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父与子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名字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许多孩子埋在废墟中,还没有被救出来,阿曼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父亲赶到学校,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整整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学。
我读后非常感动。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而儿子为了救同学,当自己及时获救时,却让父亲去救其他同学。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也像其他人那样只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地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儿子也是坚信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才坚持下来的。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对父子呢?是信念,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救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时时感受着父母的关爱。
我的爸爸非常关心我。在学习上他是我的好老师;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做错事了,他从不打、骂我,而是心平气和地教导我。他经常带我出去玩,我们去爬山,他教我骑自行车,滑旱冰,还教我游泳。每当我摔倒了,他就鼓励我自己爬起来,不要哭。我从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渐渐变得勇敢了。
爸爸平常对我们的关爱也许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虽然有时也很严厉,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到父爱的温暖。母爱伟大,父爱同样是伟大的。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父与子》全集,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幽默搞笑,充满温情,我经常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哈哈大笑。
书里的父亲是一个胖乎乎的人,秃着头,慈爱而亲切,还有点童心未泯,儿子留着刺猬头,调皮而可爱。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处处蕴含着父亲与儿子之间深深的'爱。而我更喜欢那个顽皮,有点爱捣乱,却又透着机灵的儿子。在漫画《绘画的局限》中儿子的顽皮捣蛋和机灵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天,儿子在家里打曲棍球,一不小心打破了镜子,几块碎片掉在了地上。儿子害怕父亲批评,焦急的坐在地上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先用曲棍球棒把镜面全部打碎,再用颜料在原来的在原先挂镜子的墙壁上画上父亲的样子。画好后,父亲正好来照镜子,儿子看着父亲,生怕他看出破绽。父亲一边照“镜子”里的自己,一边打着长长的领带,当他身时,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是带着领结的,可他刚才明明是打领带的呀!儿子观察到父亲疑惑的表情,急忙溜走了。
“瞧,文中的儿子机灵吧!”
还有一集特别好玩,父亲带着孩子去拾破烂,被门前的管家拦住了,管家气愤的说道:“唉,唉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父亲愤怒的拉着孩子走掉,换了一件新衣服。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管家见了忙说:“贵宾,你请。”到了里面父亲说了一句:“这下可以安心捡破烂了吧!”
其实这篇小说没有说明什么,它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记录了一对父子的美好生活,记录了这位父亲对孩子的付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他带领着孩子跨向了成功的道路!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现在虽然还很小,但是我能明白什么事伟大和感动,尤其是我再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文中那种深厚的父子亲情,深深的震撼了我。文中大体意思是: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冲向孩子的'学校,当时学校已经倒塌,别人都放弃了寻找孩子,只有这个父亲坚信他的儿子在等着他来救他,父亲不停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困难不能轻易放弃。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冰车,当做到一半时,我被难住了,不知道从哪儿想起,我心烦气燥,便把冰车放到一旁,有点想放弃。这时我想起《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的父亲坚守自己的信念,在面对困难时,不动摇,不放弃,苦苦的挖掘了38小时,将自己的孩子救出时,于是我就去问了问爸爸,后来我想来想去,终于知道怎么做。
相比之下我十分缺乏这种坚定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要加强培养信念,面对困难时要迎头而上,充满自信心。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抱错孩子的故事本觉得落入俗套,亲情、羁绊、血缘等被作者刻画得如此细腻,看着看着就悄然落泪。孩子总是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即使内心敏感却还要扮演着懂事乖巧的样子。琉晴向着流星许下“想回去见爸爸妈妈”的愿望,明明万分想念却还因自己的想念对绿和良多感到抱歉;为见父母而辗转回到家的琉晴看似坚强内心是多么地恐慌。庆多是如此地爱良多,学钢琴,做玫瑰花,拍照片,乖巧地进行交换“任务”,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让爸爸开心。满心欢喜地等待父亲来接自己回家,却只听到父亲对“琉晴”的呼唤,失落地夺到壁橱的庆多是如此的单薄、落寞;捡到自己精心制作父亲却视若罔闻的玫瑰花的庆多心灵是遭受到何等的打击。孩子是纯粹的,纵使经历众多,他们表现出超越大人的宽容与坚强,稚嫩的心灵却要承受这样的坚强未免是父母的失职。孩子和父母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关系到孩子的`选择不应由父母一意孤行,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又何妨?
从《小偷家族》到《如父如子》,作者很喜欢探讨人世间的情感问题,尤其是血缘与亲情之间的联系。血缘和生育的事实并不是亲情成立的必然条件,相处陪伴关怀必不可少,没有任何东西是因一个事实就理所当然地成立的,世间情感问题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并不是非真即假的逻辑判断,也并不能以冷冰冰的命题进行定义,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情感、会思考的,人与人文是如此地复杂又温暖。
对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刻画是不动声色却让人为之一震。多少仇恨试图摆脱原生家庭的人又在言行举止中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甚或更为强烈却自欺欺人不愿承认呢?
我爱上是枝裕和啦!
父与子读后感 篇5
国庆期间,我和妈妈观看了《感天动地父子情》这部电影。片中主要计述了年仅10岁的童小阳,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但爸爸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直瞒着他。父亲用全部的心血和爱倾注到这个小家,终于积劳成疾,一检查,又得了胃癌,而且已到了晚期。这个打击让的阳阳的爸爸忽然觉得天旋地转,阳阳已经失去了妈妈,自己再走就只剩下10岁的阳阳了。这让爸爸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爸爸怕阳阳伤心 ,一直没有告诉他,而是在尽力教给阳阳买菜、做饭、洗衣服等一些生活本领。教他怎样自强自立,教育他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没想到,后来还是被阳阳发现了。当爸爸把一切真相告诉阳阳时,残酷的现实没让阳阳崩溃,反而变得更坚强了。
故事情节感人,催人泪下。在阳阳这个家庭面临困境时,周围的亲朋友好友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那首《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恩似海。看了这部电影,我被剧中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更为童小阳的坚强、勇敢的精神所佩服。同时,也谢谢我的父母给了我一个完整美满的家。我以后一定要像童小阳那样,感恩自己的父母。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父与子读后感 篇6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光头父亲和儿子的幽默趣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喜爱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连读三遍,每次都能被他们逗的'哈哈大笑。
其中《寻找离家的儿子》是我最喜欢的,讲的是儿子不小心在踢球时,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父亲严厉的对他说道:“你干的好事,快给我出去。”儿子走出了家门,可是都晚上七点了,儿子还没有回来。一直到晚上九点,儿子还是没有回来。父亲非常着急,急忙出去找儿子。但是一无所获,就回来了。刚走到门口,一个足球再一次把玻璃打破,正好打在父亲的脑袋上。原来,是儿子踢的,父亲看到连忙抱住儿子,还说:“我的宝贝儿子,你可回来啦!”
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记得在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旅行,结果我在景点看新奇事情时走丢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找不到爸爸,这里想起了老师的话:在外边如果和家人走散时,要站在原地不动或让保安给家人打个电话。正好我面前有一位保安叔叔,我急忙冲上去,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他帮我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最后爸爸找到了我,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并告诉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急中生智,才能有好的办法。我就紧紧的,紧紧的拉住爸爸的手往前走。
同学们,当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矛盾时,千万要平静心情,冷静一下,学会化解矛盾,相信爸爸妈妈都是爱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