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2025/09/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本文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主线,以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布置学生搜集台湾光复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2、教师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难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想一想,老师是不是给大家讲过许多有意思的课,是吗?

生:是的。

师: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生:(停顿后议论纷纷)

师:这些课有的是本学期的学的,有的是前两年学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生:可能不记得了。

师:是啊!但是我们的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一节语文课永远铭记在心上。齐读课题—

生:《难忘的一课》

师:再读一遍

生读课题,突出“难忘”。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预习检查,感知“难忘”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想一想,文中那些场面让你感到非常难忘?

(三)重点研读,体验“难忘”

1、品读交流

⑴思考:文中那句话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⑵想一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研读感悟

师: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觉得这节课如此难忘。课文中有一句话不断地重复,你们知道吗?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看看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怎样写的?你读懂了什么?第二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又有什么感受?最后一次又是怎样的出现?你体会到什么?读一读,划一划,仔细想一想。

品读一:老师写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课件出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师:上面的哪些字,词,句给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从“一笔一划”,“认真”看出老师态度很端正。用心的教孩子学习国语。

生2:从“一笔一划”,“认真”看出老师热爱自己的国家。(让孩子们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3:从“一遍一遍”,“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看出孩子们学习态度端正,孩子们喜欢国语。

生4;从“一遍一遍”,“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看出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师:为什么老师会写的那么吃力呢?请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

生:“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师:台湾的教师是怎么读的?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师:台湾人民之前学习的是什么语言?

生:学习日语

师:是呀!日本人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师: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品读二:学生读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是啊,写中国字,说中国话是台湾人民的强烈愿望,此时如果你是作者,你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课文的哪个地方写了作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情景。

课件出示: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整整50年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这样的话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神情怎能不严肃?再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齐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品读三:作者说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师:小礼堂的墙壁上挂着几幅中国伟人的画像,你们了解这些名人吗?

生: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

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在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

师:是啊,作者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为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师:是呀!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请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请再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积累语言,升华“难忘”

师:让作者难忘的不只是这“写、听、看”的一幕幕,而是激荡在心中的是一种情怀。

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心潮澎湃,我永远忘不了————。请想一想把句子补充完整。

学生写话。

生: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驱走侵略者台湾,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了,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那是感动的心声,那是激动的表达,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他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惟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在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再次体会诗人那浓浓的思乡爱国的情怀。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2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第xx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xxxx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xxxx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xxxx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借助语境及补充资料,了解“光复”的意思。

2、抓住课题了解课文呈现的画面,借助“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体会xxxx人民的爱国热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字词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况且学生基本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本班学生情感性朗读还是蛮不错的。不过学生对文本背景了解较少,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一)解题,明确学习要点

1、出示:难忘的一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你们觉得读一遍课文后,哪个问题能解决了?

(二)学词,了解课的内容

1、读课文,正字音

2、解决“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三)品析,体会爱国热情

1、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画下来,并和同桌讨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交流:

(1)第一次出现:出示相关语段,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忘?

说说你的理解。读到这里,你有问题要提吗?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解答吗?理解“光复”光复,这个词文中还出现了一次,请找到相关的语句。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xxxx在光复之前是怎样的。介绍背景资料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光复了吗?(收复)

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出示:第二处出现,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这一处令人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一个陌生的成年人进入课堂,大家怎么会“没有感到意外”?你觉得他们在“欢迎”什么?)

3、第三次出现,是我看了礼堂里中国伟人的画像后说的

这个画面中,最让你难忘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之前,日本人为什么在小礼堂里画上日本人?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吗?(激动)是呀,这怎能不让人激动呢?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这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现在挂中国的伟人,又有什么用意呢?

4、相信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一课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他难以忘却的究竟是什么?

(四)质疑,领悟语言表达: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难怪作者在课文最后说——

(五)拓展,升华文章主题

推荐出示:郑振铎曾在暨南大学给学生上过《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同名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话语

1、为什么说这一课是令人“难忘”的?这一课指的是谁上的,上了什么内容?

2、后一个问题

认读词语

2、xxxx教师在这节课上教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学生自主划句子

2、预设1:他写得很认真,思想汇报范文也很吃力。

提问:为什么xxxx教师会感觉到吃力?)

读句子,说体会

预设2: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说理解,提问题,理解“光复”

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我……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感受我的爱国之心)

预设: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读句子体会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感受自豪之情)

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你了解这些伟人吗?从古至今,这样的伟人还有很多,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诗人李白)

记住日本人,忘记我们自己的祖先,(是的,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尊严就无从谈起,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也被遗忘,)现在礼堂里画上中国的伟人,就是要让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忘历史。

可见,墙上画的不仅仅是伟人像?画的更是——(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

难忘xxxx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这句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集中体现了xxxx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比较着读一读,感受这三篇文章的异同。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并学会释疑,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关键,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预设板块,随机出示,根据课堂实情,以学定教,促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借助课外资料,既能理解词语,又能有机地进行课外拓展,还能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可谓一石三鸟语文教学姓“语”,朗读是促进学生感悟的最好途径,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通过质疑,让学生感悟写法,做到一课一得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拓展性阅读,比较本课课文语言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难忘的一课激动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内容】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3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七、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八、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九、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十、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十一、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近代史和当代社会中,爱国名人志士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齐唱《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声: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但比母亲更值得我们热爱的是我们共同的'妈妈――祖国母亲。(为了祖国母亲,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英勇跳崖。为了祖国母亲,志远舰舰长邓世昌中日甲午海战壮烈殉国。为了救国,林则徐虎门销烟,颁布天朝禁烟令。)

2、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翻开台湾近代史,认识台湾和了解台湾人民的心声。出示历史资料:

台湾割让史

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从厦门出发,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支持下,经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完成了收复台湾的民族伟业。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统治了整整五十年!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归还中国。

A、指名读。交流读后感受。(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B、想象:台湾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生活。(生:渴望自由的生活)

3、带着台湾人民对自由的渴望,我们学习23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4、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5、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6、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A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B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C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

(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三、朗读全文,提高认识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读出爱国精神、民族情谊)

3、全班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板书: 爱国精神、民族情谊

四、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2、学了〈难忘的一课 〉,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补充板书:我爱你,(中国)

五、拓展阅读〈木笛〉

1、导语:我爱你,中国!这是每一个当代爱国青少年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打开选读教材〈木笛〉

2、指名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读后交流:(一名木笛演奏员、乐坛高手、南京青年朱丹,现在是某乐团的木笛演奏员。)

4、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朱丹是怎样被录取的?大师为什么向他鞠躬?

5、小结板书:最出色、最有感情、最爱国

6、小组交流:板报搜集的爱国志士故事。

7、全班交流:谭千秋老师、方志名敏烈士等。

六1、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写下你的爱国誓言。

2、老师出示伟人爱国名言:学生仿写。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邓小平

七、作业:把你的学习感受整理成一篇读后感。板书:

我爱你,(中国)

――读〈难忘的一课 〉有感

1、感受――爱国精神、民族情谊

2、学习――爱国青年

3、立志――爱国誓言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台湾光复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回想一下哪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说说为什么让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我们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板书:难忘的一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到揭示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中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着文字的背后。请大家用两只眼睛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不懂得地方。如: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呢?(引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析词赏句,品文悟道

1、教师提示: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

2、默读课文,想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看似是在第一板块基础上的回复,实则是在把学生的视点引向作者的情感生长点,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作者的情感变化线。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学生方能顺畅地入境动情。]

3、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交流读书的体会。研读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形。师板书,师生、生生交流:

1)谁能把老师是怎样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你从老师的写字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光复”是指什么?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写字这样吃力呢?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位教师是初学会国语的?

3)生展示课外搜集有关“台湾光复”的历史资料。

4)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把刚学来的这句话教给学生,而不是一幅画、一首歌或者别的什么?

师归纳:这位年轻的教师虽然是生长在台湾的中国人,但他从小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日本人不允许他们讲国语,学国语。不会讲国语因而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位台湾教师就把刚学会的还不太熟练的国语教给自己的学生们。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教育孩子们啊。教孩子们爱祖国,教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想象我们就是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转换角色书写神圣汉字,把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结合起来了。】

5)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读的?你又体会到什么?“真挚”是什么意思?(感情强烈而恳切)“真挚的心”指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6)老师是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师读三遍,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台湾师生角色,模拟当时读的情景,在浓浓的读中共同升起热爱祖国的深情厚谊,可谓入境动情。】

4、长期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海员,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请同学们看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景。出示语段。

1)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我要坐到教室的后面,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一股暖流涌进了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传达了我与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2)如果我们的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国人,跟着学习,你是什么反映?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象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爱中国,学习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作者与师生心心相通,情感共振。)

5、请同学们看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出示语段。

1)我为什么紧紧握住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呢?台湾教师领我在小礼堂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吗?他们身上体现着什么样民族精神?

2)“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啊!”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6、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你想说《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再这里。】

四、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学完课文,你最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生生交流。

2、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大家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以后不论你身处何处,请别忘记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颗爱国心!

3配乐欣赏《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品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一种“悦读”】

作业设计

读读有关爱国的文章,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诗句。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