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江南的读后感

2025/09/17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江南的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江南的读后感 篇1

“快节奏的生活”“生活就是战场”等等一系列的词句在当今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不可否认的代名词,而我们也早已失去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

在烟雨朦朦的江南,优雅地撑起那把有点破旧的油伞,到后院的鱼塘边去喂喂鱼,看着那平静的湖面一下子漾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涟漪,然后会抿嘴一笑。又或者到书房里去品着一壶茗茶,看着一本还有纸墨香的书,真的惬意极了。

“小桥流水人家”又仅仅为我们描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吗?

连接两岸的石桥,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但确又依然挺立,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让人们倚靠,休息。

一股清澈的流水汩汩流淌,永不停息,永远潺潺地流淌着。挽起裤脚,下去走走,一丝丝的流水流过,滑滑的,痒痒的。青瓦白墙,雕栏画风,古朴、自然的人家,清晨,炊烟袅袅,那么淳朴、勤劳,如诗如画,一派仙境的景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刻的我,对江南又有了一份不一样的感情。是我早已麻木的心灵的停靠站,然我们安心休息,让我们神清气爽,让我们拥有一个自由的心灵。

小桥,流水,人家,浸没在水墨江南里,看不出究竟,分不清虚实。只愿在品江南的同时,冲淡那城市的污浊尘埃,让江南烟雨的清秀、恬静、幽深充溢我们的心灵。寻找江南,寻找自由的心灵,寻找记忆中美的出处,寻找梦里的天堂,寻找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江南”。

我与江南擦肩而过,现在的我,只等待在若蝶轻舞的江南水墨中……

江南的读后感 篇2

故事的开始,是以谭端午和庞家玉的相遇开始的。那时候的庞家玉还是一个羞涩的学生,遇到诗人谭端午就像遇到偶像一样开心,并且憧憬着与偶像的浪漫爱情。然而,这个一向清高的诗人却在一个雨夜,深爱着他的女孩还发着高烧的时候,把她身上的所有钱拿走给自己买了早餐和车票离开了。

当读到这个片段,我是非常不理解谭端午为什么要这样做?直至现在我也没有理解。而对于庞家玉,我是深表同情的,看到一个孤苦无助的女孩遭遇身体和精神的双层打击,她是如何从这个深渊中走出来的.,这大概是涅槃重生吧。在小说中,她后面改名换姓了,重新开启了她的人生。对比前后的变化,以前是柔弱无助的学生女孩,后面是坚强韧劲的职场精英。果真,生活就是来历练人的。

庞家玉在小说中的结局:她在拼搏的一生中,她心里清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犯下的错误也就越多,学法知法的她,一次次试探道德的底线,在法律边缘打擦边球,她的内心纠结、迷茫、痛苦,备受煎熬,四次西藏之行,只是想为自己的灵魂寻找救赎的栖息地。压倒她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发现自己身患癌症,她选择了独自离开,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感伤的故事,能够看到家玉为着自己努力的生活,而生活逼迫着她做了很多违背内心的事,最后无法安放自己的灵魂,在纠结迷茫痛苦中度过一生。回到我们的生活,贫困会让我们很煎熬,但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活得坦荡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江南的读后感 篇3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每次读到苏轼的这阙词, 心里总是莫名的惆怅,诗酒趁年华,多么的美丽,又是多么的凄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回首过往,却发现自己在欲望的漩涡里摸爬打滚,没有任何可以触摸的实实在在的记忆,枉自蹉跎,韶华真的是一场幻觉,似乎来过,但真的走远。

一出生,我一路狂跑,站在二十岁的门口,当我的一只脚还停留在门外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我们的光阴似乎过得太快了,我噤若寒蝉,一直缄默,不敢往前半步,可是时光啊!它可不曾停歇,它马不停蹄的把我们送向未来。

小时候当我趴在商店的橱窗里,留着口水欣赏展览柜里东西时,我最羡慕的是那些画着精致的妆容拎着乾坤包的太太,而如今当我对服务员指手画脚的时候,我却羡慕在外面观望的小女孩,至少她的额头如锦缎般光华,岁月不曾雕刻。

我似乎还算年轻,我得到了来自许多的羡慕,更多的是女人,我的腰肢还算纤细,我的皮肤还算光滑,我穿各式的.衣服还算好看,流光容易把人抛,再几年,我也会假如她们的行列,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如此嫉妒比我年少的女孩。

三十岁,这似乎就是女人的花期,花期一到,所有的芳华都必须返还,任凭你曾经开的多么的绚丽,都一一凋敝,甚至碾落成泥!

人生有缘弥可贵,岁月无期当自珍,诗诗酒趁年华!

江南的读后感 篇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每次打开语文课本,我都被这首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深深地打动。老师上课时如痴如醉的讲解,同学们抑扬顿挫的朗诵,渐渐把我带进了家乡的春天,那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词,虽只有短短几句,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故土的思念,也引发了我对家乡上海的牵挂,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能不忆江南?”家乡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里有波涛起伏的黄浦江,有古色古香的城隍庙,有栽满了法国梧桐的林荫道,更有雄伟壮观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太婆婆住的小区,那里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里面可见很多小鱼欢快地嬉戏。每次回家探亲,我总爱带着太婆婆的小狗来河边玩耍。太婆婆的楼下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春天枝繁叶茂,秋来丹桂飘香,那黄灿灿的桂花像撒在树上的碎金子,太婆婆会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做成糖桂花,存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再托人带到北京来给我吃,那桂花的香甜真是回味无穷。可是今年,我再也吃不到香甜的糖桂花了,因为93岁的太婆婆在去年去世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家乡的春天还是那么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小桥流水,鱼戏莲叶,桂花树还在,我的太婆婆却再也不在这幅画面中了,她长眠在了这片土地。

给太婆婆扫完墓,我们乘早班飞机离开上海,在空中我忧伤地俯瞰黄浦江,那熟悉的'画面跃入眼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江春水带走了我的太婆婆,却带不走我对她的思念。她充满慈爱的脸庞和家乡的一草一木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读后感 篇5

我已经上初二了,大部份的童年记忆已经忘记,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蓝调江南》时,它似乎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在王冰的《蓝调江南》里让我知道了别样的江南。

在南京的街头,有时也会有一个老人守着一个爆米花机,在江南水乡,这个过程在身边的水和垂着的树枝的映衬下也显得颇具魅力“摇柄在响着,风箱劈啪响,一蹿一蹿的火苗是无声的'。师傅黝黑的脸膛上忽暗忽明,泛着陶一般的釉色。”在“嘭”的一声沉闷的巨响,连着浓浓的白雾,麻袋里的玉米和蚕豆就窜出一股强烈的香味出去。

《蓝调江南》里让我感兴趣的是出自严效州先生画笔下的那些插图。

细腻的插图让我能充份理解到里面的内容,有些许版画的味道。一步到位,看似随意的笔触洒脱又严谨,将人物画的栩栩如生,画出了江南的味道。这正是融入了绘画者的绘画力和对文字的充分理解的书籍插图。

《蓝调江南》,让我读出了作者小时候出生江南水乡的乐趣。他们能亲近大自然,有着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同时让我感到亲切,因为它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

我想起了那小摊上那些好吃的,小巷里那些好玩的 ,让我回忆起那有趣的童年。

我会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细细品味江南,也感谢《蓝调江南》给我着么一个机会品味着久违的美丽,我还会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个与苏州不同“蓝调江南“!

我曾近读过金曾豪先生的书,他总是以眼前的所见和脑中的所想来写文章,很少写自己小时候的家乡,但我看了这本《蓝调江南》让我为之震撼,我喜欢这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的散文集。

江南的读后感 篇6

《江南伊人》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青春故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小说里写到的很多情节,在我们曾经的高中时代都真真切切的发生过,所以回忆会不自觉地和故事交织在一起。

主人公林朗玉骄傲自信,典型的狮子座性格,这样的男生其实不适合温润如玉的外表,我倒觉得孤标傲世更适合他一些。林朗玉在容貌和音乐上足够吸引女生,但是他骨子里的.傲性是他的致命伤,跟赵云,跟大郎,跟情敌,他都硬碰硬,结果到最后受伤的怕是只有他。 他们在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们拿出球拍和球,妈妈做起事来真是太认真了,一场普通的热身赛都对我下手豪不留情,虽然每次都把球送到我手上,我使出吃奶的劲回击,但在妈妈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动作下,每个球都在妈妈的掌心之中,才打8分钟,我口里就只冒烟了。

我很喜欢伍娇,也喜欢云朵,她们够率真,够坦荡。还有一个女生一直喜欢林朗玉,好像叫黎淑芬,她的名字好像很难记,也许作者有点残忍,“离”、“疏”、“分”,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种最悲伤的结局全在她的名字里了。不过这样也好,我倒宁愿让一个不相干的女生承受小说里的伤痛,总有人的青春要因为她在意却不在意她的人痛一番,这样的痛很无辜却让小说里的青春有些真实。

小说源于生活,却不能平铺直叙生活情节。《江南伊人》里有些东西说的太多了,读来稍嫌冗杂。林朗玉和竹林风恋爱过程中的对话有些拖沓,反而模糊了小说的主题;我觉得有些话男女主角不必全说出来,含而不露,读者反倒可以有更多的想象。

不过,还是挺喜欢这部小说的,第一次看身边朋友写的小说,感觉挺好丹城是一个很美的小城,龙湾镇是一个很美的小镇,山好,水好,人也好,江南伊人能在美丽的水乡书写青春,这本来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