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篇1
【内容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写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目的】
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音乐《幸福拍手歌》,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拍手。导入课题,展现问题——幸福是什么。
展现课件,总结幸福的种类是多样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幸福是什么》一课来寻找答案。
二、 检查复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挑选一名“小老师”带读,帮助纠正,适时表扬。
讲解生字词。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同学们,我们已经扫除了课文中的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的很强。本课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课件展示)
四、 细读课文 体会幸福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童话主要是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手法?(事情发展顺序)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事情发展顺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经过、结果。)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第几段到第几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几段到第几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那么他们挖井的过程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高兴、兴奋。)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课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师总结。)
在挖井后他们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分别又做了什么决定?
第二部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
“三个青年快活地看着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边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青年快活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幸福的含义。)
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用波浪线画出来。边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都做过了些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分析第一个牧童)第一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医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表演怎样治病救人,病人反应又是怎么样。)
(分析第二个牧童)第二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过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帮助别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思考做过很多不同工作的时候是怎么帮助别人。)
(分析第三个牧童)第三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农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耕田养人。)(教师总结,情景演绎农民种田。)
第三部分:
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谁出现了,说了什么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在这里的“义务”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就是孝顺父母。总之,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这三个青年都明白了: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智慧女儿叫他们寻找幸福的目的。
(课件展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最后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捋一下文章的脉络,做一下总结。
拓展:
对于幸福这个词,原本你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想的?【作业处理】完成小状元。【板书设计】第一个牧童——医生——治病救人
第二个牧童——很多工作——帮助别人 劳动、做有意义的事情
地三个牧童——耕地——养活他人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2、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3、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2、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难点:
1、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学生情况分析:
2、本年级二个班学生,经过了五年半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幸福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实际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1、师:同学们,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生:……
2、师小结。
3、揭题、板题——《幸福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片段
1、师小结课文内容:三个牧童做了一件好事:他们疏通了村子里的泉眼,并在泉眼旁砌了一口小井。在智慧姑娘的引领下,三个牧童各奔东西,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成了三个健壮的青年,他们重逢在村子里的小井旁讲述着幸福的含义,三个青年是怎么说的呢?
2、学习第一位青年的话
(1)请学生找出第一位青年的话。
“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2)学生朗读。
(3)师小结并板书:医生救死扶伤幸福
3、学习第二位青年的话
(1)请学生找出第二位青年的话。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员,做过花匠,还做过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2)学生朗读。
(3)师小结并板书:做过很多事勤勤恳恳幸福
4、学习第三位青年的话
(1)请学生找出第三位青年的话。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2)学生朗读。
(3)师小结并板书:农民耕田种地幸福
5、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1)师:如果你当时路过小井旁,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你会怎么说?
(2)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讨论。
提示:我(),(),所以我是幸福的。
(3)学生发言,师总结。
6、学习智慧姑娘的话
(1)找出智慧姑娘的话。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学生朗读。
(3)师总结并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三、拓展延伸
师出示有关幸福的名言,学生朗读。
四、作业
进行一次调查,问问身边的人对幸福的理解。
《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幸福是什么》说课设计》全文共1527字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得到了幸福:;
2 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
2. 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1. 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2. 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3.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幸福观。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四、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和事情”
2认识“彼、杈、锹”等生字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课文中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童话的语言是生动的,童话的故事是吸引人的,童话中讲述的道理是令人难忘的。《巨人的花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快乐应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再一篇童话故事,题目是《幸福是什么》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读相关语句,思考: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三、讨论交流
1:字音:“诧异”的“诧”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把树林里的一口老泉疏通,并砌井加盖。智慧的女儿称赞了我们并祝他们幸福。三个牧童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十年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相遇。他们对幸福有了较深的体会,即用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就是幸福。
3:第一个青年来到城市,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成为一名医生,给人治病,病人恢复健康,他感到幸福。
第二个青年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有用,劳动没有白费,所以他感到幸福。
第三个青年留在村里耕地收获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劳动没有白费,所以他感到幸福。
四表演故事
1:五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1)一人读旁白,一人演智慧的女儿,另外三人演牧童
(2)重点演三个人合作疏通泉眼、每个人寻找幸福时,各自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认识到会么。
2汇报演出,评议。
板书设计:
十年前----疏通泉眼,砌井加盖
幸
福 治病救人
是 十年间— 勤恳工作 经历不同,实质相同
什 辛勤耕种
么
十年后----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语文课教学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然而幸福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除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是一种幸福,回报也是一种幸福。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从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想象,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