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25/09/1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傅雷家书》顾名思义是傅雷所写的一封封家书,是给傅雷的一封封家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与傅聪谈论艺术与人生,为傅雷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在我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傅雷父子的情意深深打动,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生疏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相关的书籍;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时,傅雷常劝傅聪劳逸结合。这些极为一般的行为饱含傅雷对其子的爱,使身在国外的傅雷不会因对父母的依靠而放弃学习工作。

傅雷与傅聪一起争辩艺术,询问傅聪的感想,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训练傅聪遇难事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失败时保持信念,这些因素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比过去更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我信任,即使没有父母的告诫我们也能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制造奇特的将来而努力。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我和父母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无法体验到交换家庭信件时由距离引起的淡淡的悲伤和甜蜜。我非常渴望这种感觉,所以我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教子以严厉著称。我觉得他们父子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看完这本书,他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傅聪出国留学,和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靠书信,所以父子之间的感情无疑在家书中表现出来。他们通过信件讨论艺术,研究音乐的内涵,交流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沟通时的嘘声,但他们之间的默契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替代的。

回想起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傅雷对艺术的深刻造诣。傅雷对艺术特别是音乐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这让我不禁想起,大多数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很高的研究。也许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一样的。不同的`文学作品不同,读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各种风格各异的音乐也会带来类似的结果。美丽的散文带来了欢快咏叹调的喜悦;沉重的小说带来了悲伤的交响乐;幽默的杂文将带来歌剧般优雅的场景和无尽的思考。仔细看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像戏曲一样给人很好的氛围和回味。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他很善良,读得很好。它不仅充满了对儿子的深厚感情,也充满了父亲独特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能和父亲交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有什么味道呢!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读完傅雷的家书,我深刻的认识到做人和德行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整个人都应该以做人、仁德所成的'品质为根基,去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傅雷的家书中,他高度重视“做人”的品质,他认为做人的本质就是要具备几方面的素质:正直、宽容、自爱、勇气、谦逊、独立、担当等等,只有做到这些关键要素,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品质、有道德,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 此外,傅雷还非常注重“仁德”。仁德是指谦虚、宽容、宽松,还有宽大的心胸。作为一个被仁德学识凝练的人,必须要学会如何关注别人的生活和快乐,也要为别人行善,为世界付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些负面印象,这些负面印象会成为我们今后的无形障碍,而仁德则能够让我们改善这些现象,使人们更加乐观和友好。

最后,读完傅雷的家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价值和使命。一个伟大的人应该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正面的影响,这是每个人应当追求的,也是傅雷家书所宣扬的。我们真正的人生价值,是要通过实现这些品质和理想,为人类和未来做出贡献。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父爱如山,而傅雷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他两个孩子的成就与父亲的严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傅雷是一名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信,里面涉及良多,而它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他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他对儿子会提出许多客观的见解,譬如“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控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孤军奋斗了。”

不光是傅雷,傅聪的'母亲朱梅馥也会告诫他不忘初心不忘本,彰显出她满腔的爱国情操,譬如:“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虽然傅雷夫妇对傅聪如此严格,但他的信中也不时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意。例如:“我说了那么多,又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心执行。孩子,告诉我,你已经在这方面努力了,那我们就安慰了、高兴了。”

读了《傅雷家信》之后,我真为傅雷先生在家信中对孩子所表达出的父爱而深深感动,家书中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他们之间相处之道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应该互相学习,包容彼此,改变自己。没有绝对正确的,只有不愿去理解。

我们应当去理解父母,再过十几年我们这一代人也会成为父母,我们也应该与自己的子女彼此理解,互相包容。这正是《傅雷家书》带给我的体会。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教养是怎样练就的?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明白:教养是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慢慢练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品行。“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傅聪在傅雷苦心孤诣的教导下,谈吐有节,态度和蔼,谦逊有礼,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处处闪耀着让人温暖的光芒,成就了他卓越的人格。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谆谆教诲也常常萦绕在我耳边:“长辈上桌了才能动筷”;“站有站相,坐有坐样”……父亲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待我十分严格,但我却明白,父亲与傅雷先生一样,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有教养、有素质、令人喜爱的`人。

古人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养从细节中见,而细节决定人格的高低。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习惯的养成,文化的积累,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希望我们都能在细节中练就教养,让教养成为生命最好的名片。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在一次朋友的介绍下,我接触到了傅雷家书,这是一本让人陶醉的读书笔记。从书中,我了解到傅雷先生是一位文化宠儿的父亲,他用他独特的读书智慧和家庭教育心得,为子女们探索人生之路指点迷津。清晨的阳光中,我静坐在书桌前,细细品味着傅雷先生对读书的独到见解。他不仅告诉孩子们读书的好处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从读书中汲取思想的营养,使之成为智慧的源泉。

在傅雷先生的书中,我领略到读书的力量和智慧的泉源。他强调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在他的言辞中,我们能感受到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塑造。通过阅读,我懂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至理名言的内涵,读书就是拥有了知识和智慧的财富。而且,傅雷先生还特别强调读书不能只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质量。他们一家人每年的书目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以确保每本书都能给孩子们带来充实和收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懂得选择,真正读好每一本书。

傅雷先生钟爱书籍,他主张借书、收藏书。他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读书机会,认为书籍如同一个个宝贵的礼物,可以借来借去,以求文化的更广泛传播。我被他的这种开放与分享态度所感染,积极参与校园图书馆的志愿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书籍的力量和人文的情怀。阅读改变了我,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我喜欢阅读,也乐于与他人分享我的心得与感悟,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傅雷先生强调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读书的修养需要与生活贯通。他告诉孩子们读书虽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弱化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以身作则,傅雷先生示范了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时间读书,他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将书中所学用于实践,如何将满腔的热情与书香融为一体,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坚毅不拔的品质。书香满溢的我的生命,也成就了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读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力量。傅雷先生在书中教导孩子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博学多闻,用好所学。他的书信告诫我,读书的同时,我要有志于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贡献给社会,为美好的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刻牢记傅雷先生对于责任和承诺的提醒,努力成为一个既有深度有广度的读书者,同时也担起为社会做贡献和传递书香的责任。

傅雷家书是我人生的指南针和明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傅雷先生对于读书的独到见解和家庭教育心得。读书不仅是丰富知识的途径,更是塑造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源泉。我将继续坚持读书,紧紧抓住书香给予的机遇,去探索知识的沃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