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动中国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感动中国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感动中国有感 篇1
今天,我读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最让我感动的是刘伟。
刘伟是一位无臂钢琴师。他这样说过:“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12岁时在水疗池学会了游泳;14岁时游泳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时他登上了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他坐上琴凳之后,优美的旋律飞快地流出,十个脚趾灵活地跳跃着,在表演结束后,所有观众起身鼓掌。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发挥出自己的努力,创造奇迹。也许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做件大事,但我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那时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这样,我们可以支撑自己,又能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读感动中国有感 篇2
残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或许这便意味着人生的一大挫折。但残疾对于潘娜威,这个感动中国的女中学生来说,这是她人生的一大挑战,并且她还战胜了残疾所给她带来的不幸。
读了她的故事,我只能说上天在她的身上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一个天真可爱,充满爱心的女孩却因为先天性的原因而导致双手残疾。但她不但没有自卑,而且凭借着自己的两个手指干出了一番让全中国人感动的事情_____捡废旧电池。正因为她知道一个电池便可以污染60吨水,她就不分昼夜,无时无刻地去捡电池,她还因为这样做而吃了不少苦。甚至曾经有过3000个电池堆放在她的家里。可以说,潘娜威把她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环保事业上,并且她还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是的,人只有懂得从挫折中爬起来,总结经验,才会取得进步。而你奋斗的过程就是你在进步的最好的见证。因此,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潘娜威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能做到。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不要说去捡那么多的废旧电池,连能做到垃圾分类的人都不多。难道,人一定要等到地球无药可就的地步的时候,才会醒悟,才开始行动吗?其实,不知道你们是否感觉到现在的天气非常奇怪,经常出现一些阴霾的天气。除此以外,还有温室效应。从种种迹象看出我们的地球可能就快负荷不了了。潘娜威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其实另一方面,妈妈的鼓励与支持给了潘娜威许多的动力。没有了妈妈的鼓励,或许她并不能坚持下去。妈妈觉得自己欠她很多,但潘娜威很懂事,她并没有让妈妈担心,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她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请记住,只要孩子懂事,天下得孩子都幸福!
读感动中国有感 篇3
我无意中翻起了感动这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题目吸引了我,使我有想看下去的想法。它三轮车上有大爱的翁——白芳礼。 74 岁的白发老人,为还要去蹬三轮车呢?是他没有生活来源,儿女不孝顺?都。白用他蹬三轮车的钱去支助贫困山孩子。白一共捐了 35 万。这可小数目啊! 1994 年,白又做了惊人的举动,他卖掉了家里的两间老房子,了一万多元,又向银行贷了些款,在天津火车站旁成立了自己的“支教公司,并自己每月为需要支助的贫困学生捐款 8000 元,达就自己去蹬三轮,借钱也要! 5 年后天津火车站整改,白的“支教公司”转眼了废墟,老人留下了眼泪。而他也老了,再也等不了三轮了。办?给孩子挣钱读书呢?老人在那年的冬天,硬是给人看了三个月的自行车,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就凑足了 500 元,当他把 钱交给 老师时,老人很无奈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再给孩子支助了。我最后钱。”老师拿着钱哭了。 20xx 年 9 月 23 日 早晨, 93 岁的他静静的。天津几千名师生和市民自发来为他送行。 想想贫困山孩子,再想想我们自己,好的.条件不去学习,而吃穿上讲究。我们何不将用在吃和穿的钱省,将钱用来支助贫困的孩子呢?为社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
读感动中国有感 篇4
感动无处不在,因为令人感动的人无处不在。他们为我们献上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姚明,这位中华擎天柱,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他在美国NBA掀起了“明王朝”,被称为“移动长城”。2.26米高的巨人刚到NBA的时候却被说成是一个傻大个,确实姚明在黑皮肤与白皮肤的人群中显得特别扎眼。但经过长时间的苦练,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个佼佼者。他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田径场训练体能,下午与队友们进行对抗训练,晚上则在运动房内挥汗如雨。勤奋再加上先天的.身体条件,你说姚明怎么会不成功呢?
姚明虽然在美国打球,但他同时也不错过中国国家队的任何一次大赛。如2003年他回国参加亚洲男篮锦标赛,决赛中姚明以30分、15个篮板、5个盖帽的优异表现帮助中国队取得胜利。姚明作为NBA的超级球星有着巨额的广告合约,收入自然相当可观。但他在富起来的同时,也始终不忘回报社会。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爆发。地震震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同样也震动了姚明的心。他听到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就向灾区捐出了50万人民币,后来又增加了21.4万美元,总计达到200万人民币。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数字,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情,姚明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头。祖国也给了这位优秀儿女很高的荣誉。2008年8月8日,姚明作为旗手与小林浩一起带领中国奥运代表团缓缓进入鸟巢,那一瞬被永远载入了奥运史册。
体坛“巨人”姚明给我们带来了感动,而我们身边也不乏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我们小区的路对面有一个店面很小的修车铺,店主是一个残疾人叔叔。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打开店门开始营业。每当有人去他店中修车,他都是异常认真。那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干得活比健全人还要好。而且他一点都不自卑,对人亲切而自然。每次路过他的小店时,我的鼻子都有些发酸,我想这就是感动吧。同时我也在想,一个残疾人都这么自强不息,又何况我们呢?
感动需要传递,他感动了我,我就要努力去感动你。生活中需要感动,让我们发现感动,并感动他人。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感动我们的人学习,并努力去感动他人,去感动中国。
读感动中国有感 篇5
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深受感动。这本书主要写了有一些人为了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叶欣。
在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开始收治“非典”病人。她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着许多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生命危险,叶欣总是斩钉截铁地对年轻的医护人员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她深知,自己也许有一天可能倒下,但能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全身困乏疼痛,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最终没有放过她。经过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她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因为车坏掉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才跑一段路身上就已经全部被雨水淋湿了。这时,我身后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师。她亲切地问我:“你的自行车呢?”“我的自行车坏了,正在修呢!”我回答道。刚说完,她把雨伞递给了我,自己淋着雨回家了。
过了十几二十天后,那天中午刚好又下了一场大雨。老师因为出门忘了带伞,而被雨淋感冒了。到了中午放学的时间,她把所有的学生送出去之后,自己又快步跑回家。我见老师每走几步就打一个喷嚏。就走上前去把雨伞递给老师。顿时,老师的眼眶里涌出了泪花。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后,自己撑着伞回家了。
我们既要学习老师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要学习叶欣那种临危不惧、舍已为人、身先士卒的精神。
读感动中国有感 篇6
我是一只蛀书虫,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来读。日积月累,许多书被我吃掉后消化掉了,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简爱》、《海上繁花落》等,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
品味随笔,好比品一杯芬芳的茉莉花茶,感受文人墨客的情怀,任心绪飘飞,心房意动。这本书收录了多位名家的随笔佳作。文字中没有冗长的说教、晦涩的思辨,有的只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思索……文采不在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张中渗透。他们一路行走,留下一路芬芳美文,让人沉浸其中,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在这本书中,我尤其喜欢的一篇随笔—林清玄的'《莲叶荷花》。是啊,如果找到荷花真实的心,荷花开不开又有什么要紧?我们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一池荷花,比会欣赏外面的荷花重要得多。这句话也给了我启示:荷花未开时,让我们看到未来之美。只要心是纯洁的,外表并不重要。在无风的午后,在落霞的黄昏,在云深不知处,在树密波澄的林间,乃至在十字街头的破布鞋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荷花的心。同样的,如果我们无知,即使终日赏荷,也会失去荷花之心。
读着许地山的《春的林野》,我仿佛身临其境。天上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之时。这可真是千年沧桑锻造出的不朽篇章,百年风雨涤荡的优美文字!这篇随笔仿若一段段醉人的旋律,动人心弦,悦人耳畔,让每个人都得到惬意的享受……边喝茶边看书可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总之,它轻灵自由,有感就发,毫不拘泥。这本书中,文之甘露簌簌落下,滋育着一束束心灵之花。心灵的干涸者,请吮吸那甘露吧,让滴滴文字浸润我们那颗渐枯的心灵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