千丈……
看完《格列佛游记》,我想到了别的同学,他们也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学校,也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班级,他们的成绩也只是和我不相上下,有的甚至还不如我呢。我担心什么呢?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实在不应该把时间都浪费在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应该努力才是啊!从那以后,在我的努力下,成绩有了回转,我也因为几次不错的测验当上了学习委员。后来,几次测验的成绩都很理想,心里又不免有些飘飘然——我成绩还不错的呢。这样的自满一直延续到了段考。段考后,我看到了和别人的差距。我终于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啊!这样的成绩在年级算得了什么呢?在区里呢?在市里呢?天下之大,人才之多,自己那小小的成绩又算什么呢?还需要努力啊!
自那以后,我不断在“大人国”和“小人国”之间游荡,掌握了做“大人”与“小人”之间的分寸。我的成绩也一直保持稳定,我也不会再去计较那些无关紧要的事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把握好“大人”与“小人”之间的分寸,使自己有个良好的心态,让生活更加美好,帮助自己迈向成功!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3
格列夫先漂流到了中学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和小人过的人有点像,个子很矮,可悲上却背着很大的包,格列夫上前去问;这是什么?学生疲惫的抬起头,好像没听清楚;大叫了一声,便哭了:呜呜,老师,我不是有意没做作业的,是昨天我一直在做可还是没做完。。一连问了几个小孩,才搞清楚,来到这就要不停的上课做作业,而且考试注定生死,人的一生的价值决定于此。格列夫听了一惊,连忙跳进海里,游走了。
我认为是我不努力,因为我认为除了成绩我应该还有其他的生活。可是我的这种观念却一直受到现代教育的冲击,
考试一共七门,门门都不能松懈,否则就功亏一篑了,我觉得这种想法还是比较浮躁的,但是我有不得不这么想。在期末考试前阶段,我感到我的生活除了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我感到很累,也很疲惫
我想追求我所喜欢的.事业,比如我比较擅长绘画,我想当一个广告设计师,或有一些什么其他职业我所适合的。但是现在在我看来,学校和国家要把我培育成一个全才。
呵,我现在又想嘲笑自己了,即使现在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不敢面对又有什么用呢。
千千万万的考试,我都挺过来了。古代人,寒窗数十年,苦读诗书,不就是为了将来独占鳌头吗?不就是为了将来混口饭吃吗?大家都是为了将来混口饭吃,但我敢说我们比他们更辛苦,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但好歹我也用圆规,以规代锥的狠心次过几下
以前的人读书,很让人感动,囊萤映雪,家里没钱还如此热爱读书。我就觉得,现在让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就是不太现实,大家家里都是有钱才来读书的。有些不知情的大人又要昂起头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那我就告诉您,古代的学生一心想考取功名,也就是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实现家中贫苦的现状,虽然那种囊萤映雪的故事很让人感动,但是他却不太能够说服现代的学生了,因为精神上所追求的已经是不同了,有些学生的目标只是想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普通人,有的人想轰轰烈烈的干大事,但想要摆脱贫困的却不太多。
当然不是肯老,也不是依仗着父母,我抨击的不是教育,是教育制度,既然中国是一个适合发展社会主义的国家,那为什么我就不能是一个只适合音乐,绘画的人呢
既然这样,那么中国也可以是一个不仅发展社会主义,也发展资本主义。。主义的国家,学得多固然好,可人人都有负荷。就像电池,能量多固然好,可是多得都漏出来的
人都是别逼出来的,为什么非得有无数的牺牲者才能证明一个理论是错误的?更关键的是其实有了无数的牺牲者却还是认识不到错误
我想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我如果是人才就远离这个曾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地的教育制度,远离这个培养全才,却只发展社会主义的国家。
千千万万中学生得死(自杀)都没有终结这个教育制度,我在这里就算写成编年体的史书都不可能结束它,既然我不能终结他,我就只能接受他,我没有苏轼的“千里共婵娟”的豪情和广阔的胸襟,就算我有,也不一定有人会理解,我现在只有“我欲乘风归去”的凄凉。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初三:笔上的嘴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4
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么会飞。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读了这本书以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5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是 [英]斯威夫特写得,里面写了主人公勒梅尔·格列佛16年又7个月经历的事,比如“小人国”奇遇,误入“大人国”,“飞岛”历险和“慧骃”的王国,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慧骃”的王国这一篇。
这章讲的是“慧骃”和“野胡”这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慧骃”人民是友爱、团结、仁慈的.,而“野胡”却是自私、虚荣、狡猾、奸诈、恶毒,彼此间相互仇视,报复心极强的动物。自从格列佛进入“慧骃”的王国后,受到马主人的照顾的尊重,并且也不用的担心朋友会暗算他、背叛他,也没有公开或隐藏的敌人,不用提防会受骗受害。他不必用贿赂、谄媚、阿谀等手段来讨好别人。在这里没有冷嘲热讽、妒忌陷害、阴谋诡计,没有强盗、赌徒、政客,没有监牢、绞架,没有骄傲、虚荣、浮夸,只有善良的“慧骃”们。“这儿真是个理想的国度!”不但格列佛这么认为,连我也这么认为。
但好景不长“慧骃”们都说“我”这个“野胡”可能会引诱其他国家的“野胡”来残害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郑重劝告”让“我”游到另一个岛上去… …
这一章告诉了我,我们一定要做勤劳的“慧骃”,不能做自私、贪婪的“野胡”哦!!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格列佛游记》的书,作者是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主人公名叫格列佛。
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忙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
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我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姑息自我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格列佛历经艰辛,得到了最好的历练,他游历异国他乡,感受这国与国之间的相似雨不一样。
格列佛在斥责人“天性”贪婪奢侈时,列举的实际上是18世纪的英国人普遍的言行方式。在小说的描述中,造成贫困和种种罪孽的,不是泛泛的'贪欲,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长足发展之际的特定世态和心态,是商业化进程孕育出的空前的财富和空前的享受方式。
鲁迅先生以往说过:“”是啊,斯威夫特不就给我们带来了讽刺的魅力吗
在厌恨和悲观背后,是一份苦涩的忧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