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2025/09/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玩,生谈自己玩喜欢玩吗?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评价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齐读。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关于荷兰物理学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齐读课题。

4.纠正读音“名堂”,并理解词义。

二、检查预习:

第一组:书籍聘请拜访调节显微镜厚玻璃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看守磨薄生自由读,谈发现,师讲解。

看读一声时表示守护,监视。磨读二声表示器物处理,磨刀;读四声表示粮食加工,磨面。

第三组:千里迢迢,生读,师解释迢迢为遥远之意。生再解释千里迢迢即为形容路途遥远。

积累词语:关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关于路途艰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组:书写指导:拜。

出示古文字,生进行猜测,出示“拜”字,生理解字义。

师结合小课程,回顾“古代礼节”。在我们的小课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灵以及皇帝的大礼,后来慢慢演变为小辈对长辈的重礼(过年、婚丧嫁娶中),在会看到。而我们日常见面通常行“拱手礼”,师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为凶礼。

指的是生观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师出示口诀并范写。

生练习一遍,师三星讲评:正确、整洁、美观,再练习一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端正读书姿势,放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生利用(扩题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回忆三上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生自主练习通过“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呢?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一: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师:从这句中,我们能看出雷文虎克他在玩耍中不单单是玩,而是在玩中去思考,他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板书:善于思考

品析二: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此时的他心情如何?兴奋、惊讶、高兴,他为什么高兴?那应该如何读出他的感受呢?生指名读,齐读。从这句中你能看出他不光思考,而且还勤于动手。板书:勤于动手

品析三:

1.接下来:小列文虎克就此停止了吗?那句能看出没有?他越玩越带劲,此时的小列文虎克想。生情境补白,那他最后成功了吗?做成了一架显微镜。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他的“玩”到了这里是不断地创造。板书:不断创造

2.那你知道什么叫显微镜吗?出示显微镜图片。那课文中显微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知识讲解:

1.出示课文“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国”、“居民”指的是微观世界和微生物,文中还有这样加引号的词语吗?“玩具”即显微镜。

2.那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引号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导的`四种使用地方。

3.判断课文中引导是属于“特殊含义”。

4.体会引号的好处:减少术语的枯燥和难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多运用。

五、感悟升华,课文补白。

1.现在你再里看到课文的第一句,他指的玩耍,是我们平时的毫无意义的玩吗?

补白训练“”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因为他们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获的事例。

六、推荐作业:

写一写,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乐趣与收获吧

板书:

玩出了名堂

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不断研究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收到的启发。

教学难点: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培养边玩边想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列文虎克的简介、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些小玩意,让学生即席玩一玩

2、相信大家都很爱玩,我校的同学更是设计了许多创新的游戏,更好的享受着自己的童年。其实呀,大人也爱玩,有的还玩出了名堂。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玩出了名堂”的人。(板书课题,让学生读一读)

(教学意图: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桌间自读课文,互相评价一下,纠正字音、读通顺句子

[教学意图:围绕是否读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来自评,检测孩子自习情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要读准

3、指名读、开火车读。

(教学意图: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4、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生读,然后组词。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练写字帖。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问题自由读课文,边度边思考。

(问题:什么叫名堂?谁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什么名堂?他是怎样玩的?)

2、小组交流阅读收获

(教学意图: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3、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课后作业

收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意图:巩固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使两个课时的内容得到连接)

二、精读课文,了解玩出的名堂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初步感知“如何玩”

引文:孩子们,很多家长认为玩耍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这种想法正确吗?我们尝试一下从课文中找答案,好吗?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他是怎样玩的?并在段落中划出有关的语句。

a.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b.想一想: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

c.划一划:他是怎么玩的?

d.说一说:列文虎克玩镜片发明了了什么?

(教学意图: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在做中玩,玩中做。)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意图: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3、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新“玩法”

引文:列文虎克做成放大镜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越玩越有兴趣,玩出了更大的名堂,那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课文第4段。思考:列文虎克又有什么新的想法、玩法和发现,并完成练(CAI)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发现:?

b.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①.让学生用手代表两片镜片演示一下怎么放?

②.通过叠起的.放大镜,他发现了什么?

③.如果如果你是列文虎克,无意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感到怎样?

指名用该心情读读这几个句。

④指名用这种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c.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引文: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接着又想到了一种新玩法,那是什么新玩法?

①.请学生用手演示一下“一片固定,另一片随意调节”的情景。

②.这样一变化,他又制作出什么新仪器?

d.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引文:对呀,他不断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发明出显微镜(板书:发明显微镜)。那么通过显微镜,他有什么新发现了?

①.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②.齐读,体会感情

(教学意图: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触发感想)

4、学习第五自然段,欣赏“玩出的名堂”

引文:列文虎克通过自己的显微镜,最终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从中找找答案。

a.小组朗读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②.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b.交流讨论:

①.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②.谈谈微生物指的是什么?(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知识,教师出示微生物的幻灯图画。)

③.(CAI)微生物的图片,了解“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这一部分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搜集的一些图片,形象、直观,留给学生的感受很深刻,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启发,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C.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d.体会引号的用法

①.为什么词语“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

②.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感悟中心

1、思考:好了,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觉得列文虎克是个怎样的人?

2、说说对玩又有什么看法?

四、总结:

是啊,孩子们,其实玩耍并不浪费时间,他可以让人玩出收获、玩出成就。那今后我们就比一比谁在玩的时候最能——玩出了名堂

四、作业布置

你在玩中的收获与乐趣是什?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做出放大镜注意观察

15玩出了名堂发明显微镜善于动脑

发现微生物勤于实践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3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2)玩耍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玩的有趣的故事,(板书:玩出了名堂)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

教师:你们真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水平!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词句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生:因为他待着没事,所以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有三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

能分别组词吗?随即出示练习题:(扩词)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教后反思: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了解列文虎克是如何在玩中做成放大镜的。

3、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2、了解列文虎克是如何在玩中做成放大镜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预习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3)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1、预习: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板书设计:

玩镜片做成放大镜

玩出了名堂

玩放大镜做成显微镜

教后反思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玩镜片玩出了名堂,发明了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从读中感悟,进一步去理解课文,养成平时注意细心观察,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

课文的重点段落是3、4自然段,写了列文虎克玩是怎样一步一步地玩出了名堂。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列文虎克的玩中充满了观察与思考,我抓住了“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这句话,让学生想象列文虎克是怎样磨的,通过学生的想象,知道列文虎克的玩不是简单的玩,而是很用心的玩。在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部分,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两片放大镜和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让学生充分的想象,这中间又经历了多少的努力。学生回答的比较好,说出了列文虎克需要思考,动手,观察才能做出显微镜。这部分学生的体会和理解还是不错的。但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理解课文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我不应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

在这节课中学生谈的多,朗读的较少。在抓列文虎克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这个重点的时候,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想象,思考来体会列文虎克的玩是充满了观察和思考的玩,而正是这样,他才能从简单的玩镜片出发玩出了大名堂。学生的理解较好,在此基础上,我却没有让学生再次充分地读文,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体会,用朗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学生的读缺少闪光点,缺乏自己个性理解。这是这节课中很大的一个败笔。也给我自己提出了一个研究学习的目标:对于这种情感性较弱,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在朗读中得到启发,获得独特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我将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使自己所能掌握的课型更加宽广。

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成熟,有许多反思的地方,也显现出了自身的不足。我将从不足出发,通过学习锻炼,使自己能够有所进步。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3.初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谁愿意来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在玩中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喜欢玩的花样还真多,但有人在玩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明,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玩出了名堂》。)

2、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列文虎克新玩法是否都会有新的发现?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了显微镜和发明了微生物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创造意识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明了微生物的,并能从中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玩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的过程,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流利地朗读第自然段。

2、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赞列文虎克。

3、谈学文心得。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请结合列文虎克的玩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小练笔:写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附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谁玩出了名堂?

⑵他玩的是什么?

⑶怎么玩的?

⑷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⑴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⑵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⑴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⑵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⑵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⑴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⑵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⑶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⑴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⑵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⑵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

⑴“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⑵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2、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3、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