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语文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猫》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学习本课很轻松,几乎是学生自愿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前,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观察自家或邻居家的猫,并认真做好笔记,更进一步的观察猫的一些固有的特点,以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猫的生活表现,特别注意观察猫在高兴时,不高兴时,抓到老鼠时的神态表现,并作好观察记录。
在第二天来学校时,我花了一节课,让学生将自己的记录,按顺序排列,然后进行逐项详细地阐述,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我点击旁敲帮助学生说具体,便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边说,我边有序地板书关键词句,给学生制作一幅完整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说猫捉老鼠的过程,一定要动察猫在发现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后”的反应过程,这里,我特别提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事物当人的思维活动,动作神态来写动物的一般写法。
学生说过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起草,在点评学生习作时,再套出新课,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习作和作者进行交言体会。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一只猫。这篇课文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以及满月时的小猫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本课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老舍把猫当朋友,当作家人,当作亲人,之所以老舍笔下的猫无论是淘气还是古怪,那种可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因为作者与猫之间像朋友一样,相互信任,和谐相处,也因此,而能创造出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中品尝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课很明显,在写作中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作者先从三个方面具体再现猫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刚满月,脚腿还站不稳时就爱玩;第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富,性格越来越鲜明,给人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在这环节上,我让学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习作,借作者的“文笔”用一用。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于是分别向燕子、蜜蜂和青蛙请教快乐是什么?可是不同的人对快乐的说法都不一样。波斯猫觉得他们所说的都没有什么快乐的,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衰叹。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我们,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服务别人,奉献社会,才是最快乐的。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下几点方法:
1.以读为主,探究分析,读中感悟,指导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我就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读、个人读、男女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衔泥造窝、蜜蜂采蜂酿蜜、青蛙捉虫保卫庄稼的.辛苦。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整节课,我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除了老师范读外,我还以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波斯猫听完燕子的回答后那种瞧不起的的态度,我做了个瞧不起”的表情,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模仿老师并带着表情边朗读,既降低了难度又达到了效果!在指导朗读青蛙回答波斯猫“捉害虫、保卫庄稼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一句话,我先让学生观察图,青蛙回答时做了什么动作,看出它的心情如何?然后全班同学和老师朗读这句话也带着动作一起朗读,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了!
2. 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劳动的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老师再用资料补充:一只青蛙一天捉70多只害虫,一年能捉15000多只害虫此时,让学生感受青蛙为人类的贡献。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
4.学习中穿插游戏。为了巩固上节课的生字词,帮助本课的朗读,我在讲授新课前设计了一个“和谐号”多人座火车,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5.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养。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不足之处:课堂衔接语言要设计精准到位,思路清晰,表达完整,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同时关注学生们的思维动向,及时调整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3
《猫》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分为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两部分,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老舍先生浓厚的爱猫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我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在学生填“猫既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空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能与学生呼应,利用手势表现五个瓣的小梅花形状,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这节课上我与学生始终能进行平等对话。我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省略号,这是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样既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对冒号的用法进行巩固复习。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复习基础知识,力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在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讲得较好。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
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读的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收效较好。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对课文理解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刚上课时请学生自读全文,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在学生不能准确归纳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时,我引导学生再读书谈印象。我想,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继续理解课文。体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的教学理念。
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这一部分后,我又利用课件归纳出猫性格古怪的几方面表现,以求对这一部分的理解进行整合。学完全文后,我又请学生浏览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入,所以学生能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平时与学生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喜欢猫等小动物,很多学生家里养着小动物并乐于欣赏小动物的照片。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我在下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猫的照片。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又留了自主选择的作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学生搜集到猫与小孩、猫与狗、猫与螳螂等图片实在令我惊喜不已,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情景。还有一些精彩图片没有在课上一一展示。我深深地感受到课程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了无穷广阔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在其间兴奋遨游的同时体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我感到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教师体会到了教学的无穷乐趣。
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特质,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才能使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才能使学生与老舍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效果。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我所设想的“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这节课上我还利用想象、展示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猫等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由于学生对前文有了正确的理解,所以在学生体会满月的小猫把满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绝不责打它们”时,学生能准确体会老舍先生爱猫之情,读得较好。爱猫、爱花、爱生活是老舍先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我能通过学生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每一个学生对猫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会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猫》一课,在学习“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一段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
“我从‘小猫到院子里来了,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感受到小猫的可爱。”学生的侃侃而谈令我高兴,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谁也想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班上的小军怯怯地举起了手。“什么问题,你请说吧!”我笑着,期待着。小军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说:“我觉得文章中‘小猫在花盆里摔跤。’这个句子不对。因为我看过体育节目,摔跤是两个人摔的。这里只有一只小猫,它怎么能摔跤呢?”小军的问题一出,课堂上顿时想起一片窃窃私语,学生们三三两两讨论开了。
是啊,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这里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为因为走路不稳而摔倒,显然是不妥的。教过老教材的都知道,原来《猫》中有一群小猫,它们当然可以“摔跤”,现在新教材中“它们”已经改为“它”了,那这个“摔跤”该怎样理解呢?我一时也不免有些困惑,责怪自己课前没有仔细认真地钻研教材。现在学生提出来了,我该怎么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学生既然把球踢给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给学生,让他们来谈谈呢?于是,我赶紧让学生安静下来,说:“同学们,小军同学真是会读书,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他发现的问题你们发现了没有?你们觉得这里写‘小猫在花盆里摔跤’对不对?”
球踢出去了,教室里一片静寂。突然,小明举起了手,我赶紧请他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句子写的没错。因为我有时走路走不好也会摔跤的,那么小猫在花盆里走不好,也就会摔跤。”小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不这么认为。”坐在小明后面的小红急了,站起来就说,“我觉得小明的说法不对。小猫调皮才会像我们小孩子一样玩摔跤,如果说它走路不稳才摔跤,那么这只小猫就不可爱了。”
“我同意小红的说法,这个句子作者写的不对。摔跤是两个人才能摔的,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个句子是对的。如果我是这只小猫的话,虽然我只有一个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当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吗?”小乐振振有词。
“我同意小乐的说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课堂里又一次热闹了起来。此时的我无须表态,看着学生们那股兴奋、满足、自豪的表情,我觉得句子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们自己会读书了,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了。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
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猫》语文教学反思 篇6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简短,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爱猫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屏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屏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作者在写猫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介绍老舍的生平:“老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酷爱写作,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爱养花,他家里有几百盆花,每天除了写作就是摆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难过好几天。”然后让学生看书理解,他这么爱写作,当猫把他的稿纸踩脏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欣赏;他那么爱花,当小猫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时,他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十分可爱。从这些语句里,看出作者把猫当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觉得可爱。都舍不得责备,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它们。
3、注重写法的渗透,读写结合。在学习小猫一段时时,先让学生找出作者从几方面来写小猫的淘气可爱的,然后说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说说你喜欢哪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借鉴书中的语言,因为渗透了写法,学生很顺利的写出了片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