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2025/09/17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呼啸山庄》读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篇1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呼啸山庄》,原著版本的。因为我以前读过简写版本的。所以对《呼啸山庄》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本书是由英国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写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的文学经典名著,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倍受称赞。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本书主人公希刺克厉夫与收养他的呼啸山庄的主人的女儿相爱,却因为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在一起。过了两三年,希刺克厉夫重新会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报复虽然成功了,但是他却并不快乐。最后在痛苦中悲惨死去,留下了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读到这里,我想问一声为什么?恨,可以把白变成黑,可以把兔子变成狮子,把圣徒变成魔鬼。为什么希刺克厉夫要报仇呢?因为恨吗?那恨到最后要悲惨的死去又有什么价值……收起自己的恨,也就是写《呼啸山庄》的目的。

可以这部剧的主旨不是为了批判这个社会,在于希望人们不要过于偏激,应该用一颗平常的心看待社会,否则会害人害己!

这两部剧的主人公的都是值得人同情的。这也让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待身边发生的事,也许你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但是不要失望,不要灰心,不要意气用事,换一个角度观察世界,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差,也许,你会越来越喜欢它,毕竟,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篇2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

不过一切地爱,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篇3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回味无穷。《呼啸山庄》不仅留名英国文学史,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久盛不衰的文学经典著作,也为读者提供了完美的阅读体验。英国北部的荒原风光,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前后连贯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皆跃然纸上,读时难免会代入其中,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乐,仿佛在亲身经历着书中的一切。

一个好故事,举足轻重。

呼啸山庄里发生的故事,是一个绝对的悲剧。从希思克利夫被收养开始,凯瑟琳和哥哥亨得利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因为老庄主的宠爱偏心,导致亨得利从小便对希思克利夫怀恨在心处处刁难,这也为整部悲剧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阶级差异,以及两人同样骄傲固执的性格与敏感脆弱的心,也注定了相爱的两个人永远不可能在一起。这一点,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因爱生恨,继而毁灭。

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是如此的相像:一样的自傲、偏执,两个人相互都不肯低头,只能互相折磨对方,也折磨着自己,直到双方距离越来越远。明明她是如此深爱着他,在他悄悄离开山庄、她出嫁给画眉田庄的林敦之前,她的一番自我独白就是她爱他的最佳佐证: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而且从一开始,我就全都觉察到、感受到了。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别的一切全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内莉,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的心中——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我的心中。所以,别再说什么我们会分开了,这是办不到的。”

虽然他们是如此深爱着对方,却没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老庄主去世,亨得利处心积虑的为难希思克利夫,而两人之间的误会也逐渐积累成山:凯瑟琳想着嫁给林敦,便可以靠着丈夫家的实力来帮助希思克利夫成为同一个阶层的人;而希思克利夫却只看到她对他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终于她嫁给了林敦,去到了画眉田庄,落下了病根;而他则带着满腔愤恨与爱而不得,悄然离去。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一别三年,希思克利夫带着神秘的一笔财富归来,重新出现在凯瑟琳面前。她波澜不惊的生活,重又泛起涟漪。可谁又能料到,他是回来复仇的。

“为了让你高兴,我心甘情愿地任凭你把我折磨到死,只是也得允许我用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找点乐趣,另外还求你千万别侮辱我。既然你已把我的王宫夷为平地,就不要再搭一间茅屋,赏给我做家,还得意地夸耀自己的善行了。”

正当她快要把他忘了的时候,他却硬要闯进她的记忆里,把她拖进一场新的冲突和痛苦的风波中。希思克利夫刻意接近她的小姑子伊莎贝拉,而后引诱她跟他私奔并且生下了体弱多病的儿子小林敦。凯瑟琳悲愤交加,日渐憔悴,心病无药可医,终于在和他的一次激烈吵架的会面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早产的女儿小凯茜。

其后接近二十年的漫长时光里,希思克利夫一面深切怀念着凯瑟琳以及过往的岁月,一面有条不紊的`把盘算多年的复仇计划付诸行动。

折磨过他的亨得利在妻子过世后日夜颠倒借酒浇愁,曾经大名鼎鼎的呼啸山庄变得没落萧条。最后亨得利在放浪形骸的消沉日子里因为醉酒死去,全部家产均被希思克利夫悉数谋取。而他无辜的儿子哈里顿,则被希思克利夫当做发泄仇恨的对象,使其成长为一个目不识丁野蛮粗鲁的少年,偏偏还对造成这一切的人怀有父亲般的敬畏与尊重。

伊莎贝拉不听哥哥的劝告,与希思克利夫私奔。在短暂的鬼迷心窍之后,看清了他伪善面具下的真正目的,终于使计逃离了他的魔掌,独自在异乡抚养儿子十多载。直至客死他乡,她也没有回来过。临终委托哥哥照顾自己孩子的唯一心愿也落空——小林敦一被接回来便被他的父亲给掠夺过去了,像掠夺财物一般。因为他是画眉田庄的法定继承人。

林敦或许从来都没有被凯瑟琳真正的爱过,就连她意识清醒的最后时刻,都不是他陪在身边。在她走后,他便郁郁寡欢。好在女儿凯茜聪颖孝顺、乖巧懂事,为他苦闷的心灵带来许多慰藉。然而老谋深算的希思克利夫连这一点欢乐都给林敦剥夺了:在他病恹恹的儿子小林敦快要死去之前,设计让凯茜离开家去到呼啸山庄并将她囚禁起来,逼她与小林敦结婚。短短几天的时间,本就虚弱的林敦便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才见到了逃回家的女儿。见到了女儿,他的心里也便安定了。他走得那么安详,丝毫没有艰难和痛苦。因为他终于可以和凯瑟琳团圆了。

被希思克利夫当做夺取财产的工具的小林敦,从未得到过父亲的喜爱,父亲眼里永远充满着厌恶与嫌弃,责骂与威胁随时降临,就连他的死亡也没能使父亲有一点伤心。和他的母亲在天堂团聚,他一定早就希望如此了吧?

林敦和小林敦都死了,画眉田庄终于被希思克利夫收入囊中,凯茜也被迫搬到呼啸山庄。

凯茜开始向哈里顿示好,她教他读书,借阅书籍给他看,也不再使小姐脾气。两个人关系逐渐融洽,一对璧人亲密交谈的场景,恍惚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往日欢乐情景的重现。对这悄然改变的情况,希思克利夫不再阻挠。因为他复仇的斗志已经沉没,他对尘世的一切都已心灰意冷,不再有活下去的动力。

“我拼死拼活,竟落得这么个荒唐结局,不是吗?

我往日的敌人并没有把我打败,现在正是我向他们的后代报仇雪恨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办到,没人能阻拦住我。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想打人,连抬手都嫌麻烦了啊!这听起来好像是我劳碌了这么多年,为的只是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宽宏大量。这绝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我已经没有欣赏他们灭亡的心情,而且也懒得去干那些无谓的破坏了。”

哀莫大于心死。

孤僻的希思克利夫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神出鬼没。他会在夜晚去凯瑟琳的墓前看望,他会坐在窗前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他整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很快地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神志也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在一个暴雨天,他终于追随着凯瑟琳的脚步而去。

纵观希思克利夫爱恨情仇的一生,唏嘘不已。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桀骜不驯,从失去凯瑟琳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他漫长缜密的复仇计划,并且让这个计划一步步的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最终一手导演了一出好戏:两个家族因为他而分崩离析家破人亡;另一方面,他又是极度深情的一个人,为了他唯一的挚爱而痛苦一生,灵魂因为复仇的情绪而完全扭曲,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直至信念崩塌自我灭亡。他残酷的复仇手段和阴沉忧郁的个性,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恐惧;然而他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又不免让人对其肃然起敬感到佩服。前一秒对他恨之入骨,下一秒又对他同情无比。

注定为爱而生的人,也注定了为爱而亡。犹如飞蛾扑火,在所不惜。

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太过悲壮、惨烈,这份爱令两个人都变得失去自我。或许也正是这个奇特的爱情故事,成就了《呼啸山庄》。两个人的名字,在文学史上,注定了会且将继续占领一席之地。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篇4

“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则像树下而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但是这点愉快是必需的,永久的。”当我读艾米莉·勃朗行的《呼啸山庄》后,深深地被这段话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猛烈的情感,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激荡着的感情

小说描述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主要是围绕弃儿希刺克厉夫报复展开的,而作者是用激越的诗情,独辟蹊径的构思来处理这感情和复仇的题材的。

巨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对不平等的强烈的报复,没有谁是谁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泪,黑暗和火焰。

希刺克厉夫是书中的主人公,是倍受谴责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也有人把他斥为恶魔。在我看来,他无疑是一个杯具性的人物,而非疯狂报复的恶魔,他是海底深处最坚硬的礁石,忍耐得越久就反抗得越厉害。

勿庸置疑,希刺克厉夫所处的那个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冷酷无情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这种不平等就像我们所必需的空气一样,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时时刻刻地存在着,纵观希刺克厉夫的一生,他的爱和恨,无不渗透出斑斑血泪,无不犁刻着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印迹。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礼貌”社会的受害者,又是自我疯狂复仇结果的受害者。在他完成了自我的复仇计划后,希刺克厉夫却并未感到满足,反而觉得空虚寂寞。从哈里顿身上,希刺克厉夫望见自我昔日的影子;从哈里顿和小凯蒂的眼神中,他联想到了凯瑟琳鬼魂的呼唤,这使他终日不得安宁。最后,他离开了人世,去寻找与凯瑟琳鬼魂重逢的欢愉。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篇5

这是一本可怕的书!书中的主人公让我毛骨悚然。当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变得可怕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可怕的人了。

我不能从希刺克厉夫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也不能从凯瑟琳那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悲痛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感受到了。他是我一生中的思念。如果其他一切都毁了,他还留着,我就可以继续活下去;如果其他一切都留下来了,他却毁了,这个世界会让我成为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多么深刻的真情告白!但为了身份,为了物质,为了虚荣,凯瑟琳不顾希刺克厉夫的感受,自以为是地背叛了他,天真地以为可以利用丈夫的名誉和地位,财富来帮助和提升希刺克厉夫。多么讽刺的爱啊!

或许,希刺克厉夫是从哪一刻开始改变的。世上除了恨与占有,再也没有别的颜色,为了报复,漠视一切,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只有利用与虐待,再也没有多余的感情。

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也死了,想占有的都是自己的。痛快地报复了一直背负的仇恨。那一刻,我觉得希刺克厉夫承受不了生命的轻微。凯瑟琳的离去,仇恨的长期占有让他失去了快乐的功能!看到他要报复的两个家庭的孩子在他的眼皮底下戏剧性地快乐地结合在一起,他彻底崩溃了!他想算什么?他要毁灭的是什么?最后谁一无所有?恩萧家有儿子哈里顿在他魔鬼般的教育下健康成人,林顿家有女儿凯蒂在他恶魔般的虐待下也找到了幸福。希刺克厉夫得到了什么?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是幸福的归宿。

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

小凯瑟琳是最有温度的人。就是她抚摸着我心中对这本书的寒颤,我愿意看到她要回到属于她的一切,包括哈里顿的幸福!

这是世界名著。如果我再欣赏一遍,我会选择在最幸福最幸福的时候。如果是晚上,一定要灯火通明,家人都在;如果是白天,一定要选择有外界声音干扰的时候。我害怕这种仇恨和恶。

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世界是可怕的,世界是美好的!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 篇6

对于英美名著小说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小说,首先因为我自己对名著很感兴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过的每一部小说我都很认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名著本身的内涵还是外延的知识,我都收获颇丰。其中《呼啸山庄》是我感受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对这部小说稍作剖析。

记得高中的时候一直就想看《呼啸山庄》,但是很多人都说很晦涩难懂,最后一直到现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后的确有很多不明之处,但再一次细细阅读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终于明白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一开始以为《呼啸山庄》和以往我看过的十九世纪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描写上流社会高雅的爱情,影片会出现那些熟悉的聚会,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预期相反,我却看到同时代英国社会的压迫和阴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择手段报复的丑恶面。可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同时代的英国人反而无法接受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都与当时的社会相悖,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呼啸山庄》的闪光点与研究价值。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灾难促进了工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社会矛盾的呼声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极大同情。

《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爱却孕育了如影随形的狠,一切由爱出发,期间是希斯克利夫对剥夺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林顿和恩萧两家的报复,以希斯克利夫死在当年关闭他和凯瑟琳的房间,继续寻找凯瑟琳的爱终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融为一体、跨越生死,真正的伟大爱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