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西游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 篇1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兴趣,而我喜欢书一般有点神奇的书,他的名字就是《西游记》。
刚开始我只是看电视,在那电视中我,看到了许多许多。如今我开始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他变得更神奇了,比我之前想象的有很大的不同。刚看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我的变化。从从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到他的勇气可嘉;从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到他是孙悟空的好帮手;从沙和尚的沉默不语到他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从唐僧的胆小到她的善良。发现了: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双面性,他的不同,需要每个人用心去发现。
再后来,我开始反复读这本书,我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原来孙悟空肩上背负了很多很多。孙悟空为了救唐僧,打死妖怪,却被唐僧认为是滥杀无辜。唐僧让他赶回花果山,孙悟空不为自己做过多的辩解,直奔回去。每当看到这里时,我都忍不住落泪,我多么想冲上去为他辩解,证明不是他的本意。唐僧为何要如此呢?他不明辨是非,甚至只懂得去用眼睛看待世间的一切,用善良去看待每一个人。从此出我又明白了:原来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只单单的用眼睛去看待。
在我的心中,《西游记》这本书不仅仅是以四大名著之一。更像是钥匙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带领我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它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它好似神奇的宝藏,而我是那个挖掘者,每一次打开,每次挖掘都有那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收获!
我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西游记》,它伴我成长,引领我成长,是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读《西游记》有感 篇2
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看的是《西游记》。它写的是唐僧带着他的三个徒弟,一路斩妖除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我对孙悟空的印象最深。别看他一身毛茸茸的,本领可大了。他会七十二变,翻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还能上天入地,把天宫闹得鸡犬不宁,连玉帝老儿都拿他没办法。
孙悟空对师傅忠心耿耿。有一次,他们师徒四人路过白虎岭,那里荒无人烟,阴气重重。山里头住着一个妖怪白骨精,她一听说唐僧路过此地,想吃唐僧肉,就变成一个姑娘来迷惑唐僧,被摘桃回来的孙悟空一眼看破挥棒打死,师傅和猪八戒还怪他杀生。后来,妖怪又变成农妇和农夫来引诱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误会了他,一气之下把他赶走了。之后唐僧果然中计被妖怪抓了去,孙悟空依然不计前嫌飞来救师傅。
猪八戒好吃懒做,长着一张又大又圆的嘴,一对像扇子一样的大耳朵,样子很丑。但他特别搞笑,他吃人参果,一口就把它吞了,都还没尝出味道,看着别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只能站在旁边一个劲地流口水。
西游记虽然是部神话故事,但师徒四人一路上,不畏艰难,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只为取经,依然震憾了我。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勇敢、窝囊,随便拿一本字典,上面写的是,勇敢,果敢、胆大,有勇气,敢为人先的人才被称作为勇敢。而窝囊恰好相反:比喻心情或行为不得伸展,遇事害怕,胆小的人被称为窝囊。勇敢和窝囊正好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先知道是谁吗?接着往下看。
《西游记》家喻户晓,是著名的吴承恩写的,故事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东海龙太子)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正经。
最勇敢的还是孙悟空,他拥有着七十二变和火眼金睛的本事,拿着东海龙王里的定海神珠做武器,杀死了无数的妖精,连玉皇大帝都让他三分,孙悟空不仅有着高超的本领,而且,他知恩图报 ,当他被压倒五指上下,唐僧救了他,他没有背信弃义,而是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可惜还是他调皮,恶作剧的缺点,常常戏弄猪八戒,玉皇大帝都被他整的头疼。
做窝囊的人大家都知道,并不是猪八戒,猪八戒好色,喜欢美女,懒惰,重活累活都交给沙僧,而且挑拨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但唐僧收留了他,让他改邪归正,他便一改仇视,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
最窝囊的人的人不是猪八戒,尽管他有很多缺点,而是唐僧。
唐僧,人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好人,的确,他既不贪财 ,又不贪色,,在女儿国时,女王看他一表人才、彬彬有礼,便想让她嫁给自己。唐僧娶了女王,便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他诚心拒绝,一心只想着真经。可是唐僧胆小如鼠,一听到妖怪两字,吓得闭紧眼睛,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西游记》里的人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拥有气质、修养的唐僧。头脑灵活、敢做敢当的孙悟空,本性善良、憨厚单纯的猪八戒,还有那个一丝不苟、忠心耿耿的沙僧,我么要像孙悟空做个敢做敢为的人。
读《西游记》有感 篇4
《西游记》,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百回,其中干货不过二字:“取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眨眼就能在大唐与雷音寺间溜个来回,即便是沙僧、八戒,虽然笨点儿,但也是腾云驾雾、日行千里的人物,让他们去,也可“谈笑凯旋还”。可到头来,就是一个唐僧将事情弄得曲曲折折,非要受尽九九八十一难,历时一十七载,且取回来的还是一部“残经”。
唐僧这人,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位“领导”一到,徒弟们除了要为他配备一匹白马,还要干“挑子”“前马”“警卫”之类的活儿,而且只能追随左右,靠着两片脚底板儿,一步一步往前蹭。慢一点儿累一点儿倒也无妨,徒儿们既然投身于取经事业,就得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可就是因为有了唐僧,就招来了妖魔鬼怪垂涎三尺,它们耍花招设诡计争吃唐僧肉。为了保护唐僧,徒儿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流血负伤也无妨,只要“领导”心里明白,就值。可是,唐僧不辨美丑,不识人妖,且自以为是。你打了真妖,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他念起紧箍咒,疼得你遍地打滚,还翻脸不认人,把你赶回老家去。
我转念一想这事也怨不得唐僧,他就这水平,就这么不济,没辙,主要责任恐怕在如来、观音身上,用人不当,或者是故意如此用人,经增添险阻和劫难,从而更显事业伟大。其实他们这么做,也有他们的道理:其一,唐僧这人稳当,不会惹是生非,能忠实执行领导意图,不会另搞一套;其二,唐僧与如来之关系非同寻常,唐僧前世名谓“金蝉子”,乃如来的二弟子,只因他不听说法才被贬,转世东土。尽管如此,唐僧毕竟是老部下、老关系了。取经之事,一旦成功,便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此等好处怎能让那刁滑的猴儿、呆傻的老猪、愚闷的沙僧白白拾得?其三,对不安分的猴儿,放心不下,怕他再闯出什么乱子。于是既要利用他的本事,又要拿紧箍咒管束他,此事让唐僧负责监督执行,万无一失。如此,徒弟露了脸,师父也有功。唐僧有了功,如来也就获得了识才有眼、教徒有方、指挥有力的名声,因而也就能和这个故事一样流芳百世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西游记》是不能没有唐僧的,有了唐僧才有“戏”。我只是希望在生活的舞台上少上点“唐僧戏”,少一点让“唐僧唱戏”的人。
读《西游记》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文中讲了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书中的唐僧给我印象很深。因为他为人善待、诚实守信,所以让很多人都崇拜他。但是他的记性不好。有一次,他答应一只老鸟龟,去西天问一问如来佛祖还有多少年才能成仙,于是,唐僧答应了老乌龟,就必须要做到才能行。但是唐僧到了西天,却一个字也没提那只老乌龟的事,所以老乌龟在次问唐僧的时候,唐僧说:“对不起,我忘记了。”老乌龟一生气,把他们四人扔下了河。
读完这一个小故事,让我入了沉思。为什么唐僧会失信呢?而老龟为什么那么生气?
读完了,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件事,上一次唐子轩答应我给我十元钱都过了一个学期了都不还给我。我很生气,因为这件事,让我和他吵了好几次。
这一个小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失信,否则对他人有伤害,对自己是比别人更大的伤害。
读《西游记》有感 篇6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反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师兄猪八戒。他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还特别爱吃,每次孙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总是打着找食物牌子,却总是在半路睡觉,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来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净了。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虽然他很贪吃,但是也非常护主,丝毫不比孙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险也会那把九齿钉钯奋不顾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师弟沙悟净。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闵城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而且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坚持原则,规范严谨,善于发现问题,低调不张扬,遵守时间。
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又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也许这是我以前缺少的,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