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这《四十田园杂兴》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叔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感受浓浓的爱国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奇怪在哪?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句子,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词语。
(2)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交流回报:按照“给叔公送礼物成了头痛的事-——回忆叔公眷恋祖国的事——全家讨论送什么——寄去奇怪的礼物——叔公的回信”这个过程记叙的。
写小标题:发愁——回忆——讨论——邮寄——读信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
(2)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能否换成“与众不同”?
2、全班交流,边理解边有感情地朗读,并解决问题:
(1)第17自然段:“故乡的泥土。”
(2)第20自然段:“祖国的泥土。”
(3)第24自然段:“内容价值——无价之宝;”“中国药材——令人奇怪。”
(4)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地眷恋。
五、拓展阅读
师生朗读《乡愁》一诗,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板书设计:
叔公
奇怪的圣诞包裹泥土和菊花种子
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学生不难理解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体会,重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过本课生字中有些书面语,平时比较少见,我就给足了学生时间自学并交流。比如“蹂躏”“玄虚”学生不是很理解,我们就一起交流,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词,由此引出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二、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布置问题: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我们对孔子以及《论语》已经不再陌生了,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去领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三、学习新知
1、布置默读要求。
2、学生开始默读,师下课堂指导。
过渡:文中的着四个故事是可以独立开的,所以等会儿你对哪个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就谈哪个故事。
3、故事1:(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齐读这个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推己及人
故事2:(1)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盗泉”的水?描写孔子喝弟子们口渴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3)得出结论:严于律己(板书)
(4)读这个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2)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小人在穷困的时候…….”的意思。
句子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呀!”
词语“假装”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敢于自省
(5)齐读这个故事。
故事4:(1)你特别欣赏哪个词或句?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学而不厌
四、:课文学习到这儿,我们对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做“仁”者,要爱别人,宽以待人。过去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谈,现在则有“半部《论语》学做人”之说。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人生的启示,智慧的启迪!
五、齐读课文,再次领略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
六、课后作业:
默读提示: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主张,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之处可做简单批注。
(一)课后延伸:
1、温故而知新——复习本课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找一《论语》中的故事来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二)读读《阅读链接》,试着背一背。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的故事,带给我们回味无穷的审美感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概括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天上的星星》。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