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学教案

2025/09/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

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青蛙的本领和作用,知道青蛙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会大胆劝小男孩放飞小青蛙,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述力。

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小青蛙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遮光布2块、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体验青蛙在大自然中自由跳跃的感觉。

(放青蛙叫录音)师:听,谁来了呀?原来是一群小青蛙唱着动听的歌跳来了。让我们也变成快乐的小青蛙来玩一玩吧!(音乐慢慢消失)(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跳舞。)

二、分段欣赏课件,了解故事情节。

(音乐停,捕蛙声,放课件)

1.师:哎呀不好了,发生什么事情啦?小青蛙是被抓到哪里去了?他在袋子里会有什么感觉?

2.体验小青蛙被抓的感觉。

师:“小青蛙被关在袋子里,会是什么感觉?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边说边带领幼儿往中间走)小青蛙慢慢的游呀游,游到池塘里,跳到了荷叶上。忙碌了一天的小青蛙们有点累了,蹲下来休息一会。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们一个个都睡着了。”(放体验音乐)体验语: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突然,一张大网把他们罩住了。 哎呀,我们怎么会在这里的?这是什么地方,怎么黑黑的,气也透不过来,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呀?他们会放我们吗?他们会把我们吃掉吗?我们还能出去吗?天哪,谁来救救我们呀。)

3.提升被关在黑袋子里的感觉。

师:“你被关在黑袋子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的,小青蛙被关在黑袋子里,非常的痛苦,没有自由,不能回到大自然里去,没有小伙伴,非常的孤独,那么会是谁抓小青蛙的呢?”

4.欣赏第二段课件,了解小男孩抓小青蛙的原因。

师:小青蛙被关在袋子里很难受,很孤单,那么,小哥哥为什么还要抓小青蛙呢?

小结:对了,青蛙是益虫,能帮庄稼抓害虫。青蛙的身体里有很多的寄生虫,人吃了要得病,青蛙的`身体里还有阻碍神经发育的坏东西,人吃人会得痴呆。现在你们知道青蛙能不能吃了?

5.欣赏第三段课件,劝说小男孩放青蛙。

(1)妈妈劝说小男孩放青蛙提问:妈妈是怎么劝小男孩的?

(2)幼儿劝说小男孩放青蛙师:现在小男孩不愿意放青蛙,这可怎么办呢?请你们也来劝劝他,让他主动将小青蛙放回到大自然吧!先和你的好朋友说一下。(先讨论后个别。)

(3)小结:我们成功了吗?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能为我们消灭害虫,有了它们,田里的庄稼才能长得好,我们可不能把它抓起来吃掉哦。

三、放小青蛙,大胆表述对小青蛙的关爱之情。

1.欢送小青蛙,大胆表述对小青蛙的爱意。

师:现在小男孩子把小青蛙交给了我们,等一会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放小青蛙。在它离开之前,我们每人去和它说一句告别和祝福的话吧。(放音乐)

2.师:你们的祝福小青蛙都听到了,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用行动去证明我们对小青蛙的爱吧,让我们的青蛙朋友自由地回到田野里,回到大自然吧!

活动延伸:

放飞小青蛙,共同体验回归自然的快乐。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数学活动包括了分类、排序、数的认知、分解等内容,而《画彩带》这一活动就是典型的按规律排序。中班孩子对于基本的颜色、几何图形、5以内的数量都有了比较熟练的经验认知,且同一类型的、三种数量以内物体的排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一教学提高了排序的难度,将几种排序类型合并,考验幼儿综合多方位排序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并按规律画一画。

2、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找出彩带的排列规律

根据找到的规律进行排序,并按规律画一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二、发现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画彩带》这节课是让幼儿寻找和发现图形的数量、形状、和颜色排列的规律,并通过亲手的实践操作,增强观察比较能力和感受排列规律美的特征

在集体的学习环节中,幼儿基本都能发现三条彩带的'规律,且大多数幼儿都表达较好,能准确说出空格内应画的图形,但操作练习的表现上,却发现了一些不足:

(1)我对幼儿原有经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完整,操作中我发现不少幼儿不会模仿画图形,如梯形不会画、正方形和梯形画出来没有区别。且由于有颜色的区分,我让幼儿使用油画棒操作,但笔头较粗的油画棒在彩带的小格子中,幼儿绘画比较困难,有的画得过大会影响下一个格子,有的将三角形涂成了圆形

因此我认识到,这一活动需要前期的教学准备,在这一活动之前,应先设置一个活动,让幼儿学习画图形。同时,应先让幼儿用记号笔画轮廓,再使用油画棒填色,这样排序也较有层次性

(2)在示范教学时我用的是一幅头和中间都有图形的范例,幼儿较容易找规律,而最后一个练习却只给了开始的三个图形,在示范中我也忽略了对“循环”的强调,许多幼不知如何找规律,于是我对这一例子做了重新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示范虽然只是针对个别例子,但示范中要全面考虑到操作中会出现的典型情况,示范不仅是让幼儿学习,关键也是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发现。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4

目标:

1.学习撕贴水果。

2.能体验与同伴共贴水果树的快乐。

准备:

若干不同颜色的长条纸,一棵画有空白水果轮廓的果树。

过程:

1.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提问:树上的果娃娃没有衣服,你们会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吗?

2.幼儿尝试用长纸条撕成小碎块。

3.幼儿尝试将撕碎的纸粘贴在果树上。

?边做边说一说:我给什么果子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例如:我给苹果穿上了红颜色的衣服。

4.共同欣赏作品。

建议:

可以提供更多的彩色纸让幼儿撕贴,粘贴秋天的花、草、树叶等。

评价:

1.会选择色纸撕贴水果。

2.会与同伴共同粘贴水果树。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花布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

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重难点: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

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 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 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 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 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基本掌握吹画方法

2、进一步掌握色彩知识

3、培养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怎么引导孩子吹画;吹画过程中的安全,卫生

活动准备:纸,画笔,吸管,颜料,水,一份完成的吹画

活动进程:

一、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什么?(展示吹画)

2、那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怎么做的么?呵呵,都不是。它啊,是用我们的小嘴巴吹出来的。很有趣吧,那大家要不要跟着我一起来学学呢?

二、教学过程(全程示范)

1、首先我们选好我们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加水混在一起。

2、接着我们用画笔在纸上滴上自己配好的颜色,可以稍微多一点,接下来就是很神奇的`一步咯,大家可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了。

3、然后啊我们用吸管对着颜料吹,大家可以从各个角度吹(,不管你们怎么吹都可以,你们可以接着滴颜料继续吹,也可以在你们吹出来的东西上画画。但是要注意哦,这个过程中要用力吹。

4、小朋友们注意啦,在吹的时候我们可不能把颜料吸进去哦,我们的身体,衣服尽量不要占到颜料哦

三、同学示范

1、大家都听明白了么,那你们谁上来试试呢?大家先别急着动,让我们看看其他小朋友怎么做的好不好。

2、对于上来的2——3个小朋友出现地问题,进行修正。

3、然后孩子们开始创作,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参与进去。

四、展示

1、小朋友们,你们都完成了么?谁要来向我们介绍下她的花啊。我们掌声友情。

五、结束

1、将成品署名保存

2、整理画具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1、本活动指向对象为小班上学期的孩子,考虑到“听辩音的高低”是孩子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音乐能力之一,所以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

2、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听辩一个八度以上音的高低,到听辩五度、三度等音高相差较小的音,再加进音色的干扰因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最后,通过游戏,辨别音高的变化,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音高的探索。

3、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形象和游戏的形式。比如,音的高低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孩子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得形象了,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也有助于延长孩子的注意时间,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目标:

学习听辩音的高低。

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小手爬》录音带

过程:

一、通过视觉形象,引导幼儿感知听觉形象,听辩一个八度以上的音。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矮人的形象。

2、听高人、矮人唱歌(琴声),问:你能听出那句是高人在唱?那句是矮人在唱?高人和矮人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二、练习听辩音高相差较小的音。

1、听歌曲《青蛙唱歌》,问:大青蛙和小青蛙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用身体动作表现。

三、练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

1、引导幼儿倾听碰铃和大鼓的声音,问:应该用哪种乐器为大青蛙伴奏,用哪种乐器为小青蛙伴奏?为什么?

2、表演唱《碰铃和大鼓的歌》,并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四、音乐游戏《小手爬》,辨别音的高低,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

1、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2、用“啦”音演唱,并随音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