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2025/09/1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长大以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结果。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星空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生:很多很多

生:无数

生:多的数不清

师:对呀,天上的星星多的数都数不清,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生:没有

师:古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现在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生:这个故事写的是张衡,张衡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

师:回答的真不错,你是从哪个自然段中找到的呢?请你读一读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师:汉朝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谁知道天文学家是做什么的?

生:研究太阳,星星的.,月亮的

生:就是研究天上的东西的

师:对呀,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下面齐读一下最后这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四、分段学习

师: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

师:(出示星空图)夜晚,满天的星星象无数的珍珠,蓝蓝的天空象碧玉盘,真美!!(学生惊叹不已,好美)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美景呢?

生:第一自然段

师: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满天的星星象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师:那珍珠指的是什么呢?和星星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生:都是很亮的,会一闪一闪的。

师:对,回答的真不错,很有想像力!碧玉盘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蓝蓝的天空。

师:你们还能用什么比喻星星和蓝天吗?

生:闪闪的星星象妈妈的眼睛。

生:蓝蓝的天空象海洋。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进行多种方法识字,会认“玉、仰、傻、距”等8个生字;能正确、规范书写“数、距离”三个字。

2、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如:无数、碧玉盘、汉朝、距离、一组一组的等。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4、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小星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回顾课前所唱歌曲,引出“星星”

指导读描写星星的句子。

(课件出示:

1.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练习说话:满天的星星像xx

3、导入、板书课题。强调“数”的读音和笔顺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让我们先来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词语。

3、摘星星游戏,交流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距离”。

三、朗读感悟以导促学

(一)学习第六段

交流:数星星的'是谁呢?认读:张衡、汉朝。

小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好句子。

指导读好: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创设情境:师生学着小张衡的样子数星星。体会张衡的认真、耐心并练习读好句子。

(三)学习二、三小段。

1、师范读奶奶的话。

2、学生练习张衡的话。理解:星星变化的规律,读出小张衡的自信。

3、同位俩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展示读。

(四)第四自然段,认识“北斗七星”,理解“一组一组的”体会张衡乐于探究的精神。

1、练习读爷爷说的三句话。

2、课件动画演示演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练习填空。

3、认识天鹅星、狮子星,理解“一组一组的”。

4、抓住“几次、果然”体会小张衡的善于观察和乐于探究,并练习感情朗读。

四、巩固词语结束新课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直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段、4~5段和第6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三、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直插第六小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问学生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然后指名读第六段,再说说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什么了,最后老师领读第六段。

2.学习一、二、三段。

(1)学习第一小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①出投影,内容是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指名用书里的话说出夜空的美丽。用投影出示这句话,指名读。比较句子:“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范读再指名读。

②看书里的第二幅图,用书里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③指名有语气读第一段。

(2)学习二、三小段,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①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②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

③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④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3.学习四、五小段,知道爷爷的观点,以及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默读第四小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投影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和“那七颗星叫北斗星”比较,使学生知道这句话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行规律。

(4)说说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书里的话回答。再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什么。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篇4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篇5

基本教法:

以读为主,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问答,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①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课文写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层层设问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设问,深探部分。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节,提问:

①这一节是写谁的?写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这个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

③让学生做张衡数星星时的`样子,使学生形象地理解“靠”、“仰”、“指”等词义。

④第一句把星星比作什么?碧玉盘指什么?

⑤从哪些词语说明天空中星星很多?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二、三节,提问:

①这两节各是写谁说的话?

②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的看法一样吗?各是怎样说的?

3.对奶奶和张衡的不同看法怎么办?让学生读第四节课文。提问:

①这一节是写谁的?

②爷爷同意谁的意见?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③本节有三个“它们”各指什么?

④重点指导爷爷说的话,提问:爷爷的话有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读课文,同桌讨论,回答,教师只作重点指导。)

4.提问:(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结果怎样,让学生读课文第五、六节。)

三、细读课文,知意明理。

指导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明白有关道理。

①你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为什么?

②由于张衡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得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③你应该向张衡学习些什么?

[评:本设计运用以读为主,层层设问的教法。教学线路是:初读感知——熟读设问——细读明理。把词句训练贯穿于具体课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启迪性强,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句与句,段与段,人与人的联系,调动学生认真读书,思考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二年级教案《数星星的孩子》 篇6

学习目标

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布满繁星的夜空。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摘苹果。

实物投影仪。

生字、词语卡片。

做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玩字卡游戏。

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初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小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配乐,讲故事。

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对优秀学生可奖励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图片)

复习词语

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指导写字

字形分析、范写。

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完成课后练习

书面完成“我会填”。

同桌交换、订正。

拓展活动

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