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草房子》有感

2025/09/1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看完多日迟迟没有动笔,不是没有所思所想,只是不知从何下笔。今天,坐在回家的列车上,伴随着哐吱哐吱的旋律,凌晨三点,我从睡梦中醒来,揉揉惺忪得睡眼,看到了车厢中百态的生命,此时此刻草房子宛若一栋庞大的建筑浮现在脑海,也许那一张张睡着的脸上所表现的迥异的神情才是最好的诠释。

盛夏时日,竟不免有阵阵凉意,火车日夜兼程,载着睡梦中的人们驶向心灵的深处,寻求那迷失已久的温馨,而没有丝毫疲惫。夜,的确是个好东西,只有它能把人暴露在真实中,揭掉平日里虚伪的面纱。 弗洛伊德说,梦是有动机的,而这个动机就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某种意愿,在梦中这种意愿得以实现。或许,将这样一个梦做上几百公里也是一种幸福吧。他还说,梦是在高度错综复杂的思想活动中产生的,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换个角度说,正是这样一个个错综复杂综合体才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草房子,因为那里有着曾经的美好,也有着昔日的辛酸,如同一杯陈酿只会日益醇烈,历久弥香。秦大奶奶和老伴奋斗了一辈子,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一方风水宝地,被地方政府划入教育规划,造福子孙后代。谁知秦大奶奶死也不肯离开这埋葬了她的青春和老伴生命的地方,无奈,只好在学校的一个角落为她重搭了一个草房子,就这样,守候着她生命最后的一丝尊严。

天已经放亮,那百态的生命又渐渐焕发了活力,睁开了眼睛,迷茫的看着窗外陌生的风景,不知来到何方?火车也放慢了脚步,似乎要让人们缓一缓沉睡的思绪,向着远方重新启程……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这本书主要写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桑桑的同学杜小康家里从富贵到贫穷的变化。原先杜小康的家里是做生意的,之后因为杜小康的父亲驾驶着他的小船出去卖东西时,被大货轮撞了,并所以而受了伤,家里要攒出钱来给他父亲治病,从此杜小康就不能上学了。小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批小学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的塑造了桑桑、纸月、柳柳、秃鹤(陆鹤)、杜小康等小学生和桑乔、桑师母、白雀、蒋一轮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丰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子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到马屠桥……”我喜欢这个片段的原因是,文章写得很生动、真诚,说明了秃鹤很想演好这个主角。

读了《草房子》之后,我觉得桑乔为了治好桑桑的病,连自我的学校也不顾了,天天带他去看病,从那里我明白了没有能比亲情更重要的了。在我的家里也有这一幕,妈妈每一天晚上都会起来帮我打蚊子,还帮我擦药,每一天晚上都会睡不好,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很普通,可是对于一个校长来说,校长要管很多事,很少有时间陪家人,所以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如《弟子规》上所说:“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所以我们此刻就要报答父母。最终,我期望大家必须要从此刻开始,懂得孝顺父母。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寒假里读了《草房子》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桑桑是一个聪明、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做出奇怪的事情来。比如用自家的碗柜做鸽子的家、把蚊帐做成鱼网、夏天穿着大人的棉袄做莫名其妙的动作、瞎唱一些乱七八糟的自编歌、把爸爸年轻时得到的笔记本当什么来用……然而,每次被妈妈训责以后,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却又犯了,母亲的责骂简直对他来说没有一点效果。桑桑他们班的班长杜小康,家里的条件本是油麻地小学还算富裕的,可是因为家里的突变,使他不能上学,而要离开油麻地,去400公里以外的地方养鸭…..在杜小康走之前,他撕心裂肺的喊声:“我要上学。”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当时,他哭了,我也哭了。而且,杜小康还是一个很诚实敢作敢当的孩子。有一次,他和桑桑在稻草堆那边玩火,结果起火了。当桑校长问是谁干的的时候,杜小康和桑桑都在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杜小康承认了错误。就因为这桑桑回家后被他的爸爸—桑校长打骂了一顿呢…..陆鹤因为没有长头发,被大家称为“秃鹤”,经常被大家笑话。但是,他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上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认识了许多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看到了令人落泪的真情;我明白了同学之情应该互相帮助;我知道了师生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我读曹文轩叔叔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感动的泪水。《草房子》讲述了油麻地的桑桑、杜小康、纸月、陆鹤等这些小伙伴,和桑乔、蒋一轮、秦大奶奶、温幼菊等大人们之间发生的事。

桑桑虽然淘气,经常调皮捣蛋,但是他非常正直,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帮助孤苦伶仃的秦大奶奶。杜小康非常大方,经常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家里卖的柿饼,后来因为家里的货船出了事,又坚强地照顾父亲,照顾家,不怕困难。纸月很懂事,有礼貌,学习非常优秀。陆鹤因为自己的秃头,有点自卑,但是他特别希望和大家做朋友。桑乔校长爱护学校的荣誉,蒋一轮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温幼菊老师常年喝药,从不间断,特别顽强。最让我感动的是秦大奶奶,为了救落水的孩子,差点丢了自己的命,最后竟然为了救学校的一个南瓜而不幸去世了。秦大奶奶最喜欢桑桑,所以在她入土的时候,油麻地的大人们从桑桑的头上取了一绺头发,希望秦大奶奶永远有桑桑陪着,不再孤单。

书中的油麻地,美丽的芦苇荡,非常令我向往,我觉得那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没有一个坏人,每个人都很淳朴、善良、坚强、勇敢,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要向他们学习,永远做一个心灵真善美的好孩子。

读《草房子》有感 篇5

《草房子》虽然反映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荒寒生活,但也是这样的物质贫困下,才得以使孩子的本真得以凸显。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即使是网络智能时代,作为人,在他关键的成长时期,所遭受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纵观《草房子》这本书,都是以桑桑的眼睛来一个一个展现油麻地那些人的悲欢离合恩怨纠葛的!几个孩子的遭遇,展现了孩子在 11、12 岁所经历的磨难类型,合起来就是一部含泪微笑的成长史。秃鹤的遭遇是如何把自己的与众不同变成令人羡慕的优势,获得自我认同;纸月带着原罪出生,如何散发着月亮清冷高洁的光辉而把纸的命运活出钢的韧度;杜小康面临家庭变故时如何剥离外在的

虚荣而成长为生活的主人;一无所有的细马有着善良与担当;不知生焉知死,桑桑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体味生的可贵。没有谁的青春不迷茫,没有谁的人生不跌宕,在冲突与遭遇中试炼,在风雨中呐喊成长。长大有长大的无奈,老人有老人的沧桑,他们共同组成了油麻地的精神世界。从桑桑的角度去品读去体味爱的甜蜜与苦涩,意识到爱与责任的关系;去认识那个时代某些政策对个体的人造成的伤害。建立同理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价值。

读《草房子》有感 篇6

书中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陆鹤“小秃子”对尊严的坚持,秦大奶奶为保护学校的南瓜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将一轮老师和白雀像谜一样的爱情;杜小康因家中破产,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和父亲一起出去赚钱;桑桑得了“鼠疮”差点要死时候,温幼菊老师的鼓励给了他好好活下去的勇气......。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

但最令我佩服的还是细马。细马是丘二爷和丘二妈领养来的一个男孩。本来丘二爷是想让他读书的,可没读几天,丘二妈发现细马因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困难,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就没让他上学了,而是给他买了十只山羊羔让他放。一年后,细马想偷偷溜回原来的家里,当丘二爷和丘二妈得知后,同意他回家。但是正在准备把细马送回去的时候,油麻地下起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细马回去的日子只能延后了。当天半夜大水冲开了大坝,把丘二爷的家冲毁了。一个月之后,细马才踏上了回家的路,可谁知车走到半路上,细马却下车回来了。一个月过后,丘二爷怀着遗憾去世了,因为他没能给细马留下一栋好房子。五天之后,丘二妈也因受不了打击而疯了,细马在桑桑一家的帮助下,治好了丘二妈的病。

十二岁的细马主动承担起这个家。他卖了十二棵树,又用卖树的钱买了五十只羊羔。一年后,经过细马的不懈努力,羊群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只了。秋天,细马卖了七十只羊,他要用卖羊的钱给邱二妈盖一栋大房子。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细马。

我之所以敬佩细马,是因为他主动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毫不埋怨,也不推卸责任。这一点我自叹不如,需要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