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的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健康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健康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并尝试跳过障碍物----“小矮墙”,发展跳跃能力。
2、感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能双脚并拢向前跳。
2、活动难点:能双脚并拢向前跳,越过“小矮墙”。
活动准备:青菜、萝卜若干个、小兔子胸饰人手一个、砖块“小矮墙”两座、兔妈妈头饰一个、律动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跟着音乐进行热身运动
2、学习双脚向前跳
(1)教师示范并个别指导,要求兔宝宝双脚并拢向前跳。
(2)幼儿自由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3、学习双脚并拢跳过障碍“小矮墙”
(1)教师示范越过障碍“小矮墙”并沿两旁的红线跳回来。
(2)幼儿一起越过障碍“小矮墙”并沿两旁的`红线跳回来。
(3)分组(长耳朵组、红眼睛组)越过障碍“小矮墙”并沿两旁的红线跳回来,教师注重个别观察指导。
4、游戏:小兔子采青菜(拔萝卜)
(1)教师示范经过两条“小矮墙”采一次青菜或萝卜的过程。
(2)幼儿分组去采青菜、萝卜,长耳朵组采青菜,红眼睛组拔萝卜,并送回框子里。
(3)放松运动:拍拍手、拍拍腿,把青菜、萝卜搬回家。
小班健康的教案 篇2
目标:
1.能认识几种身体体态不同的动物。
2.会模仿几种小动物走路的姿势,用身体运动的不同及不同的踏踏声表现动物。
准备:
1.熟悉几种表现不同动物走路的乐曲。
2.大象、小兔、小熊、小鸟、小鹿走路的音乐磁带和“找朋友”的音乐磁带。
3.将动物的头饰分散挂在室外场地。
过程:
1.引发去秋天树林寻找小动物的兴趣。
秋天的森林真热闹,小动物们要在森林里开运动会,谁来了?大家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2.听音乐猜猜谁来了,做模仿动作找小动物。
听音乐猜猜谁在森林里,就模仿谁的动作,并寻找小动物的头饰。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走路姿势。知道大象、小熊的走路声很重、很响;小鸡、小乌的走路声很轻、很弱;小兔、小鹿的走路声不重不轻,不响不弱真正好。
3.玩游戏“找朋友”。
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动作找朋友。
引导幼儿能用身体运动正确地反映不同动物走路姿势和带来的`声响。
4.好朋友手拉手自由活动。
建议:
1.将音乐放在晨间早操中,继续学习模仿动物的走路姿势。
2.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控制自己的小脚,使其能发出轻重不同的声音。
评价:
运动中能辨别音乐的不同,能用身体动作模仿2—3种动物走路的不同轻重踏踏声。
小班健康的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儿童开始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您的身体器官和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培养孩子的自信。
3培养孩子最初的发散性思维以及与手和嘴保持一致的能力。
4健康的初步知识。
5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辨别身体器官的`位置
准备
1张大型身体挂片。
2练习卡彩笔。
3张儿童照片。
活动过程
1找朋友(老师指着地图,孩子用手指指向身体的相应位置,告诉孩子他们的名字)
2点式眼鼻游戏。老师引导孩子玩游戏,要求孩子快速准确地指出五官和身体部位
3五官和身体功能老师引导孩子讨论五官和身体部位的功能,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用鼻子闻花。
4眼睛在哪里?引导孩子们利用他们的身体特征和动作来创作儿歌。眼睛在哪里?眼睛(指眼)在哪里耳朵在哪里hellip&hellip
5看照片,拍摄面部特征和身体部位
教学反思
1本课中使用的直接介绍不容易吸引孩子。如果更改为“看看遗漏了什么&rdquo。(画一些没有五官的动物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那张照片用得不好。挂图片前展示,询问孩子这是什么(指面部特征和身体)
3身体的作用可以增强。
小班健康的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身躯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 幼儿心情愉快,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 重点难点:
1掌握躯体前进的基本动作。
2将沙包放至后背,参与游戏并完成所学动作。
三、 活动准备:
1大象头饰、沙包若干。
2欢快节奏的磁带。
四、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热身运动
听欢快的音乐,幼儿随老师做小兔跳、骑马、小鸟飞、大狗熊等小动物的走路动作。
2、 出示大象头饰,练习基本动作
(1)提问:“这是谁?”
(2)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大,考吧.幼师,网出,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
(3)提出要求“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走起路来,两条腿是直直的?”
A以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B教师示范真确动作,两腿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上体前屈,两手握住膝盖——踝关节,从左脚开始,两脚交替向前行进,或者横向移动。
(4) 幼儿自由练习。
(5)比赛看谁走得快。
3、 游戏:大象运粮,结束活动。
出示沙包,开始大象运粮的游戏,可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幼儿参与热情。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班健康的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在漱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将水直接吐出来,或将水咽下去,不能正确掌握漱口的方法。而且由于年龄小,很多孩子在家还没有刷牙的习惯。那么漱口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在生活中更为实用和方便的清洁牙齿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从小有清洁牙齿的好习惯,从小知道保护牙齿。
活动目标:
1、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重点: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难点: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解决:通过请客吃黑饼干使牙齿变脏以及小羊和大蚜虫角色的介入使幼儿产生漱口和清洁牙齿的强烈愿望。
活动准备:
黑饼干、盘子、手偶小羊、手偶大牙虫、镜子、杯子、水、脸盆、牙刷、牙膏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去小羊家作客。
二、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小羊请客吃黑饼干:饼干是黑的,牙齿会变黑吗?
2、照镜子:牙齿上怎么会有黑黑的?是什么?
如果不把黑饼干从牙齿上赶走,时间一长牙齿会不会生病?
3、小羊牙痛表演,出现大牙虫。
4、讨论:小羊好可怜,你喜欢大牙虫吗?
你的牙齿上也有黑饼干,时间一长也会长出大牙虫,想个办法赶走它?
三、学习漱口
2、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a、幼儿自由表现漱口,教师进行提炼。
b、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呸。
c、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d、漱口:幼儿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脸盆里。(《刷牙歌》)
课后反思:
一、活动的价值:
漱口的重要性:饭后漱口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确立,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用。因此,设计今天的活动是有价值的,体现了健康教育活动回归生活的理念。
今天孩子在活动之前表现出来的漱口能力:
1、没有漱口的习惯:很多孩子不自觉,吃好午饭就想去玩,在成人提醒下才马马虎虎进行;
2、不会漱口的.正确方法:在漱口过程中,常常会没有经过口腔清洁的环节,直接将水吐出来;或将漱口水咽下去;因此有必要对小班幼儿进行一次集体性的生活教育活动。
二、活动过程中的现场反思:
1、对目标达成的反思目标一的达成较好。!整个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让他们亲自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的环境。让幼儿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从而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
目标二: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不能通过今天一个活动达成,而需要他们的老师,家长持之以恒地去引导与培养,作为保健老师,我也会经常性地关注幼儿的牙齿健康状况,通过检查等方式介入并指导。因此在后续活动中我还将进一步把生活课堂和家庭生活有效链接,形成了教育合力,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
2、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1)通过儿歌的形式形象地帮助幼儿梳理了漱口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学目标一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儿童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2)通过游戏化教学形式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情景,化解了学习的难点。
像“吃芝麻糖、漱口”的环节,就源于孩子们经历过的、熟悉的事情,是在孩子自身生活体验上的一种学习和反思。
“用镜子观察自己和别的小朋友的牙齿”环节,是让幼儿进行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课件的引出”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的兴趣,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由讨论解决,也使小班幼儿的学习更有趣。
小班健康的教案 篇6
制作意图: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培养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记录的优良品德。
教育价值: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选用材料:pu管、各种材料的球类、即时贴、小筐等
制作方法:
(1)pu管劈开成等分两半,成半圆柱形,长约1尺、边口用砂布打磨平。
(2)用即时贴剪成各类图案,粘贴到pu管壁上,进行装饰。
(3)各种不同材质的`球,如:纸球、乒乓球、小皮球等。
适应年龄:4。5――6岁
教具功能: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人手持一段pu管。
(2)两队在起点各投放一筐球,两队在终点处投放一个空筐两队的筐内球数一样多。
(3)两队排头听口令,从筐中取球,将球放入到pu管中,在依次向下传,直到将球滚入到终点的小筐中。
(4)谁先将球移送完谁为胜。
(5)刚开始进行游戏时,可两名、两名幼儿传递,熟练后逐步增加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