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这是一部关于她的真实写照故事。
塔拉出生于一个极端扭曲的原生家庭。父亲偏执又愚昧,不允许她上学,母亲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六个哥哥和姐姐,其中有一个暴力倾向,动不动就对她拳打脚踢。加上生长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塔拉的童年是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的,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
17岁之前,她从未踏进教室半步,每天除了养猪喂牛,就是在垃圾场帮父亲分类那些破铜烂铁,之后“像野人一样在山上游荡”。可就是这样一个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贫苦女孩,后来却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还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改变她的,正是阅读。看到哥哥通过读书逃离大山,奔向大学和更好人生。塔拉受到影响,也开始读书,她立誓摆脱困苦闭塞的生活。凭借日复一日泡在书籍里的积累,她不仅获得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还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靠阅读振翅飞出大山,走出极端家庭,完成自我救赎后,塔拉万分感慨地说:“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读书给我的新世界。”
赫尔岑说过:“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帮你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拖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拥有治愈生活困苦的勇气和底气,推动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2
看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震惊,这么离奇的故事竟是真实发生的。
想到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我突然就理解了。
患有躁郁症的父亲,在被迫害妄想症的驱使下,给年幼的塔拉以及家人构建了一个“拟态环境”:学校和医院都是邪恶的地方,绝不能踏足;要至死不渝地相信上帝,因为相信上帝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拿生命冒险;世界末日终会到来,要不留余力地囤积粮食汽油等以自救。
塔拉一直受到哥哥的暴力伤害,同样受到伤害的姐姐拒绝作证,父母一味偏袒,颠倒黑白,反而给塔拉冠以“邪恶之物”一名。已经受到高等教育,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塔拉,被家人抛弃后,在自我怀疑、长期恐慌中几乎崩溃。
幸而她以强大的意志力去争取了教育。
最终,十年的教育战胜了十七年的家庭影响,塔拉终于走出了心里的大山,飞往自由的天空。
突然觉得,每个童年,其实都是父母建造的.“拟态环境”。可能有的鸟儿,至死都未能冲破这片真空。
其实还有些别的乱七八糟的感想:
1、不只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美国人也一样,再怎么痛苦不堪的家庭,也是一样无法割舍。
2、人的生命很顽强,人的自愈能力很强大。颅内出血,烧到露出内脏,也可以自愈。
3、人被逼到绝境,激发的潜能超乎人的想象,自学高数是可能的,自学考进常青藤也是可能的。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3
日本人喜欢写一个人一段时间的境遇,心理描写尤其好。美国人,或者说大多数西方人喜欢写一个人的一生,一生很难写,因为涉及很多,大多数人写了家庭。作者也不例外,有关家庭从全书看来,给作者更多的是带去伤害。家庭束缚她的自由,扭曲她的人生,一次次摧残她的肉体,然而教育使得她得以挣脱。正如她第一次交往的那个男孩子所说,我帮不了你,能帮你的只有自己。所有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给自己建造的隐形牢笼,想从牢笼里走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看不一样的.风景,你只能如蝉蛹蜕变,如凤凰涅槃,不经历一翻由皮到肉,由肉到骨头的刻骨之痛,体验一种地狱归来的重生之感,是不会获得新生的。
当然有多少人有勇气走出去呢?对原有生活的习惯,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对未知不可知的恐惧,都让我们不敢向前。牢笼的门没有锁,我们却不敢开。
未来是怎么样?我不可知,就算是大数据分析后的未来,仍旧不可知,因为有太多意外,无法预知。人生改变可以在一瞬,毁灭也可以在一瞬。
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一座大山,有人一生在山脚仰望,有人在半山腰徘徊,有人死在去往山顶的路上,有人在山的那边,遇见了新的山。
听起来好悲伤。然而更悲伤的是,作者说,我们的自由都是从别人手中抢回来的。有什么比这更悲伤的呢?放在自己手里还可以改变。放在别人手里,抢回?恐怕只有死亡能够解释。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4
最开始是被名字吸引的,花了两天时间看完,颇有感悟。
塔拉回忆她前半生在大山生活的日子,家里兄弟很多,父亲受他固有思想的影响(里面提到了躁郁症)不准家里的孩子去读书,去学校。后来虽然也没有办法让塔拉去读书但是好像和兄长们比起来,还是不一样。泰勒离开家去学校好像也没有什么,父亲认为理查德应该去读书"理查德是天才",唯独塔拉去参加活动去读书怨言颇多,甚至即使在塔拉去了牛津、剑桥每次再回到大山的时候,也只会认为塔拉因为去上学,思想"变坏了"。哥哥肖恩可能因为自己精神上的疾病有暴力的倾向,而每次在暴力之后又很清醒、很抱歉。反反复复,塔拉也一直身受折磨。
有一点:在塔拉和她母亲说要申请学校去读书的时候,母亲潜意识里认为"她早就应该走出去了",塔拉也一度以为母亲是较父亲来说开明的,所以后来和母亲说了肖恩的事情但是没想到母亲也怕父亲,在她与父亲之间选择不相信她而站在父亲的一边。打破了她对于母亲很长时间里在她心中的形象。庆幸的是,她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一边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配",就应该待在大山,一边又认为自己应该走出去。
好在最后她看清了: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5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这句话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才读懂了它的意思,前一句是塔拉对她的家庭的态度,后面一句也是她对家庭的态度。
面对摩门宗教的束缚和父亲分裂的精神态度,在这种双重压迫的环境之下,她没有被家庭的氛围同化,在众多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之下,她克服了重重的难关,坚持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获得了剑桥和哈佛的双学位,被大家所熟知。
我不是作者,不是当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无法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无法和她感同身受。但读过她的遭遇之后,你会获得一种极大的力量,去坚持自己态度和看法的力量。很多人或许都没有她那样痛苦不堪的经历,但是很多人依然没有成功。但作者是经历了磨难之后仍然获得了美好的人生,不是我们要去经历苦不堪言的磨难,正是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磨难,我们更应该取得成功。所以这本书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给了我们面对苦难的勇气,给了我们去追求快乐美好的人生的方向,给了我们不向生活和命运屈服的决心。
刚出生的小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以为这个世界只有他的父母和眼睛所看到的一块地方,慢慢的长大了,才发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自己不知道东西。在塔拉没有去上大学之前,她所知道的东西只有她父母告诉过她的。读书之后,她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她以前都不知道,她不断的学习进步成长,谁不喜欢努力的孩子呢。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篇6
看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的心中五味杂陈。这本书的作者是塔拉。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原生家庭。她有一个偏执的父亲,一味顺从的母亲,怯懦无能的姐姐奥黛丽,无法形容的暴力哥哥肖恩。
后来,她尝试去接受教育。她发现教育所传授的东西与父亲所教她的完全不符,出入很大。她开始打破父亲口中的真理,探寻教育的真谛。我很佩服塔拉,她没读过初中还能凭自己的努力获得那么高的学术地位和成就。上帝关掉了她所有的窗,但她本身就是一束光。原生家庭给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就像文中的父亲所言――不能去上学,不能接受教育;不可以用青霉素,因为那里面有撒旦的毒药;牙疼时不可以服用止痛药,因为疼痛可以让你清醒,与上帝交流……但是,我们请不要埋怨这种家庭。其实一切的幸和不幸都取决于我们自己。就像塔拉,她从不会向生活屈服,从第一次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想要上学,到后来的逐渐改变,这种蜕变,就是教育。
我们要学习塔拉,学习她的坚强,学习她的善良,学习她的'勇敢,学习她的质朴,学习她的努力。其实,相较于塔拉,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美好幸福的环境里。因此,请不要再抱怨生活的不好,因为,对于塔拉来说,我们是及其幸运的。这本书也突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塔拉因教育而融入社会,而真正的融入生活。这本书警醒更多人注重教育。人类因教育才能生活的更好。这本书对我们的帮助很大。阅读完后,它让我豁然开朗。从前我总会抱怨生活的种种不适,认识塔拉之后,我才明白。幸与不幸是由自己取决的。
所以,快去阅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吧,它会让你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