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昆虫记》有感

2025/09/1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法布尔用了人生大部分的时间来观察千奇百怪的昆虫,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这书体现了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学到很多。我知道昆虫世界的奇妙,管虫会穿衣服,松娥虫会预测天气,小蜘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要高: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会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可以给食物“免费的昆虫。

在《昆虫记》中《螳螂》这篇我最感兴趣。螳螂不但不丑陋,而且还算是个漂亮的昆虫。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向任何角度扭转,真可谓是眼观六路。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独特的武器,它长在前足上,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武器。它小腿上长有许多锯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子,所以又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又是凶狠恶毒的`小动物。雌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让我很吃惊,原来昆虫有这么多的秘密呀!

在《昆虫记》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昆虫们仿佛充满了活力,好像过着人类的生活,作者又添加了自己的动作,心里等,使它们更加鲜明有趣,让读者沉浸在轻松诙谐,充满了动人的情趣。字里行间里,不断地写出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同时有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破坏大自然,会毁灭它们的家园。动物也是我们美好家园里的一份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科学,犹如星光灿烂,一边无际的黑夜,犹如裹着一层轻纱隐隐发光的明珠。初生牛犊的我们摸不透也猜不透。而他,以一颗天真的心,叙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从他的手中出来的一语一句是那样闪光、明亮、熠熠动人。他带领着我们去探索科学,探索昆虫的世界。他,就是法布尔。

“当我回忆童年的时候,往事犹如一种雉鸟,他们已被生活的荆棘扯掉了羽毛,然而一经提示,他们就回到了我的回忆里。有一类往事,尽管避开了荆棘,但每当想起,总是让人疼得直摇头。”这是《昆虫记》里的一段话。《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了毕生的精力创作出来的奇迹。它不仅是文学巨著,还是一部科学百科。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已经淋漓精致的体现出他独特新颖的想法与深厚的文底。法布尔把往事比做成雉鸟,我不可思议于他如此热爱昆虫,就连比喻句里也要有它们的身影,也感叹于他的想象。在法布尔的世界里,人是他的朋友,昆虫亦是。他并没有小瞧他们。即使他们的生命是渺小的,对我们来说不值得一提的,他们的生与死掌控在我们手中。而法布尔却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用友好的态度去观察他们,带着人文关怀写下一篇篇文章。他的语汇引人入胜的牵引着你兴趣盎然的读下去,带着你走进文字的探险世界。

《昆虫记》如一轮太阳般照耀了我的心扉。在书中,法布尔不仅仅用他那细心观察、探求真相的态度告诉我们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也由昆虫延伸到我们人类、社会。在“白蝎‘自杀’”中,他向我们娓娓道来白蝎自杀并不是真的',蝎子愤怒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时,一阵痉挛,直至突然倒下,造成了蝎子自杀的假象。他说,除人之外,人类自认为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并视之为人的崇高特性和一种能够进入沉思境界的优势。但是,一旦我们真的把这种精神付诸行动,其骨子里存在的却是怯懦。读完他的话,我不得自惭形愧。因为,他一针见血,准确的说出了我们的自大。法布尔通过他观察到白蝎的‘自杀’和他所引发的文字,告诉我们,动物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思想比其他动都灵活而把它作为我们高于动物贱民地位的一种标志。《昆虫记》在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还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蚂蚁,小草,甲壳虫,蝴蝶”。我们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我们需要尊重它们。法布尔通过《昆虫记》表达了对昆虫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昆虫记》造就了昆虫界的奇迹,它是对生命的赞歌。我常常使自己沉醉于《昆虫记》里,欣赏它,感悟它,让它在我的心里画上一道道科学的彩虹。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小小的昆虫根本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同样也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用人类的语言来说,就是即刻中断生命极端痛苦的一种表现。我读了昆虫记中白蝎自杀的一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这篇文章讲了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白蝎等其它的小昆虫不会在绝境中放弃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结束生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作者用一只大白蝎来做实验,把它放在一圈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只见它左一闪,右一闪不顾方向的乱蹦乱跳,结果被通红的木炭烫了一下又一下。这下它发疯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没有章法的乱舞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当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它的装死行为让我看到了昆虫的生命观,在死亡面前,它们也把生命看得无比重要,何况我们呢?

虽然那只昆虫并没有自杀,但它却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不能一遇到拦路荆棘和烦恼琐事就把它摒弃。这正是昆虫给给予我们的它们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们人类常常感觉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这似乎是我们比动物高一级的标志,但这一刻,我倒觉得我们变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类才知道生命的狂欢后会怎么去结束;只有人类才能预见自己的末日;只有人类对死才怀着崇拜之情,动物们无一能想到。但是,人虽然懂得这些,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芸芸众生渴求生命的平等,当你看到被人圈养的动物时,它们的哀嚎可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它们的沉默可是对家园的思念?我想,这些或许都有,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今天,我从昆虫身上看到了,它们有着比人类更强烈,更直接,更伟大的本能!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夏夜,星光闪烁。灯下,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闻窗外虫鸣,阅手中书卷。恍然间,似乎穿越进了《昆虫记》中,与法布尔一同看霜草苍苍,闻鸣虫切切。

在大自然这个绿色的世界里,有一群生生不息的可爱小生灵。而有这么一个人,耗尽一生心血研究这群小生物,并编写成十卷本科普巨著,为我们打开昆虫世界的奇妙大门,他,就是法布尔。让我们一起跟随达尔文口中那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布尔的生花妙笔,聆听昆虫的浅吟低唱吧......

法布尔观察的细致入微,实验的认真严谨,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我看到他虔诚仔细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地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结果。千百遍地尝试,他不放弃,废寝忘食,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进行下一次尝试。

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在法布尔的笔下,小昆虫同样有自己的感情天性,也经历着各种悲欢离合,生死暌隔。这里有一生以寻求配偶为唯一追求的孔雀蛾,有遇到敌人会“假死”的蝎子,有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当属蝈蝈。它们是狂热的“狩猎者”,它们浑身嫩绿,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叫声急促清脆。它们和睦共居,从不争吵,却在吃东西时显露出了自私个性。它们常沦为人类的“阶下囚”,但在自然界可谓是战力满满,最痴迷的追踪对象便是蝉。和捕捉云雀的老鹰不同,别人是“恃强凌弱”,它们却正好相反,热衷于进攻比自己强壮庞大的'敌人,几乎总能把俘虏开膛破肚,任其哀鸣踢蹬。

正如法布尔所言,“应该接受质询的不是动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那充满各式各样先入为主观念的头脑”。他以人性化的目光关照虫性,发现各种昆虫不为人知的习性。譬如通过研究观察,让我们知道了厚颜无耻的掠夺者是蚂蚁,而勤恳工作的是蝉。这出乎了我的意料,在我们从小阅读的故事中,对它们评判是完全相反的,而法布尔带着实验结果,强烈地控诉着蚂蚁的“罪行”,言辞凛然,不容反驳,让人在大吃一惊的同时又眼前一亮。

这本书中,也是频出金句。“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后才向着坚忍不拔者微笑的”让我记忆犹新。是啊,总有人会将失败归结于运气不佳,但他们却忘记了其实问题往往是出现在自己身上。就像在一片沙漠中前行,大多数人都是行至半途,便缴械投降,放弃了生的希望,却全然不知翻过眼前这座山丘,就是绿洲。我们在经历种种得意,遗憾,厄运时,不要灰心,不要烦恼,一切的坚守的折磨,在你的乐观的看似荒唐的执着下,终将化为一句“值得”的感慨。就像法布尔在千百遍的实验后得出准确结果,露出了真挚笑容。

法布尔穷尽一生深入昆虫世界,让我们看尽这群小生灵的百态人生。

恰如罗曼·罗兰所言,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以人性化的目光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百态。在这本书中,他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小小昆虫的生活情态,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他不仅真实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折射出社会和人生的诸多形态。鲁迅先生指出,《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它既传播了昆虫学的科学知识,又表现出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热爱,还体现了作者坚持不懈追求科学,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

已是夜深,虫鸣未歇。我愿穿越时空,与法布尔在那荒石园中看那霜草苍苍,闻那鸣虫切切。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带着一种激动又愉快的心情,我慢慢读完了这本有趣的《昆虫记》。他仿佛有魔力,让我在书中感受到身临在大自然中的感觉。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无知,总用外表来分辨益虫与害虫。美的留着,把它当做宝贝一样护着,丑的杀掉,毫不留情的从它旁边走过。那些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害死了多少只益虫。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昆虫的兴趣越来越小,反而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都害怕,再也没有出现一见昆虫就产生兴奋和喜悦。然而,我今天看了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昆虫重新产生了兴趣,它让我分清益虫和害虫。书的作者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昆虫世界,并且为此他写了有关虫的书,而这本书先后被翻译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在阅读界引起一次次的轰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他享有“科学界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世界的荷马”……想必大家都知道,没错,他就是——法布尔老先生。《昆虫记》这本佳作,就是出自法布尔手。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眼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

在《昆虫记》中,他将专业知识与感悟融合一起,对每一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出常人的观察力。如,蝉向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景象:“冷啊,这寒风刺骨的冬天,把你这山一样的`食物,借我一点点。行行好!天暖后还你,决不食言。”这段乞讨的描写,真的是惟妙惟肖。

蝉,是大自然中的歌手。在炎炎夏日里,为我们带来了高昂而又美妙的歌声,可人们好似并不很喜欢这大自然的歌手。而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对蝉进行研究。很快,他发现蝉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反而,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财”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是我懂的,看待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对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法布尔先生,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昆虫记》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那些充满人性的昆虫,在向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