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5/09/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在那一部小说中,‘我’是一个爱捣蛋、天正无邪的小女孩,常常弄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当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的`填平。这只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的不但没盖上,反而把菜籽给踢飞了;有一次,祖父让‘我’拿着锄头的头来铲地,其实哪里是铲,只不过是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好了;也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休息了一会,又跑到祖父那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浇菜,只不过并不是往菜上浇水,而是拿着水瓢,拼尽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记得还有一段特别有趣,‘我’在后院摘了一束玫瑰,放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闻得见。”

在书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不过更多的还是快乐。她从小在后院长大,在后院,她可以跟祖父一起玩,一起干活。作者时时刻刻跟祖父在一起,童年里充满了快乐。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呼兰河传》就是描写了萧红的一个童年,我多么想念那童年的时光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呼兰河这座小城是荒凉的、寂寞的,萧红的童年是同样寂寞的。

她19岁时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受到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萧红一起在后园里玩,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她在里面哪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蜻蜓,便丢下黄瓜抓蜻蜓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非常自由。

还有那家里的储藏室,两间黑乎乎的屋子,里面有无数的蜘网蛛丝,那么多的耗子,可那里却成了小主人的.天地,她在里头翻找着,找出了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育她。

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向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抓了烤就行了,但小主人不干,她说落井的好吃。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在原来城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了,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无忧无虑,是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生活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小说描写了萧红寂寞的童年。

在萧红童年的记忆里,每天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拉着老祖父玩,到后花园玩,看看花草、昆虫,去小后房里翻翻东西。除了节日,或哪家跳大神,一般很少出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她祖母死了,小团圆媳妇死了,冯歪嘴子有女人了,有小孩了,似乎都对她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能去看个热闹罢了。

这本书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它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叙述了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一个整体。十分耐人寻味。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小团圆媳妇的经历。她才12岁就被接去做团圆媳妇,还因为长得高大就得说是14岁。刚去没几天,就被她婆婆打了,一打,就打了一个月。又请大神,大神叫她当跳大神的,所以又请了不少二神,想各种偏方把她从大神那里要回来。又是这个,又是那个,后来,把她活活作弄死了。可见,当时那里的人们是多么迷信,多么愚昧而蛮横。

著名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曾这么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暑假里,我读了好多书,有讲述历史的《上下五千年》,有增长见识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还有惊险刺激的《鲁滨孙漂流记》。这几天,我又读完了一本童趣无穷的《呼兰河传》。

这本书主要讲了萧红在呼兰河的童年生活以及当时这座小城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揭示了当时当地迷信的`生活。

书中刻画了很多人物,有慈祥的爷爷,坚强的冯歪嘴子,开朗的团圆小媳妇……其中,团圆小媳妇的遭遇令我潸然泪下。团圆媳妇很开朗乐观,但她的婆婆对她极其不好,只要稍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毒打她,甚至还把她掉在大梁上,用皮鞭狠狠地抽打,把她全身都打肿了,还出了血。更可恶的是,只要她叫一声,婆婆就用滚烫的烙铁烙她。婆婆不仅不检讨自己,还说团圆媳妇被鬼附身了,当着全村人的面把她衣服扒了,用极热的水浇在她的身上。最后,团圆媳妇在她婆婆的折磨下死去。

真令人气愤啊!面对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众人不但不同情,还在旁边看热闹。我深深地为当时人们的迷信和无知感到悲哀。

迷信真是害死人啊!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从小崇尚科学,杜绝迷信。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这一周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主要讲了萧红小时候生活在呼兰河小镇上发生的童年趣事,主要人物有祖父、冯歪嘴子、小团圆媳妇、有二伯。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像是在看一幕幕的小话剧。

呼兰河小镇里的人们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丑恶的一面。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内心十分气愤,为她感到惋惜。我十分痛恨那些把小团圆媳妇压下水,使她不停挣扎、生不如死的人。小团圆媳妇仅仅12岁就被买去当老胡家的童养媳,没有家人疼,甚至还要遭受那些无缘无故的打骂。12岁,这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可小团圆媳妇却要拼命干活,最终还被跳大神的谎言害死了。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啊!

看完此书,我联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三毛流浪记》。在呼兰河小镇里,也有不少与三毛一样的社会最底层人物,饱受了那些高阶人物的折磨,真让人揪心啊!

作者萧红细致地把那个本不热闹却有趣的呼兰河小镇描绘了出来,还介绍了很多东北民俗。这里有放河灯,有跳大神,还有逛庙会,每一个场景都描写得那么鲜活,那么有趣,展示了呼兰河小镇多彩的一面。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写《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他原名叫张迺莹,由于她一生坎坷,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到最后都会表达出一种激愤与批评当时社会一种不好的现象。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对。

“一篇叙事诗”体现在作者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从她一开始跟着祖父去菜园子里胡闹,到她来到街市上观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庙”,还有一些丰富的传统活,让我体会到了那里的风土习俗。最后她还将她的一些周围邻居的事也讲给我们听了。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叙事诗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体现在当时的风土习俗,像“放河灯”啦,“跳大神”啦,“野台子戏”啦等许多在我们南方一般见不到的东西,在她们那就常出现。这样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饶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凄婉的歌谣”体现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包办现象,一切由大人说了算。而且在那儿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浓,谁家死了个人,第二天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象没发生过一样。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钱和谁说定了“我出5000吊钱买你家的娃”,只要家长说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整本书看下来,欢乐给了我不少,但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人类的愚昧无知,改造一下我们的灵魂呢?我认为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