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活着》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活着》有感 篇1
前几天看了余华的《活着》,感觉写的不错。故事写富贵一个地主儿子一生的经历和感受,很不幸的一个人。作者用冷酷的手法描写着他一个个人生的悲剧,没有评论,没有褒贬,没有同情与怜悯。我想这是作者近乎自然的写法。自然界对芸芸众生平等,对人的各种经历都冷静而理性的旁观。
故事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的很残酷、无情,同时也非常的真实。战争就是死亡,任何一次胜利都是用无数人的血换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发生在60年代,有庆一个13岁的学生,和学校的学生去医院鲜血。县长夫人产后大出血,同学们被组织献血。先看献血的人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开始没让有庆献血他还很着急,非常希望能做点好事。结果经检查,只有他一个人与县长夫人血型匹配,不幸也就降临了,医生不顾孩子的'死活,过量的抽取他的血,结果导致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从此消失。读到这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我也在深深的思索作者这样构思的原因。弱者和强者之间,强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道义,没有人性,和禽兽一样牺牲弱者的利益,甚至生命。我以往的观念在这里颠覆。
凤霞和二的之间的相亲,我很感动,两个人都有常人不能接受的缺陷,但他们彼此都不嫌弃对方,都很知足。没有挑剔,只有满足。幸福在于知足与感恩。
家珍有病,医生诊断无法医治,但是她还是依靠自己顽强的对生命的不放弃的精神,坚强的多活很长时间,直到女儿的离去彻底击垮了她的精神。多么坚强的女性,多么伟大的生命力。
富贵一生经历种种坎坷,有些是别人强加的,有些是历史造成的,有些是自己胡来造成的,有些是贫穷造成的。无论那种,他都默默的承受,这也体现最底层人民的弱小与无奈,他的坚韧与坚强,悲伤中练就的乐观。
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很符合历史的,符合历史条件下真实的生活。富贵一生坎坷,作者把那个时代人民的经历命运加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坚强的走过来,而且仍然不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活着就是要好好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向往人类的美好。
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去生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读《活着》有感 篇2
最近刚读过余华《活着》这本书,和书中主人翁福贵一起,感受着他的巨大痛苦,分享着他的些许幸福。
年轻时福贵是一个有钱人家的败家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由于自己的死输浪赌输掉了祖宗留下的全部家产,由有钱人家的阔少爷沦为不名一文的穷小子。书中揭示出福贵一波三折的悲惨命运:从经历战争、大[跃进,到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父母相继离世,儿子有庆因输血死亡,女儿凤霞难产死亡、妻子家珍病亡、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夹死,唯一的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了。面对亲人的一个个离去,福贵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选择勇敢的活了下来,最后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共度余生。通篇读完,内心的各种情绪错综复杂:从开始对福贵的厌恶到后来的同情,从为福贵命运的唏嘘哀叹到为福贵坦然坚强活着的敬佩……
主人翁福贵无疑是不幸的。福贵生活在那个不幸的时代。家庭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紧密交织在一起。福贵的家庭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福贵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的宿影。福贵的故事也反应了在特殊的年代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苦命运。
在福贵的自述中,我也感受到福贵的一点点小幸福,即使经历种.种痛苦,他还能坚强的活着,而且还有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相伴。在怨恨作者的过于残忍和冷酷的安排的同时,也为文章最后的一点点暖色调感动,对福贵来说,原来活着是如此的惬意和美好!
通篇读过,也为作者独特的视角、平实朴素的语言深深感染,通篇通过福贵讲故事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粉饰的语句,犹如涓涓细流融入读者的心田,紧紧扣动着读者们的.心弦。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揭露了时代的病根,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我想这可能是这本书畅销的真正原因了!
在作者的笔下,“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三千繁华,过眼刹那!每一个风雨兼程的过往都如镜花水月,忘却所有的伤与痛。为了活着,人总是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默默行走与坚持。就拿我本人来说吧,退休几个月来,总是忙忙碌碌,为了学习和工作(短时间的一份兼职)经常熬夜,内心也不断的扣问自己:这样辛苦是为什么?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累?通过读完《活着》这本书,福贵对苦难的巨大承受力及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着我,触动着我!原来我所做的这一切也只为好好的活着!
福贵对生命的坚持和敬畏的精神也告诉人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好好享受生命的整个过程。在巨大的苦难和挫折面前要挺住,要勇敢坚强的面对!要珍惜已有的幸福!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写到这不禁又想起仓央嘉措的这句话:“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读《活着》有感 篇3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岁月;经历了人一生中的大喜与大悲。他死了爹娘,也丧了儿女。说他可怜,也是,也不是。至少,他,还活着。
他曾经年少轻狂,赌博输光了家产,从远近闻名的徐大地主变成了贫农。而取代他的龙二,在解放初期时就被枪毙了。他这算是捡了一条命吗?
又曾经,他被抓去当兵,在军营中度过了好几度春秋。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战争中失去,而福贵还是幸免于难,挺到了战争结束。这又算是捡了一条命吗?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金钱?为了名利?不!只是为了活着!如果人死了,那还讲什么金钱,什么名利啊!你来了,并没有带来什么,那你走了,也不能带去什么。你是清清白白来的,就得清清白白地走。任何人都是一样。所以,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虽福贵失去了一双儿女,还没有了温柔贤惠的.妻子家珍,但他还是得活着。从人性的角度上看,他确实很可怜。但是生活总是这么艰辛、残酷和神秘莫测。活着的确很难,他饱受着岁月的风吹雨打,但,他还活着!
在生活中,福贵他几乎一无所有。在别人眼中看来,他也只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糟老头子。可是他至少还有一样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的无价之宝,那就是——生命!
读《活着》有感 篇4
《活着》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了,这一次是看的第3遍,但不论是看了多少遍,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到目前为止其他的书所不能够比拟的。
文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曾经作为地主家的儿子,他又嫖又赌,终是把家产都输光了,一贫如洗,但他还活着,在家人的爱中活着。
而与活着相对的总是死亡,福贵爹的死给了福贵一个沉重的打击,于是他开始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终于心悔改,生活看着比刚破产时要一天比一天要好,可是当悲剧来临,命运也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先是被抓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逃了回来,却发现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女儿也变成了聋哑人。之后儿子因为见义勇为,献血过度死了。好不容易女儿找到了女婿,以为日子就这样开始变好了,结果发现,现实总归是残酷的,女儿在难产的时候离开了,妻子受不了打击也死了。接着女婿又被一次劫难夺去了生命。本以为外孙会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却不曾想,小豆子竟然吃在豆子的时候被撑死了。但他还活着,只是这次没有家人了——或许爱还在。
每一次看着福贵,在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的时候,我都在想,不管他有着怎样悲惨的结局,我大概也不会可怜他吧。但是当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心软了。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如果我是福贵,当看到亲人从我的身边一个一个的离去,我能否扛得住,自己一个人能活下去吗。
每一次看《活着》这本书,我都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只有福贵一人(当然还有一头老牛)还活着,连他的孙子都没有活下来?小豆子是富贵的希望,可是作者连这一点希望都没有给他。那他活着是为什么呢?又有什么意义呢?实质上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只有问余华先生,我才能得到一个答案。
如果非要让我给自己一个解释的话,我以为,活着是一个人的本能,当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看过了太多的`死亡,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才明白活着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真的只有当人经历了生死才能知道,活着是一种奢望,也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唯一信念。活着或许并不需要太多的意义,活着便是活着,就这样好好的活着。活着的人才能从活着的东西身上找到生机和快乐,只有活着才能够见到光明,也只有活着才能够拥有希望。
或许我们现在已经没有生活在连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的年代,但是我相信,当我们遇到困难,当我们遇到挫折,当我们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们看这本书,想想自己,至少我们还活着,哪怕毫无意义,哪怕有再多的打击,我们至少还活着,至少我们还有看见彩虹的期望,有沐浴阳光的权利。没有任何一件倒霉的事抵得过“我还活着”,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便是幸运的。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当黑夜已经来临,也就意味着白昼不会再远了,所以遇到困难,熬不过去的时候,想一想书中那句话:“你可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
读《活着》有感 篇5
翻开黑色的封面,一个又一个故事如同凶猛的涌流朝我扑来,几次欲放下,却又一次次沉重地拿起。合上书本那一刻,仍感觉令人窒息的压抑。闭上了眼睛,试图平静我的呼吸。
随着余华冰冷的语调似乎亲眼目睹了福贵的一生,在文字里,悲喜交集,感受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嗜赌成性的福贵少爷荒诞地让家庭陷入破败,一家人陷入了艰难潦倒。老爹被活生生气死,福贵又被国民党拉去了做壮丁,待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母亲早已病逝,女儿凤霞因病成了哑巴。在无尽的悲哀中,作者又透进了点点温情,给我一丝丝美好的.希望。儿子有庆长跑得了第一名,凤霞怀了孕嫁了人,天真地以为悲剧都结束了,噩梦亦不会再萦绕,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最后都会大团圆结局。
可冰冷的笔锋并没有让这简陋的欢乐延续。没有丝毫婉转地,一个个人以各种难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死去,毫无预兆,几近残忍。似乎在告诉我们,命运从来都不随你,现实的无情生活的残忍,远比你想象中要剧烈,并且无时不在上演。
凤霞难产而死,有庆的死更是荒谬而冤枉,由于血型不幸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他竟是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接二连三的死亡,好像一只巨大的手,一点点地掐住了我的咽喉。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然而,苦难并没有结束,继儿女死去后,妻子、女婿、外孙,好像一切都陷入诅咒一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最后,只剩下福贵孤身一人,还有他名叫福贵的老黄牛。
还是要活着。
“福贵啊,你要好好干活啊。”
福贵仍在死亡的伴随下静静地活着,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瞬间,无语泪自流。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在韩文版的自序中,余华如是说。
活着,为了承担生活给予我们难以承受的苦难,承受过后依然坚忍、顽强,这便是活着给予我们的力量罢。
有人说活着是为了追寻人类所渴求的一切,绽一片灿烂光华。你也许会对福贵牲畜一般的活着予以唾弃,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活着真的是像余华笔下所述的那样仅仅为了活着,人只是一种存在,和万物一样并无大意义。这或许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并不为活着以外的事物所活着。
我们终究会明白,沉浸其中的欢欣喜悦,无法自拔的痛苦不堪,抑或是难以告人的艰辛苦难,终有一天会随时间的沙漏一点一点如尘土般被拭去。
那些鲜血淋漓的伤疤,哭天抢地的泪水,无边无际的绝望,都会在活着的时光中,告诉我们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6
几个月前,我们公司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给我们订了一批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与《活着》相遇了。
年轻时的福贵是吃喝嫖赌的败家子。新中国成立后,家道中落。父亲气极猝死,母亲念儿而死,战友中弹身亡,儿子抽血夭折,闺女难产而死。总之所有他倾注了情感的人,都离他而去。可是在富贵看来,他苦难的'经历里充满了幸福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儿女是最好的妻子儿女,还有自己的朋友,还有那头也叫富贵的老牛……
起初看得很详细,后来都不忍心深读下去。不由一声叹息:命运何曾放过谁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
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我们之所以勇敢、坚强的去坚持,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强大的信仰,是因为那些一次次温暖你、爱你的人。唯有努力,唯有强大,才不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