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摆渡人》读后感

2025/09/18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摆渡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篇1

一个十五岁的女孩,还没有尝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被一场无情的车祸夺走了生命,而且成为了那一列车的唯一遇难者。当她的灵魂醒来,莽莽撞撞地步入荒原时,她遇见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这个女孩就是本书的主角:迪伦。

当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时,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悲痛欲绝,只是惋惜还没有好好地与母亲道个别。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崔斯坦意识到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很勇敢、乐观并且善解人意,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报怨,而是关心起他的经历,还给予他力量。使他原来那颗冷漠的心开始有了温度。他们在荒原上每天都要经历长途跋涉,还要时刻提防恶鬼的袭击。特别是在山谷中,恶鬼最集中、最凶猛的地方,迪伦差点被恶鬼拖下去,是崔斯坦拼命地吸引恶鬼的注意力,提醒她快点跑进安全屋。可是,当迪伦来到安全屋,崔斯坦并没有跟上来时,那个在得知死亡都没有落泪的女孩却落下了眼泪……正是有了这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当迪伦到达世界的别一边时,两人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后来在爱的驱动下,迪伦克服了恐惧,重返荒原去寻找她所爱的人,她的脚步是那么的坚定,眼睛里也散发出她要回去的决心。可是尽管如此,到了晚上她还是会蹲在荒原上的墙角默默哭泣,也会为自己身处险恶环境而害怕,可是对崔斯坦想念力量牢牢地支撑着她,熬到了白天,她又擦干眼泪,踏上寻找崔斯坦的路程。

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俩找到了彼此并且一起来到了人间。

读完此书,我不禁感叹爱的力量多么强大啊!可以让一个人舍弃生死去寻找另一个人;可以让世间的灾难都变成微不足道;可以让两人即使相隔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温度。

在我们身边,每个携刻着爱与正义的人,每个带领我们走出困难,走向光明的人都将成为我们的摆渡人。当然,也许我们身边不会像《摆渡人》书中所描写的一样会一直有一个摆渡人陪伴着,所以我们自己要成为自己的摆渡人,我们要学会去爱,使自己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自己变得强大,心中有爱有力量,才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成为他人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 篇2

被推荐说是20xx年最值得阅读的几本书之一,所以就先挑了这本题目上蛮有神秘感的《摆渡人》看了一下,结果感觉上没有评价的那么好啊,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如此受推荐呢,畅销33国?要说这本书,剧情简单,对话平淡,场景更是低成本,人物更是寥寥无几,描写上更是毫无手法,简单说就是一趟灵魂之旅的流水账,看到前60%时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超级无聊的言情戏,但本着从一而终的态度还是坚持看完,当看到这趟灵魂之旅又按原路反回时,我真是无语了。这一去一回两个人占了全书90%的内容,还能比这更枯燥些吗,也许作者也不想这样单调乏味,所以途中安排了很多”困难险阻“,但这些所谓的困难也太容易了些,与恶魔的战斗单纯的拖拽就糊弄过去了,恶魔的水平太烂了,有保护人时抓不到灵魂也就算了,但面对独自的一个灵魂时还让人家那么轻松的逃掉了,真不知道恶魔们是靠什么活下去的。这本书的剧情就是一个女孩在一场车祸中灵魂被摆渡人带走,翻过一座山到一个安全屋,又翻过一座山又到一个安全屋,然后又是一个又一个安全屋后到达了灵魂归属地,但这期间小女孩和她的摆渡人之间发生的.爱情,所以到达灵魂的归属地后她想她的摆渡人,然后就又回去寻找他的摆渡人,过程你完全可以想得出来,没错,就是来进的一座座山一个个安全屋,她又走了一遍,然后相逢最后一起将小女孩的灵魂送回他的肉身,她活了过来,奇迹的是,她的摆渡人最终也出现在她的世界里,这就是整个过程。

其实我想说,这本书的想法非常好,想描写人类灵魂脱离肉体后的世界,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每个过程都写得不够到位,太过简单乏味了,没有写出灵魂世界的神秘特色,其实那里的世界我们谁也没见过,正是因为如此也才可以随意想像发挥,比如可以增加角色呀,增强关卡的难度,及场景的复杂程度,或者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等等,灵魂世界是个非常好的题材,想象力有多丰富它就有多精彩。而这样的题材被写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是可惜这么好的题材了。我不好多作评价,就是好奇它如此这般却还能畅销世界呢?

《摆渡人》读后感 篇3

黑暗,无尽的黑暗。她摸索着,走着。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脚下粘稠的液体是什么。下了火车,终于走出了漫长的隧道,她看到了一个男孩儿。

十五岁的迪伦生活在单亲家庭。尖酸刻薄的母亲,嘲讽她的老师和同学。她受够了这一切,决定去找她的父亲。

一场火车车祸后,迪伦在爬出火车后遇到了一个男孩儿。这场相遇,让迪伦平静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惊涛骇浪。

摆渡人为穿越荒原的灵魂提供保护。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心地善良,却疏于表达。他不知道,这个叫迪伦的女孩儿将会使他的命运发生巨大的改变。

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意识丧失,无法思考,无法行动?迪伦的灵魂逸出躯体,被崔斯坦引导着,去寻找荒原尽头的“家”。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惧,有离别。崔斯坦不知已经引导了多少个灵魂。但他从来没有像对待迪伦这样,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导过一个灵魂。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对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迪伦终要到达目的地,那个被称为“家”的地方。那是崔斯坦不能逾越的禁地。崔斯坦为了让迪伦有勇气独自越过那道屏障,告诉迪伦,他会陪着她。这是为迪伦编织出的“善意的谎言”吗?还是因为心中不安而说出的话?或许都不是……

这是一本关于抉择的书。面对死亡、生存和信任,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在生死抉择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觉,不被恐惧蒙蔽内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摆渡人像一座灯塔,灵魂像迷失的内心。灯塔引导迷失的内心,去寻找那个最初的内心。有时找到方向的内心,也能够让灯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摆渡人》像一束光,能够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间。它教会人们爱,怎样去接受爱,怎样去回报爱。它让我学会如何抉择,如何接纳他人的内心世界。

《摆渡人》震撼心灵,感人至深。他敢于去挖掘人内心的黑暗,也能够用独特的文字去照亮人们的思想,让我们学会抉择,学会信任,学会去爱。

摆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灯塔……

《摆渡人》读后感 篇4

这是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的故事。

一个关于灵魂摆渡的故事。

一个关于生存、死亡和爱情的故事。

被摆渡的灵魂爱上了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个灵魂的空间,从生到死,自死赴生,每个灵魂都需经历一片荒原才能达到彼岸,都会有各自的摆渡人协助。

故事的主人公迪伦意外而“亡”,经历灵魂荒原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摆渡人相爱,在爱的魔咒下,破除了荒原的规则,带着摆渡人重回现实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两次灵魂荒原:第一趟的路程中,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带着她完成了灵魂的救赎,来到了天堂,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第二趟的路程中,迪伦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她带着他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在这段旅途当中,初到荒原的迪伦曾经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样,在得知自己的死亡真相时悲伤不已,在面对恶魔的攻击时恐惧无力。是爱情的力量让她迅速成长,从对生死一无所知到利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天堂,战胜恶魔,最终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而看似强悍的崔斯坦,化解了一次又一次恶魔的进攻,在回程中却显得胆小和维诺,看似羸弱的迪伦,却支撑起了回程的全部信念。

谁又会是谁的依靠?在身体上迪伦依靠的崔斯坦走过了荒原,在精神上崔斯坦依靠着迪伦才步入了另行的轨道。摆渡也好,救赎也罢,在爱情中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没有孰强孰弱,没有谁为谁,有的只是穿越彼岸的'精神信念。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每个人都渴望在困窘中遇到摆渡人,希望他们助你、引导你走出内心的荒原,摆脱黯淡幽深的阴影,从而更勇敢、从容的面对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然而摆渡人的属性决定了他只会是你人生中的过客。

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摆渡你的灵魂,陪你抵达幸福的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 篇5

《摆渡人》这本书讲的故事线很简单,15岁女孩迪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旅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继而开启一段灵魂之旅。在这不可思议的旅程中,迪伦和她的灵魂摆渡人经历一系列考验,最终成为彼此的摆渡人,这本书围绕的就是这段灵魂之旅。

文笔简洁且又细腻,故事节奏、情境主次叙述的张弛有度,很容易把读者带入进去。看完这本书的整体感悟,渡人亦是渡己,相信“相信”的力量。故事往往源于生活,无论这个故事是什么。每个人都会因为各种角色附加的“使命”,日复一日书写自己的生命之书。灵魂就如真我,当灵魂不再受身体的约束,逃离生活的维度,摆脱各种角色,那就是原本的你。原本的你进入另一个维度的`世界,你会怎么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呢?论过往,如何面对身体与灵魂二者的分离?论现在如何面对灵魂接下来的经历?

恐惧?崩溃?焦虑?平静?解脱?无所谓,换而言之面对生活,你如何与自己相处?你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你如何与自己相处,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渡己”的过程。就如迪伦穿越荒原,遇到种种困境,她有她自己独立的思考,种种心理活动之后触发的行为,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她好奇,会质疑,会自我鼓励,敢于打破规则,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迪伦的摆渡人崔斯坦墨守成规,不满现状但安于现状,直到迪伦的出现并在她的鼓舞下开始探索新的可能,然后遇到新的自己。

你对生活的态度,积极或消极?乐观或悲观?勇敢或逃避等等。不同的态度会影响着你的人生轨迹。至少在这本书中,我看到迪伦的灵魂属于乐观派,很坚韧,她用“相信”的力量,做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事情,最后她的灵魂找到她的身体,她苏醒了。每个人眼中都有一扇窗,是别人无法触达的窗。

读《摆渡人》这本书时,我总是好奇地想象着,夜幕降临崔斯坦每每伫立在安全屋窗前看些什么,想些什么。虽然书中后面章节有提到荒原的本质,我似乎能想象到他看到些什么,但是终究无法确定自己的想象对不对,尤其是他内心的活动无法证实。这很迷人,但同时又很畏惧。

《摆渡人》读后感 篇6

当我们面对生存、死亡与爱,哪个会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次轮回,你又愿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请在克莱尔?麦克福尔写的《摆渡人》当中寻找答案吧!

克莱尔麦克福尔居住在苏格兰拉斯哥南部,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摆渡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令4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本书描写了单亲女孩迪伦生活在一个令她痛苦的世界里。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让她遇见了她灵魂的摆渡人。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片荒原。这片荒原上的天气变化是随着逝者的心情变化而变化。你哭泣,天空便狂风大作,阴雨绵绵;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的暖阳,莺歌燕舞;你低落,温度下降,乌云密布。你用什么样的心情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加倍给你体验。荒原的一切都是你心境的折射。

荒原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保持好的心态,荒原也可以百花齐放,也可以艳阳高照。环境能改变人,人也能改变环境。你觉得环境对你不利,你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你便会发现周围的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在困境中,我们只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可以取得成功,得到内心的.幸福。

本书中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但反过来也可以说迪伦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因为一路上,是迪伦引导崔斯释放工作的压力,让他学会寻找内心深处的爱,改变了他一成不变的单调的工作和生活,也让他勇敢地向这样消极的生活挑战。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有的人为生活奔波,低头赶路;有的人泡在网吧,沉迷网络;有的人游手好闲,疯狂酗酒,赌博……在茫茫红尘中早已迷失了自我,灵魂无处安放,真是如行尸走肉一般。难道他们不是迫切需要灵魂摆渡人吗?那会是谁?其实就是自己。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只要坚持信念,克服内心恐惧,不忘初心,穿越荒原,才会彼岸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