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2025/09/13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1

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其实这样的做法,让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好。怎样才能达到好的识字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留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和教学方法来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去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永远都看到他们天真活泼的面孔,活泼好动、合群、爱结交新朋友。于是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小弟弟’、‘小朋友’、‘小客人’等词语形容它们,让孩子们有一种亲切感。因此,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孩子们的留意力,而他们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低年级学生最轻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

童们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活动的场情,也能使学生有爱好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三、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识字

1.用顺口溜识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

这组字。又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字的笔画了。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根据字型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飘”字时,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西二小,真轻巧,风一吹,它就飘起来”。孩子们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飘”。再如教“坐”字时,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我再问:“你们现在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与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又如: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四、变换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有永久的学习汉字的爱好,我们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爱好火花给熄灭。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留意时间短,无意留意占优势。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特征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既能在玩中学习,又能在玩中思考,更能在玩中创新。如找朋友游戏:要求学生把一些字找到正确的字进行搭配组成新的词语。贴树皮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写着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上去,不准贴错。摘苹果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还可以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钓鱼游戏: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识字

我们都知道,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虽经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痕迹,所以教学中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追本溯源,在自主识字中渗透“字理”,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学“燕子”的“燕”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现一只可爱的小燕子,使学生感知“燕”的外形,如头部、身体、翅膀、尾巴;然后出示“燕”字的篆体,引导学生对照实物图,明白篆体“燕”字的某些部位的演变由来;最后,再出示楷体的“燕”字,让学生观察、理解楷体,汉字的“燕”字上部分就是燕子的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被分开在口字两旁的“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可以让学生在想到燕子外形时,就很容易联想起“燕”字的写法。这样的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也便于能力的迁移,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会意字、象形字时,也能学着将字形、字义联系起来记,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效率。

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位有心人,在生活中多多识字。如可以通过书籍、课外书、影视、广告、商标、店铺名称等识字,有很多字不需要老师教,他们就认识了,例如:“娃哈哈”、“绿茶”、“脑白金”、“中国银行”、“医院”等字,这些字是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这种识字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大量认识并积累课堂以外的字,从而弥补了课堂上的局限,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根据以上所谈,并实施于平时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到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理解字义,发展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识字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的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2

从艺莲苑回来,坐到了清凉的会议室里,听着杨校长的新加坡之行,如沐春风。

杨校长的赏识教育,为我们点明了赏识教育的几个误区。我们要反对假表扬,错表扬,要让表扬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我们不能为了表扬一个孩子而伤害了一群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有时反而会伤害这个孩子,造成了这个孩子的孤立。所以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表扬的尺度,表扬的'方式,让表扬真正起到作用。

听着杨校长的那句:“孩子是宠不坏的,有爱的孩子很富有,做事很有底气。只是我们现在有不少的爱是没有是非的爱,这样的爱是错的……爱是没有限度的,爱是人精神生命的氧气……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才是真正的爱……缺爱如同缺氧……”

这让我想起了这一段时间来我读的小说《小妇人》,马奇一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对孩子浸注了他们全部的爱,应当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的真爱。”因为爱家庭在苦难中充满温馨快乐,这种爱不仅在家中传递着,而且在他们的周围弥漫着。爱使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爱,让孩子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造就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孩子看起来生活很优越,可是对比马奇家的姐妹们,他们得到的爱其实不是爱得太多,而是爱得太少了。也就是杨校长所说的“缺爱”。“缺爱如同缺氧”,因为“缺氧”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孩子过于顽皮,自私自利。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一味的指责孩子们不懂得关心别人,试问一个本来就缺爱的孩子又怎能懂得关爱别人呢?

学会爱孩子,充分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体会着爱,那么爱就会四溢,弥漫四周,弥漫社会。只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杨校长所说的“真爱、博爱、自爱、会爱,”这四爱呢?于是我又想起了前两天读何金钟校长的教育手记,那是一份充满爱的手记,实在值得我们好好读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3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以今年的`新生为例,他们对朗读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现得也更好些。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6篇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下面是带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4

这学期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一书。最大的感受是,名师仿佛就在身边,这本书语言朴实,很实在,都来自于教学一线和工作积累,真情实感,读来倍感亲切。虽离名师差距很大,但能与其共舞感到自豪。

窦老师在此书中讲了7件事,今天我要谈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窦老师在写这件事时,写了三个方面: 一、不读,不知其可也。

二、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

三、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一、不读,不知其可也。

教师是读书的职业,教师不读书怎会有育人的底气。语文教师更要读书。因为,你是文化的传承者。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如果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试想一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4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呢?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这样想问题,那课堂不是游刃有余吗?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六年级语文教几年了,每年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但远远不够。如果能潜下心来读几本书,会有更精彩的收获。谈读书很惭愧,没读几本书,有的只是表面,缺少内在的积淀。没读书时也不觉得自己缺乏多少知识,想教小学足矣了,可读着读着,觉得自己太肤浅了,太没品味了,更惭愧的是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会带出了什么样的学生。有时甚至是在自己点拔下,学生“自然”地生成了愚昧与偏见都不晓,太可怕了,就像窦老师说的那样,人胸中如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人世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我读书最深的感受是,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你可以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学生,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终生读书的人,教师如果不读书,脑子中的俗事会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大,终日被这样那样的琐事缠身,不仅不会进步,还要被淘汰,要知道,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啊。

二、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

教师不仅自身要读书,还要利用儿童文学培养儿童的母语意识。如果让优秀的儿童文学得以普及和推广,让儿童从小就认同母语,感受母语,母语文化就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如我在给学生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真正用心用情走进主人公,与她一起体验各种情感和经历,以及你独自的体验,唤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让孩子的内心丰富起来。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过于急功近利———希望孩子读了书后,马上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写作能力,没有更长远的考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我们的课堂上为儿童保留一块特殊的位置。

三、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读了窦老师与孩子一道在阅读中呼吸这篇文章,我想今后自己要补上这一课,就是和学生一起读书,很羞愧的是孩子应该读的一些好书,我还没读,怎么和孩子一起成长,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平时我和孩子谈的最多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去年年初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书,感受很丰富,还写了读书笔记。当时在和孩子谈这个话题时,就很有底气,也有的可谈,与孩子有共鸣,也有争执,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和孩子都成长了。

读书现在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与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以比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愿我们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读书吧!享受生活的快乐,拥有诗意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篇5

11月9到12日,我有幸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研讨观摩活动。走进“千课万人”的会场,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未来的四天我将在这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为期四天的活动,共安排了21节观摩展示课,5堂讲座。晚上也安排了报告,真正的体现出“千课万人”活动的大容量、大视眼。四天的时间里,让我近距离的感受了名师们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高超而又朴实的课堂演绎,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地震撼,带给我不一样的情绪和不同角度的`思考。让我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珍珠鸟》,这是一堂精心预设但又看不出一点预设、充满艺术又不露艺术痕迹的课。他在课堂上态度谦和,微微弓着背,身子总是向前倾着,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既老成持重,又不失幽默风趣。课上的指导了无痕迹,让孩子全心投入,学有所得,创造出师生互通共融的美好境界。两节课的时间里,孩子们与薛法根老师由当初的陌生,渐渐变得亲近起来,直到课尾的依依不舍,我深深体会到大师匠心与用心。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阅读课《马裤先生》主要围绕“夸张、讽刺”两个关键词来走入文本,去寻找马裤先生的哪些要求最夸张?讽刺效果最好?同时结合茶房的反应就把马裤先生庸俗、毫无公德心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蒋老师也通过创设情境,多次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通过朗读来走入人物内心,同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中,入情入境,使马裤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一课首先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日”六个成语为切入点,让孩子在反复朗读中发现词语的规律(谁?做了什么?),发现神话最大的特色(故事很神奇)。很巧妙地将文体意识渗透在常规的读字读词中。然后,孙老师在课题“开天辟地”上大做文章。天地本来是在一起的(板书:天地),后来被一个神打开了,劈开了(板书:开辟)。同时让学生将课题读成“开辟天地”“天地开辟”“开天辟地”,感知汉语的魅力,感知神话的魅力。接着,孙老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围绕“天地是怎样打开的呢?”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将故事概括为“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个情节,让学生理清了故事叙述顺序,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孙老师试着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学生通过简要复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地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赵志祥老师的儒雅和睿智将学生带进了《春江花月夜》的唯美的情境中,他的引导语言之美,背景音乐之美,图片之美,师生朗读之美使会场的老师们犹如身临其境,意韵深长,令人回味。

窦桂梅老师的《戴嵩画牛》一课灵魂大气,活实兼备,追求融通、自由和美的境界。依托文本语言,链接资料信息,关注学生活动,站在学生立场,以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理解课文。

王崧舟老师的《湖心亭看雪》一课,充满了诗情、诗趣,这篇文言文的意境和人物的精神境界,学生很难理解。王老师通过"读——品——思——赏"把孩子们带进了诗意的课堂引人入胜,尽显大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名师带给了我很多的思想与感动,让我享用不尽,受益匪浅。我需要慢慢的理解,然后把所见,所想,所得带到我的课堂中去,做到真正不虚此行。感谢这些名师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积极总结经验,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