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各种玩具的过程中,觉察到物体有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两类。懂得“滚动”和不能“滚动”是对物体的一种分类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发现有的不能滚动的物体,通过改变外形是能变成滚动的。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滚动和不能滚动的各种材料或物品若干;
2、滚动和不能滚动的标志各一个;
3、大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玩玩具,并按“滚动”和不能“滚动”对玩具进行分类。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自己记录实验结果。
1、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或者借助哪些材料把不能滚动的东西变成能滚动的呢?请你们想一想,把你们的`想法告诉老师。(幼儿表述,老师记录集体猜想表)。
2、师:现在你们再去试一下,可以一个人试,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试一试,看看谁想的办法好,谁想的办法多。(幼儿分组自选材料并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
三、幼儿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提出新问题:
师:下一次老师将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才让能滚动的东西滚的更快一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简单知识,根据不同标记尝试给垃圾分类。
2.知道垃圾回收对环境的保护,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知道乱扔垃圾的危害。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垃圾箱标记、各种垃圾图片、PPT
2.经验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知识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垃圾标记,导入活动
——你们认识这个吗?(可回收垃圾)
——你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吗?
——这个标记你们认识吗?(不可回收垃圾)
——你们知道生活中的不可回收垃圾有哪些吗?
——我们今天就要比一比,谁能把垃圾扔到正确的垃圾箱
二、分组比赛谁可以将垃圾扔进对的“垃圾箱操”,请每组派代表介绍理由。
——老师把幼儿分成4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让幼儿将垃圾的图片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同时留意一下幼儿的表现,选择等下上台的`代表)
——老师请幼儿代表上来将分好类的垃圾图片贴在展示板上,请每组代表说说这么分的理由(其他组内小朋友可以在代表说完后补充)
——老师公布正确答案,看那组小朋友最会扔垃圾,进行表扬。
三、整理对可回收和不可会收垃圾的经验,幼儿在进行扔垃圾练习。
——请小朋友说说可回收和不可会收垃圾都有哪些特点以及他们是怎么区分的。
——老师根据小朋友的讨论总结。
(可回收垃圾可分为废纸类,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不可会收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老师出示图片,幼儿回答这是什么垃圾。
四、还有那些垃圾分类的标志(简单介绍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标志)
——小朋友们除了可回收和不可会收垃圾两个垃圾分类的标志外你们知道哪些垃圾分类的标志?
——还有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标志
五、幼儿讨论:说说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垃圾乱丢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经过分类的垃圾可以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
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可以为环境做一份贡献。将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名字的寓意,从自己名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征出发,胆地绘画出有创意的名字。
2、对绘画活动感兴趣,体验名字设计、创作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准确的书写自己的名字;幼儿向家长了解过自己名字的含义。
2、物质准备:勾线笔、水彩笔、绘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提问:小朋友我们平时为了方便家认识自己?你都会怎么介绍自己呢?这个名字是谁我们取的?
2、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方便家认识我们的名字,这个名字属于我们自己,爸爸妈妈在给我们取名字时,都藏着对我们深深的爱和期望。
3、鼓励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名字的含义,从中感受名字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4、鼓励幼儿胆、清晰、连贯地讲述自己名字的美好寓意,并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
(二)幼儿欣赏教师作品,感受名字创意画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1、教师出示自己名字的创意画进行介绍,鼓励幼儿认真欣赏、比较。
2、出示若干幅名字创意作品,鼓励幼儿观察、学习根据名字的寓意进行创意名字画的方法,为创作阶段做准备。
3、小结:我们可以用勾线笔把我们的'名字进行勾边,再用水彩笔或油画棒为我们的名字进行装饰,注意装饰时不能破坏字形,这样才能便于家更好的认识你。
(三)幼儿进行设计和创作自己的名字。
1、介绍工具,提出操作要求。
2、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绘画形式进行名字创意画。
3、教师观察,适时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家共同欣赏,评价。
1、将幼儿作品展示到展板上,让幼儿互相欣赏。
2、提问语:你喜欢谁的名字创意画?为什么?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五)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们都喜欢动物,也喜欢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有了解各种动物的愿望,通过本次活动设计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活习性。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喜欢与同伴交流。
3.学习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发音准确。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己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汉语说出各种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
2、难点: 了解动物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活动前带孩子看《动物世界》
2 手机各种动物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动物园”
3 动物卡片(有动物居住环境及喜欢吃的食物)各6份
4 制作食物图片或食物模型(各6份)
5 DV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观看DVD,了解动物园里各种动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
(二)展开环节
1教师指着墙上的动物卡片,用汉语说出动物的名称,引导幼儿跟说。
2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卡片,如熊猫):“动物园里有熊猫,熊猫喜欢吃竹子。鼓励幼儿模仿用汉语说出来。
3表演游戏:老师模仿动物让幼儿猜一猜,并拿出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出:“动物园里有···喜欢吃···”。鼓励幼儿上来表演该游戏。
(三)结束环节
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分好动物图片及喜欢吃的食物图片,让每位幼儿模仿“4”中的内容。
(四)延伸环节
1继续丰富“动物园”环境内容,添加新的“动物”
2 将结束环节的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交流使用。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乐意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用汉语与同伴交流。
2 个别幼儿对句式的表达不够准确。
3如果我重新来上这一课,我将会准备得更充分一点,例如把“双语”表达的更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表达能力,完整的与幼儿交流。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默唱、变速唱等方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副歌部分的不同旋律。
2、能填名字演唱,并在复哼唱自己和同伴的名字过程中,体验单个字重复演唱的快乐。
3、运用互动游戏,迁移唱出其它事物的名字,体验游戏化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与歌曲相关的课件、入场音乐。
2、知识准备: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难点前置,通过发声练习,初步感知副歌部分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一)运用“我最牛”的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为幼儿创设情感铺垫。
(二)请幼儿尝试一边倾听歌曲旋律一边有节奏地拍手,做律动。
(三)通过发声练习,感知歌曲副歌部分高低音旋律的不同。
师:今天邵老师带来了许多好东西,他们都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它是谁,猜对了,家一起唱出它的最后一个字。
1、唱唱水果(苹果、梨子、西瓜、葡萄)
2、唱唱动物(小山羊、长颈鹿、灰狼、猫头鹰)
二、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引发幼儿唱歌的兴趣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是谁?
(一)结合课件,理解歌词内容。
1、提问引出:你是谁呀?我是汤米汤米。小客人分别叫什么名字?
2、教师示范演唱。(他们还会用歌声来介绍自己呢。)
3、引导幼儿试着唱一唱。
(二)引导幼儿分析歌词中两个字和三个字名字的演唱不同,发现副歌部分是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来填充的。
1、提问:刚才他们分别唱了几次自己的'名字?
他们俩后面唱的这个字是从哪里来的?
(三)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2、引导幼儿分角色演唱,注意男孩和女孩的歌曲,用不同的情感方式演唱。
3、利用默唱,加深幼儿对歌曲的记忆。
4、练习副歌部分,感知两段旋律的不同。
5、通过变换速度演唱歌曲,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填名字演唱,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1、说一说自己名字所包含的意思,激发幼儿对创编名字的兴趣。
2、教师示范将自己的名字填入歌曲中,并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名字声的唱出来。
3、利用课件中幼儿的照片,玩游戏“唱唱你和我”,体验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乐趣。
四、通过互动游戏,迁移唱出其它事物的名字。
1、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物品等唱出来。
2、游戏《快乐变变变》,引导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家一起唱出来。
12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和表示集合物品的量词。
2、丰富幼儿词汇,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体验量词游戏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本次活动内容与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确定了本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在快乐的量词游戏中能够正确的使用量词,同时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活动难点: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和表示集合物品的量词。
教学准备:
本此活动选择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准备:包括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方面:
1、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幼儿和教师熟悉白板的操作方法
2、物质准备:白板课件、魔箱四个、量词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以幼儿喜爱的动画角色“喜洋洋”送礼物的形式:量词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初步感知对量词的正确使用。(如: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辆小汽车)利用白板拉幕、遮盖、音频链接等功能,将幼儿神秘的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并充满好奇的来操作白板,调动幼儿运用看、听、说、操作等多种感官,大胆的表述。
(二)、互动游戏,学习新知
1、游戏:“神秘的房子”
出示白板课件“神秘的`房子”遮盖功能吸引幼儿注意观察、猜想,敢于大胆并正确使用量词对画面物品的进行描述。此环节为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2、游戏:“我来说量词”
出示白板课件,请幼儿进行操作,并与其他幼儿互动正确说出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和表示集合物品的量词。并利用白板删除功能,将每组图片删除,显示出图片下隐藏的“礼物”,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与神秘感,并对幼儿及时鼓励。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充分发挥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
3、游戏:“灰太狼来了”
幼儿操作白板拖动聚光灯,当聚光灯中出现各种物品画面时,幼儿要大声使用量词表述,并向前迈出一步,当聚光灯中出现灰太狼时,幼儿迅速回到座位,此环节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动静交替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量词的使用,体验量词游戏的快乐。
4、小组练习游戏“有趣的魔箱”
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卡片和表示集合物品的量词卡片混合投入到魔箱中,幼儿分组练习,教师鼓励幼儿更进一步的正确使用量词并大胆表述。
(三)、经验迁移,拓展新知
“在我们的周围还藏着许多的量词宝贝,仔细观察,想想,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刚才呀,量词宝贝跟我说了一些悄悄话。它说:“大二班的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量词,在我们的教室和幼儿园里也藏着许多的量词宝宝,你们想不想到外面去找一找?那我们快去找找吧!”
(四)、活动延伸
游戏、生活可以更广泛的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1、生活中继续寻找、正确使用量词。
2、益智区:不断丰富“有趣的魔箱”中的量词卡片并摸一摸,说一说。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交互式白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悦的语言学习环境,将课件游戏与语言活动有机融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愿望,优化了语言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轻松的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大胆的学会正确使用量词。教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欢迎您的批评指正,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