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电路教学反思

2025/09/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电路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 篇1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电路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是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上完了六节课,一直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学生手中的实验材料(电路元件)基本都是好的,所以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很难找到坏了的电路元件。和预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

这最后一节《电路出故障了》的教学,本以为一切也会很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毕竟已经上完了六节课,预设与生成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磨合)可还是出现了“故障”,这两处故障偏偏又是很好的资源,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很多。

1、教育资源

当我让小组合作制作电路检测器时,我发现A小组的两名男同学都跑到了临近的B小组,A小组就剩下两名女同学,而B小组又有些人满为患。我走过去,笑着说:“喂,臭小子,你俩是叛变了?还是家里呆不下呀?”俩男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退回到自己小组。我随口嘱咐道:“快,抓紧时间,四人团结合作,马上就能成功。”说完我就到其他小组巡视去了。等我回来时,俩男生又跑去B组看热闹了。我没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电路检测器已经做好了。回到了讲台上,我夸奖了高效合作小组,“刚才老师发现了C小组合作最有实效性,第一个最好了电路检测器,然后四人彼此心照不宣,马上坐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吗?”“他们合作的好。”有几个孩子回答。“是的',因为他们合作的好,他们很团结,知道合理分工,而不是各行其政。”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刚才A小组的两名女同学表现也很好,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合作,但动作也很快,做的也很好。另外两名男孩子精力过于旺盛,他们很愿意担当其他小组的质量监督员。做的也不错。但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记好了,我们首先应该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有精力再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好吗?”我眼望着那两个男孩子,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2、课程资源

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手里的电路元件时,D小组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及时举手发问。“老师,我们刚才检测这节电池时小灯泡还亮呢,为什么又检测一遍,小灯泡却不亮了呢?”说着,还特意操作一遍让我看。这时孩子们大多已经检测完毕,于是,我走上讲台,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一时发懵,于是我重新操作一遍。眼尖的孩子看明白了其中的端倪,赶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了,他们是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我让这孩子走上了讲台演示了一遍,验证了自己的说法。孩子们一下子都明白了。我的这个知识点也迎刃而解了。我及时表扬了D小组,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积极探求原因,当然,如果能独立解决问题就更好了。

这最后一节课真是出乎意料,不过,也很好,为我和孩子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得感谢这“故障”啊!

电路教学反思 篇3

电路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路教学反思 篇4

今天在大信学校进行试教,总体效果不错,不过有一点让我出乎意料:我上课用同样的一句话,中心小学和大信学校的学生的理解却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可真的是给我自己上了一节很好的语言教育课呀。

情况是这样的:在完成挑战一:“点亮1个灯泡”这个活动后,我紧接着向同学们强调挑战二的任务是:“在电路里同时点亮两个灯泡”。明确了相关要求后,学生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个挑战。

活动刚开展1分钟,在下面巡视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在做实验,可是绝大对数的小组却没有按照我的意图来开展,而是好像4个人分成了2个小组,每2个人拿着1节电池2条导线和1个灯泡在重复着挑战一的`实验。这种情况在之前的试教从来没有出现过。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个小组的和学生说应该是把2个灯泡连接在同一个电路里……

最后,在我的补救措施下,学生们完成了实验,可是也因此,下课铃响了,而我还没有讲完内容。

课后,我把这个意外和科组老师说了,自己也静静地反思了一下。其实原因就出在我说的话还不够明确。 “在电路里同时点亮两个灯泡”。按照我的意图更准确的表达是:“在同一个电路里同时点亮两个灯泡”。之前在中心小学的试教基本上没有出现这次的现象,只能归结为运气好了。而一节好课可不是靠运气的。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总结出:科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所谓准确,就是要达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简洁,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一道带进去。

在教研的时候,苏老师也提到:教师应该用尽量少的语言,准确地说明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这也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他叫四年级时,发现:四年级学生对“闻气味”与“尝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学生说,“我闻到妈妈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学生讲解二者的区别,并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和舌头,分别说明它们的功能,然后及时举例:“八月桂花香”,我们的鼻子能够闻到桂花的香味吗?舌头能够闻到吗?我们吃饭时,舌头能够尝到菜肴的味道吗?鼻子能够尝到吗?有学生发言说,“我在电视里听到有的主持人说‘闻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说错了。”他及时表扬他肯动脑筋,学得灵活。

一节好课是由无数严密的细节组成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候,一句话也会让一节好课大打折扣。这是我这次试教最大的收获。

电路教学反思 篇5

(一)优点

1、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探究,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课本上是直接给出一个电路图,是一种被动的实验方式。在设计中,没有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而是启发学生怎样去研究串联?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表去测量这些量?应该怎样设计电路图来做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本节课的重点不在实验的操作,而是掌握实验的方法。为了增强可见性和节约时间,本人利用“电路实物图连接仿镇软件”,通过投影仪,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整个连接的过程。

3、重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提出研究串、并联电路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概括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4、注重课堂的及时反馈,做到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练习,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遗憾

1、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关注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过程的顺畅而往往把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中,导致他们知识上的漏洞。今后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这样就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真正做到全员发展,落实新课改精神。

2、课堂中,有一偶发事件处理不够恰当。在提问学生串联电路中的三处电流I1,I2,I3时,有一同学电流数据明显比别人偏大很多。当时我根据这个学生平时做事不够认真,便不假思索地断定他的实验数据有误。经课后反思,很不妥当。做实验时,数据出入问题是经常碰到的事,碰到这种情况应该分析其原因。像他的数据很可能是电源电压过大,又或电流表读数已经不准。

3、课堂时间仍显过紧,导致有些部分速度过快,不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 篇6

《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基础,是学好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复习时间有限,但是时间教长,记忆不深,因此,在本节复习课中主要通过课件建立知识结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回忆。教学中紧依课标,联系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识,通过选择典型的例题加以引导,适当的练习题加以强化。回顾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效果看,有值得继续加强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和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物理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的现象“楼道中感应灯的`原理”入手,让学生设计电路,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根据学生画的电路图引入课题,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和重要作用。在复习过程中,以电路为基本线,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例如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家庭电路的接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联系的实际,尽量使学生不是感觉物理知识很枯燥、乏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复习过程中,由于复习面太宽,知识内容多,操作起来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张,特别是时间安排上,感觉前松后紧,电路图的练习不够,家庭电路和实际相连的知识讲解过于匆忙,应该进一步通过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来加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效果会更好,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知识遗忘多,所以参与度不够,在复习课中,应先布置复习提纲,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通过课堂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