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西游记这本书。我也是经过老师的推荐才看的这本书。真后悔没有早一点看。
这本书讲的是石头里蹦出了一只猴子,他去拜师学艺,师傅给他取法名叫孙悟空。没过多久,孙悟空就学了一身的好本领,可是因为他在其他弟子面前显摆自己的法术,师父叫他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
学了一身的好本领,悟空决定去找一件适合自己的兵器,于是他就去了水晶宫,拿了当年大禹测量水深的一根铁柱金箍棒。有一次,他想知道金箍棒到底有多高,结果触犯了天庭,大闹天宫,吃仙丹喝御酒,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俸东土大唐皇帝之命去西天取经。路上,他解救了孙悟空,遇上了白龙马、猪八戒猪悟能、沙和尚沙悟净。一路上风餐露宿,打败了不少妖怪。我一向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了。白骨精为了能吃上唐僧肉,第一次变成了一位给丈夫送饭的好心妇女,第二次变成了一个找女儿的老婆婆,第三次变成了一个找老婆婆的老爷爷,但这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晶晶,把他们都打死了。唐僧是凡胎肉眼,看不出妖魔鬼怪,认为孙悟空打死了凡人,就把他赶出了队伍,并发誓再也没有孙悟空这个徒弟。孙悟空无奈之下回到了花果山。师徒三人走了没多久就遇上了妖怪,唐僧被抓,猪八戒千方百计请孙悟空去救师傅,孙悟空装着说:“师傅不是说你们俩也能降妖吗?”八戒说:“猴哥,你不能放下我们不管呀。”悟空嘴上是这么说,心里想:我要是再这么装下去师傅就要被吃了。于是他打断八戒的话,架着筋斗云去就了师傅降了妖怪,最后他们又走在了一起。通过他们的努力,到了西天,取了真经。
孙悟空的智勇双全。猪悟能的心地善良。沙悟净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心慈面软都值得我们学习。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被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吸引。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带领三个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几个徒儿降妖除魔,冲破重重阻碍,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
相信没人不喜欢那个调皮的大师兄孙悟空吧。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候救大家于水火。二师兄是憨态可掬的猪八戒,鼓着圆圆的肚皮,看见美女眼睛就发直,贪恋美色,好吃懒做,但是在关键时刻也不含糊,是孙悟空的得力帮手,一路上与大师兄吵吵闹闹,倒是为旅途增添了一些趣味。
沙老弟呢,平时不说什么话,没什么存在感,但是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一路上任劳任怨的挑着担子,扶着师傅,在大师兄,二师兄拌嘴的时候帮忙调和。当然还有师傅,唐三藏,他善良正直,宽宏大量,有时却不免迂腐,分不清好坏人,比如在三大白骨精时错怪悟空。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主角,白龙马,它可是西行路上的主力军呢,西行要经过长途跋涉,而师傅唐三藏呢又是一个凡人,脚程跟不上,白龙马可是个得力坐骑,一路驮着师傅西行,尽忠职守。
除了五个西行主力军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美女画皮。美丽的`女儿国国王;狡猾多变的白骨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手拿宝瓶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如在眼前。
光怪陆离的故事,还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使人在书中留恋忘返。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西游记》这本就算大家没看过,肯定也看了由它改编的电视剧电影或动画片,精彩的情节让人看得如知如醉,废寝忘食。
课文中《猴王出世》这部分节选故事传说让我对整本书的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迫不及待地先借了同学的来读。《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孙悟空由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压了漫长的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救,护佑他去西天取经,克服途中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在取经之前,孙悟空猴性十足,上天入地,随心所欲,既聪明勇敢,又非常的狂妄自大,居然敢大闹天宫,就连玉皇大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请如来收服他。但在取经途中,他依然机智勇敢无所畏惧,但不再那么傲慢了,对唐僧忠心耿耿,尽心尽职。比如:师傅让他背着那个妖怪变成的小孩,虽然他一眼就识破了那个小孩是妖怪变的,但还是背着。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己关心的要保护的人,就会收敛任性,照顾
虽然孙悟空是神话中的人物,但在现实中,我们人人都可以做自己世界里的孙悟空。面对困难,勇敢不退缩,遇到麻烦,追根究底不马虎,为了自己关心爱护的人,收敛任性,为了自己该做的事尽心竭力。
《西游记》里的唐僧执着,意志坚定,也是让我很佩服的.。取经的路上,他不受任何诱惑,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一心只为取得真经。然而,当他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又会暂时停下取经的脚步,让徒弟们尽力去帮助别人。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的感情,教会我如何面对自己的困难,如何面对他人的困难,让我也取到几条“成长之经”。
一本好书,就是人最大的财富之一,它会带领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一地走向成熟。阅读,让我开心!进步,让我自豪!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的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颇有神韵。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四人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经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降妖除魔,终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读者的心,成为了不朽的佳话世代流传。
《西游记》中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是唐僧,他心地善良诚心向佛。二是孙悟空,他艺高胆大,充满智慧降妖除魔、无所不能。三是猪八戒,他憨厚可爱,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心。第四个是沙和尚,他敦厚老实,安于天命。四个人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作者笔下刻画最多,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从中我获得了许多描写人物的感受。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也许是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缘故,我对书中的孙悟空最是喜欢,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路上保护唐僧成功取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智慧和敢于跟强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让我十分佩服。书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最终达到目的。
我联想到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我们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学习。我们也会取得成就的。
《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名著,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还是一本能激励我们不怕困难努力向上的好书,在此我告诉各位小读者,读书要理解书中含义、寓意不要沉醉于书中的故事,要把书读活,理解。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这个暑假里,我把这本四大名著之一一的《西游记》一口气读完了,文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不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书中讲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而拍成的电视剧更是无人不知。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会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变等神通本领,什么也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个性鲜明,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而猪八戒呢,他没有孙悟空那样的本事,更谈不上什么伟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很好。他身上全是是小毛病,如好吃,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又被孙悟空识破等等。猪八戒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物,也很受人们的喜爱。
沙和尚和猪八戒正好相反,他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勤劳稳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却也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如精明世故,逆来顺受等。不管怎么说,他的存在调和了取经团队内部的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唐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但是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总是上妖怪的当。
作者正是通过书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劝戒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从而使这部书具有了深刻的寓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所以现在我要为这本书做一个大总结。
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了我,但这里面我最想说的就是所谓的.“有德”高僧——唐僧。
如果你深入的读了《西游记》,就会发现,唐僧在我们的心目中不再是那个品德高尚的僧人,在每一次见到女妖怪的时候,总是会痴痴地看上几个小时,也没有恒心,每一次都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并且他还胆小,不仅如此,他还不识好歹。孙悟空总是救他,可是他从来不感激,你不感激就算了呗,还偏偏喜欢好吃懒做、什么事儿都不干的“死猪头”。可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想唐僧,也错了。如果不是有自己的苦衷,谁会愿意这样做呢?
唐僧其实是很可怜的,就因为没好好听讲,被如来佛打下凡间,十世轮回。你们知道这十世轮回怎么死的吗?被如来佛他们吃了!由此可见,唐僧从这件事里就已经惨到了极点。
再来看看妖魔鬼怪们,唐僧招他们惹他们啦,你们非要把唐僧吃了?唐僧也就胆子越来越小,什么也不敢做。
如果要去评判别人,要先理解别人,就像是我们对唐僧,一开始不知道唐僧是个怎样的的人,可知道了之后,也并没有去理解。在他做出这样的事时,还是没有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透彻的去了解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