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在艰难中长大

2025/09/1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在艰难中长大(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艰难中长大 篇1

她,一个懂事乖巧、聪明美丽的女孩——葵花。

他,一个不会说话,爱护妹妹的男孩——青铜。

读完《青铜葵花》后,我的脑海中已经深深记住了这两个兄妹,男孩青铜,女孩葵花。也记住了大麦地这个充满爱的地方,在这里人们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人情的冷暖,患难中的真情,纯厚的兄妹之情,父爱,母爱……

青铜,葵花。

葵花,青铜。

两者密不可分。

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便感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便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便孤独……葵花随着父亲来到干校,没有母亲、没有伙伴,在父亲繁忙的时候她只能独自坐在河边看着河对岸的大麦地人。作为一个城里孩子,面对一切陌生的境地,我相信她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思念,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也许她盼望自己变成一只飞鸟,可以摆脱没处可去的寂寞。可是不幸的却是,她的孤独恰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一只鸟的孤独。她在广阔的天空下飞翔,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她甚至看不见一丝云彩,她实在忍不住发出的叫声,只能显得天空更加空阔,而她的心则更加寂寞。

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条同样的河流,但是这世界上却存在着一种极其相似的心情、一种相同的寂寞。住在河对岸的青铜便和葵花有了这种于寂寞、孤独中产生的缘份。若说葵花的寂寞是一只鸟的寂寞,那么青铜的寂寞更像是一条鱼的寂寞。他原本就聪明、自由自在,然而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得他的耳朵失聪,从此与世“隔绝”。他把自己的内心封闭了起来,他唯一的伙伴便是家中的好头牛。他每天骑着牛在田埂上狂奔,在大河里穿行。他不理睬其他孩子对他的态度,也不理睬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独立而坚强。恰似一条在水中独自翻跳的鱼,特立独行,倔强得有些苍凉。没有人能猜透他的心思,他的世界对于就像大麦地的夏夜,很梦幻。

青铜与葵花的偶遇恰似曾经听过的一首歌《飞鸟与鱼》,“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是缺少自由之时渴望的一种境界,然而,当干净得如水洗过的青石板一样的天空只有一只鸟在飞,当浩翰得如掉下的天空一般的海里只有一尾鱼的时候,那种寂寞的苍凉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在动荡的年代,特殊的岁月中,这两个寂寞孩子的心紧紧地靠在了一起,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相依为命,那是一种生死之约,是一种不解之缘。他们的命运就像是葵花爸爸最为满意的那些作品——用青铜制作成的葵花,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垠的暖意。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简直无穷。青铜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哥哥对妹妹的关爱,更是张显着一种男子汉应有的气慨。在饿死人的岁月,他为葵花挖芦根吃,自己饿得眼冒金星,却舍不得尝一口。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下,兄妹俩心里却始终充盈着一种满足与幸福,我深深为他们感动。在生命的极限中所表现出的“爱”是如此动人,在痛苦中盛开的美是如此灿烂。

然而大人似乎总是不懂孩子的心。在动荡的岁月过后,城里的人突然想起特殊年月寄养在青铜家的葵花,为了“关心”这个受苦的孩子,硬是要把她带回城去,也不管葵花是否愿意,更不管青铜一家人的痛苦。在他们自以为的好意中,硬生生的把一对相依为命的孩子拆开了,这两个因为拥有了对方而不再寂寞的孩子又一次被推进了深深的孤独与寂寞中,葵花像只被猎走的鸟,青铜则像是一条失去了水的鱼,快要被太阳晒干。没有哭,没有闹,在这种安静中所流露出来的痛苦让人心雨纷纷,我不得不承认最大的痛苦不是肉体的痛,而是心灵失去寄托的痛。最大的美也不是于快乐中表现的美,而是于痛苦中盛开的美。

在艰难中长大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青铜葵花》的书,作者是曹文轩。真的,我被它深深地感动了。

这本书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青铜,一个很不幸的孩子,一场大火使他变成了哑巴。他没有伙伴,就连学校也不肯收他。他从那时起就变得孤独。青铜家很贫穷,在这样的坏境下,他们家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葵花。葵花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了妈妈,在亲爱的爸爸离她而去时,这个孩子便没了依靠。他们都是苦命的人,可他们都没就此放弃,而是互相鼓励,顽强地活下去。苦难其实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变得强大,这点我们似乎都忽略了。正如曹文轩所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也许我们有些人还在嫌这嫌那,吃饭要挑,穿衣要挑,好像父母欠他们似的,觉得自已苦得不得了。与青铜葵花比比,不觉得惭愧吗?欢乐和痛苦是相对的,没有痛苦就没有欢乐。正视痛苦,尊敬痛苦,笑对痛苦,这比一味的抱怨要好得多。

这本书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世间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湿了。”晨雾袅袅,草木葱茏,我似乎去到了那个早晨,景色真美!在这里,也有许多美丽的心。虽然青铜一家非常贫穷,但他们下定决心绝不苦了葵花。我开始不信,但事实令我震惊了。爸爸妈妈宁愿让亲生儿子在家放牛,也要让葵花能上学。青铜在卖芦花鞋时,为了帮葵花多挣一些学费,把自己穿着的芦花鞋也卖掉了,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跑回了家。对于不是自己的亲人也能这样付出,毫无怨言,他们的心不美吗?我又似乎看到了葵花,她的笑容也好美。

这本书写爱—至爱,将爱写的充满生机与情谊。葵花和青铜是好朋友,青铜家中非常贫穷。但当葵花无依无靠时,他还是劝说家人收留了葵花,把她当妹妹看待。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青铜的家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地向前滚动着。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吱咯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但,它还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没有耽误路程。自从这辆马车上多了葵花,它就显得更加沉重了。”爱,是世间最美好、最奇妙的东西,它能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为彼此付出所有。青铜明知家中很贫穷,却依然劝说父母收留葵花,这正是因为他和葵花之间有爱。友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你遇到困难时最先伸出援手的就是朋友。记得有一次,我没带尺子,可偏偏要数学考试,老师说过,没用尺子打的线全算错。我很着急,立即向周围同学借,可真巧,大家都只带了一把。眼看老师在发考卷了,这可怎么办?就在这时,汤梦婷递给了我一把尺子。我一看,是她新买的伸缩尺,可是怎么只剩一半?我看了看她的座位,桌上放着另一半尺子,原来尺子是被分成了两半。这是她最喜欢的尺子,前几天还提起过的,怎么弄断了?考试过后,我去问她,她说:“我看你没带尺子,就把我的尺子掰断了,给了你一半。尺子说不定可以修好的,就算修不好也能用。我想,要是你也会给我的。”是的,正如伏尔泰所说——“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不及一个好朋友。”这句话我会永远记住!

青铜葵花的故事就像一缕阳光,永远照在我的心底,让我懂得了爱,懂得了苦难的真谛!

在艰难中长大 篇3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叔叔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了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的充满生机与情意。这本书使我对生活,对苦难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对自己从内心开始了深深的反思。

葵花是一位文静而瘦弱的女孩,除了爸爸,他甚至没有一个亲戚,葵花随爸爸从城里搬来芦苇荡,爸爸和单位同事每天都忙于工作,甚至晚上还要开会加班,没有时间陪伴葵花,葵花只能独自玩耍,闷了,她就去池塘边看鱼、去食堂看厨师炒菜,有时常常与野花对话,与叶子上美丽的瓢虫对话……。我觉得葵花真是太孤独,太可怜了。想一下自己及身边的朋友,真是幸福,不仅有父母的陪伴,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假期爸爸妈妈还能带我们出去旅游。

葵花虽然很孤独,但她没有生爸爸的气,当爸爸很晚回来后,她会情不自禁地钻进爸爸的怀里,她感到很惬意,葵花觉得这是一天中最温馨,最美好的时光了。啊!葵花太懂事了!

葵花的爸爸是位雕塑家,有一天,他将葵花托付给了看门的丁伯伯,带着画具及写生用物去葵花田写生。可是爸爸在坐船回来时,船被河水打翻,爸爸不在了,葵花再也看不到爸爸了,她的嗓子哭哑了,每天深夜,葵花都在梦中呼唤爸爸……读到这里,我伤心极了,葵花的遭遇太悲惨了,我想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她产生同情之心。若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关心她照顾她。

从此葵花经常往葵花田里跑,去喊爸爸,干校的人必须劳动,没有时间照料葵花,决定送由大麦地的人寄养。

大麦地有一位小男孩叫青铜,他是个哑巴,青铜养了一头健壮的牛,他和牛形影不离,感情特别好。有一次葵花坐船遇到危险,还是青铜和牛一块救了葵花。青铜虽哑,但外面高音喇叭里所说的关于寄养葵花的事却真真切切地听到了。青铜喜欢葵花,同情葵花,爸爸、妈妈、奶奶也都喜欢葵花,想领养葵花,而葵花也喜欢青铜一家,在众多领养她的人中,葵花选择了青铜一家,为此青铜一家人非常高兴。小葵花一夜之间就融入了那个家,葵花成了青铜的尾巴,几乎没用什么时间,葵花就能与青铜交流一切,包括心中最细微的想法。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些天,青铜家的大人们每天夜里都睡不好,因为家里只有一笔钱,这一笔钱是一篮一篮书蔬菜换来的;是一只一只鸡蛋换来的;是一条一条鱼换来的;是他们从嘴里一口一口省下来的,而这笔钱,只能供一个人上学,青铜十一岁了,葵花七岁了,都已到了自己上学的年龄。

最后,大人决定,让葵花先上学。而葵花说:“让哥哥先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青铜好像早已想好似的用手势告诉爸爸、妈妈、奶奶:“让妹妹上吧我不上学,我上学也没用,我要放牛。”这两个孩子不停地争辩着,搞的大人心理很难受。第二天青铜捧出一只罐子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两只染了颜色的银杏来。他比画着说:“我将它放到罐子里,谁摸到红杏,谁去上学谁也不能耍赖。”青铜示意葵花先摸,葵花摸到了红杏。青铜是一颗绿色的银杏。青铜笑了,但已含了眼泪,他永远不会说出这里头的秘密。

太感人了!我为青铜一家人对葵花的疼爱,为青铜、葵花的互爱互让我感动,更为青铜对葵花的那份兄妹情意感动。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所缺欠的是什么?

《青铜葵花》这本书感人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我读了三遍,还是爱不释手,每次读完,我都会受到一种更深的教育和受益。同学们,赶紧读一读这本书吧!我相信你们也会被感动与震撼!

在艰难中长大 篇4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读过的书并不少,可令我感触最深的,恐怕只有《青铜葵花》这么一本了!

这本书是一篇长篇小说,主要写了青铜与葵花从友情到亲情的令人感至肺腑的故事。

他——青铜,小时候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而不幸变成了哑巴,他出生在大麦地,他孤独,像只有一只鸟在天空中飞翔那样孤独,因为大家都嫌弃他是哑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叫葵花的女孩,这位女孩使他生活发生了波澜,从此,他不再孤独。

她——葵花,是一个随着爸爸来下乡劳作的女孩,不幸的是,她的爸爸为了画他的葵花,溺水而死,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成了孤儿。后来,她的玩伴,青铜一家愿意收留她,给她了一个家。

葵花和青铜,这两个名字在我脑海深深烙下,因为我喜欢他们那种不自我放弃的精神!他们一个哑巴,一个孤儿,可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自我弃,葵花虽从城市里来,但却十分自强自立,任何事情她都不会埋怨;而青铜他很善良,虽然个个人都嫌弃青铜,都讨厌他,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但是他却在葵花遇到危险的时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读过的书并不少,可令我感触最深的,恐怕只有《青铜葵花》这么一本了!

这本书是一篇长篇小说,主要写了青铜与葵花从友情到亲情的令人感至肺腑的故事。

他——青铜,小时候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而不幸变成了哑巴,他出生在大麦地,他孤独,像只有一只鸟在天空中飞翔那样孤独,因为大家都嫌弃他是哑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叫葵花的女孩,这位女孩使他生活发生了波澜,从此,他不再孤独。

她——葵花,是一个随着爸爸来下乡劳作的女孩,不幸的是,她的爸爸为了画他的葵花,溺水而死,她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成了孤儿。后来,她的玩伴,青铜一家愿意收留她,给她了一个家。

葵花和青铜,这两个名字在我脑海深深烙下,因为我喜欢他们那种不自我放弃的精神!他们一个哑巴,一个孤儿,可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自我弃,葵花虽从城市里来,但却十分自强自立,任何事情她都不会埋怨,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青铜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了;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而青铜他很善良,虽然个个人都嫌弃青铜,都讨厌他,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但是他却在葵花遇到危险的时去救了葵花,自此而有了这样一个玩伴。

想到这里,我不禁又联想到了我,我很懒,有时候妈妈让我去干家务时,我都心不情愿,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说道:“好的,知道了,我马上就来。”虽然这样,但是我还是要等妈妈再催我几遍才愿意帮忙干家务。

现在我们的条件也非常卓越,像小说里的人物,他们想要钱照相都是困难的事情,青铜一家为了凑齐两人的读书钱,东拼西凑,怎么也凑不够,像我们现在,学校是义务教学,爸妈的工资也都高,可是我们并不是那么知足,似乎越有钱越懒惰,还不如去想想那些住在乡下的贫困家庭,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连每一粒米都不会剩下,克勤克俭,想到这里,我自愧不如。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该好好想想自己,自己是多么得富裕,不仅是金钱还是时间,我们都要珍惜,现在的卓越条件,努力学习!

在艰难中长大 篇5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垂泪的故事,这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每每读起《青铜葵花》时,泪水总是溢满眼眶。也许,就是为了字里行间中青铜一家那互相扶持、互相关心的爱吧!不过,这浓浓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爱的背后,是那美丽的痛苦!

文章开篇,作者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用美构成的世界,然而,慢慢读下去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言难尽的痛苦。正是因为葵花一夜之间便融入了青铜一家,所以,我们更可以看出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是纯真的,不容怀疑的。

有人说,既痛苦,何来美丽?其实,《青铜葵花》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纸灯笼》这篇中,令人感动的是奶奶临终前那一个用尽力气,挤出来的那抹慈祥的微笑。这微笑包含了奶奶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孙女”的疼爱,也是想告诉葵花,自己不是离开,是永久的陪伴在坚强的葵花身边。看到这里,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眼前一片模糊,泪水擦了再流,反复多次,还是不能平静下来,一种失去亲人的痛楚和青铜葵花对奶奶的呼喊在我心中回荡着,久久不能散去。这痛苦又是温暖的,奶奶临终前的那抹微笑,无疑是人间最美的祝福。

该篇结尾说“这是大麦地最亮最美丽的灯”。是呀,这灯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个哥哥对妹妹应有的呵护与关爱,正是因为痛苦,才让兄妹之间的爱如此的美丽和原汁原味!

整本书中,道出了许许多多的痛苦,但是没有人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像竹子一样,越来越坚韧。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少年才有的。我们应该去面对它。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闹蝗灾的那段时间。由于没有粮食吃,大家饿的只好吃芦根。那又白又嫩的,在平常毫不起眼的芦根,在蝗灾的这段时间里成了宝贝。在那段苦不堪言、饥不择食的日子里,大麦地的人们都是皮包骨头,眼睛大得出奇,整天地期盼着粮船的到来。可上帝和死神开了个玩笑,使多少人倒了下去,又使多少人萎靡不振,大麦地笼罩着一片面对死亡惶惶不安的黑暗。

读到这里,我的心猛然一颤:青铜和葵花一直想吃一顿饱饭,却只能浮想联翩、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而我们这些被溺爱的孩子们啊,挑食、赌气不吃饭、嫌饭菜不好吃等恶习在我们身上频繁出现。我们这些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啊,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会体谅父母,不会分担家务,更不会从痛苦中找到美丽。在这冥冥痛苦中,唯一的亮点和美丽是奶奶割爱用自己的嫁妆去当铺当掉换米的事。想起奶奶那弱不禁风、苍老的背影时,心里总是一阵酸楚,眼眶总是微微潮湿。这看似苦涩难熬的生活,慢慢抽丝剥茧,留下的是那一份藏进心底的感动和温暖。这种爱,是美的;这种用痛苦写出来的爱,更是美的!

曹文轩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青铜一家老老少少每个人都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青铜葵花》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谢谢你,《青铜葵花》,使我在这段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获得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也使我学会在苦难中坚强面对,学会穿过苦难的外衣去感受人世间最深的亲情的温度,让我透过磨难看到光明与美丽!

在艰难中长大 篇6

向日葵不择土壤的贫瘠,水分的多少,只要洒下种子,便会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姿态,即便是在败坏间凋零,也流泻出一种一心向阳的气概。向阳而开的花,从颜色到气质,无不闪现出太阳的光泽!

《青铜葵花》一书,不仅是曹文轩文字的纯美,对故事淋漓尽致地细节刻画,更是故事中蕴含的哲理,让读者颇为震撼。书中写大爱,把爱写得如火如荼,激情四溢,更是写苦,写大苦,把苦描绘得痛彻心扉,仿佛读者和青铜、葵花一起领略了人间真情、世间大难。而葵花便是书中的主人公——一个乐观、积极的小女孩——人如其名,心若向阳,在苦难中坚强,在挫折中成长,像葵花一样绽放……

葵花是一个七岁的小姑娘,跟着唯一的亲人——爸爸来到农村生活,孤独寂寞的她认识了哑巴苦命男孩——青铜。从此,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直至葵花的父亲溺水而死,葵花才从幸福的梦里醒来,她明白自己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成了一个没人要的孤儿。其实,当地的人们人人都从心眼里喜欢这个善良漂亮的小姑娘,可谁也养不起她。然而,全村最最贫穷的青铜家,毅然决定一人少吃一口饭,养上这惹人爱的小闺女。从此,在那个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的年代,葵花和青铜一起经历了饥荒、疾病、嘲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生离死别,乐观、坚强,使他们在苦难中成长!

书前的我真切地为葵花与青铜不灭的友谊感动,更为葵花在挫折与苦难中磨练意志,乐观、积极,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所折服。

这驾凌于命运之上的气魄,不禁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清晰的身影——竹竿似的双腿战战兢兢地攀爬在天下第一险——华山之上,背上是高过头顶的一背篓矿泉水,盯着山路的双眼陷入干瘪的脸上,显得格外大,格外圆,而炯炯有神的目光却闪烁着坚定的信念。最引人注目和震撼人心的是,他——是一位独臂挑山工,只能用一只手抓住死死地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在陡峭的悬崖间,险象环生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弯弯扭扭、来来回回地走着,或许一步之差就会夺走他的生命。他是一个父亲,两个儿子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一家三口的顶梁柱不能倒啊,他必须用自己残疾而瘦弱身躯挑起这个家。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日晒雨淋,他每天义无反顾地扛着重担,往返于华山之上。但,这苦命的挑山工脸上一直挂着难得的微笑,他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不幸,微笑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虽然,我与这位挑山工只是一面之缘,但我的心灵完全被震撼了,我不得不钦服这位可敬的挑山工,钦服他的不为命运屈服,钦服他的乐观和坚毅……

是的,山有高峰,也有低谷;水有深渊,也有浅滩。人生也一样,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仅有花好月圆,青葱也会泛黄,韶光也会消逝,上天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与其一蹶不振,不如感谢苦难带给我们的`磨练。拿破仑在得到荣誉、权利和金钱,辉煌一时时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从小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却微笑着说:“生活多美好!”人是哭着,而非笑着来到这个世界,这或许就注定,人生的苦难多于欢愉。对苦难和挫折,悲观的人看到的是痛苦与哀伤,而乐观主义者看到的却是转机——因为事情不会更坏!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所以,人生无论阴晴圆缺,再苦也要笑一笑!

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人生不经历磨难,怎会收获果实?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天性,但经历苦也是人生的必然。任大雨滂沱,道路崎岖,我自勇往直前!心若向阳,无谓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