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括号》教学反思

2025/09/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括号》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⒉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⒈看图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和要解答的问题。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第乘7人)问题:需要几条船?

⒉尝试独立解答。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9+25=54(人),54÷9=6(条)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⒈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⑴师: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9+25÷9,行不行呢?

⑵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按照算式29+25÷9,我们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可是结合题意我们知道,先要算出总人数29+25,再算54÷9,这样就能求得需要几条船。

⑶有什么办法可以先算29+25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引出加小括号。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引导学生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29+25)÷9指出:(29+25)÷9

=54÷9读作29与25的和

=6除以9。

⑷总结。在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⒈教材做一做,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解答。

⒉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做完后比较计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⒉你能举例说明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学生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

A.29+25=54(人)54÷9=6(条)B.29+25÷9

C.(29+25)÷9D.29÷9+25÷9

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2

《小括号》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括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教学了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出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学生选择自己理解、喜欢的分步计算或综合算式完成了对此题的解答。对小括号的引出我是这么做的:先让学生理解270-180=90(位),90÷30=3(名)这种分步计算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写成综合算式怎么写。肯定有的学生虽然想的是先做减法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几位游人,但会这样列式:270-180÷30,于是,我引导在这里有除法和减法,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这样的话180÷30求出了上午需要的.保洁员人数,而270是下午的游人数,不能减。要想先算减法求出差,应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加上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必要性,理解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新授例题巩固练习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般都能理解、掌握,但在实际计算中却会犯各种错误,比如粗心,不肯列竖式使计算结果错误,少数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对了,而第二步有加法和乘法时候的运算顺序却错了,变成了从左往右计算,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完全掌握运算顺序。因此,在实际计算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做一步检查一步,提高正确率,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4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5

在我校三月份举行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数学组开展了“团队课”的课堂教学研讨。我们选取了四年级苏教版第八册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课例进行展示。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①120+25×4 ②(37+87)÷4 ③ 58×20-78÷13,让他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把复习题第1小题改成例题300-(120+25×4),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戏练习后与复习题第1小题比较。这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尝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他们完成书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这实际上时复习题把第2题的87写成29和3的积,第3题添上了“()”。当学生完成想想做做时,我再让他们与复习题的第2、3题比较,进一步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复习题与例题和想想做做的比较练习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二、对与错——在改错训练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只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添加了小括号,个别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因此在课堂中我进行了两种类型的改错训练。一是利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动态生成了错题,二是利用老师预设的改错练习。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探询前后知识的联系中,意识到错误,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三、好与坏——培养良好的学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在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观察算式,再思考运算顺序。为了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我要求学生要用横线划出每题算式的第一步。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

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小括号》教学反思 篇6

例3、例4是含有两级运算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课上能够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发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觉教学重点开始有点偏移,把重点放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学生的能力欠佳,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运算顺序的重点强调和板书的引领,课上教学速度较慢,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课前能够深入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能有明显的效果。

教学例4含有小括号的运算时,学生在说出两种解题思路时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出现了270-180÷30这样的算式,这正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的解题过程,学生说:先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名游客?再求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我追问:这样先算的什么?生说:先算加法。我说:可是再看这题,应先算什么呢?学生都说:除法。我重声强调:应先算除法,可是我们却想先算加法,想改变它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办?这时,我环顾教室,知道的学生都以举起手,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都想说自己的方法。时机成熟,学生的积极性以调起,我又重声强调:我们想改变它的运算顺序,就需要用到一个法宝,它就是…….我故意拉长声调,学生们已急切的说出:小括号。之后再强调小括号的作用。感觉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充分的调出,也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