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09/1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人人都说自己看过《西游记》,真的吗?不是!你们(不指所有人)只是儿时看过《西游记》的连续剧而已!真正看过《西游记》原著的没有几个人,我就是看过《稀有计》的原著的一个人,读完后有几个故事非常触动我,让我来说一说我的感受吧!

第十几章孙悟空拿着龙王的定海神针去大闹天宫。当时的孙悟空是属于儿童时的淘气、顽皮。吴承恩把这时的孙悟空比作我们一样,就像是一个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叛逆者。精彩的是二郎神与孙悟空对打时,太上老君一个圈打中了孙悟空,一下子孙悟空就晕了。

孙悟空被封官后偷了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当时太上老君其实可以直接弄死孙悟空,而老君并没有弄死他!

为什么说这段感触我,因为他偷仙桃,偷太上老君炼的.丹,玉皇大帝并没有弄死他,这就显示了在吴承恩的那个时代社会是非常黑暗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能力的人被保护着而没有能力的人没有人庇护他们!

孙悟空也不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有一种英雄的力量,有一股正能量,我们应该学习孙悟空的正能量,不要学孙悟空的顽皮与淘气。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非同寻常的出生,以及他在花果山和水帘洞的生活。后来,他和师傅唐三藏、师兄弟猪八戒、沙悟净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西天取经之旅。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堵焰山,孙行者调芭蕉扇。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章,但却体现了孙行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性格特点。还有第23次——[唐僧八杰喝水怀宝宝],哇!只要喝河水,你就会怀孕,男人和女人都会出生,八戒[的一句话哦,我的上帝!孩子是哪里来的?]是必须的,这让我发笑!幸运的是,悟空悟性好,对阳山了如指掌,与如意先轸大打出手,得到泉水,排除胎气。差一点就成功了!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真的很美。每一章都有许多不同的惊险之处,让人不由自主地一页一页读下去。虽然大家都觉得悟空最厉害,最厉害,但我并不认同。他法力之高毋庸置疑,但我觉得西天取经之旅之所以如此有惊无险,并不是悟空自己的功劳。西天取经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小时候早就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有一些了解。如今读了《西游记》小说,里面性格各异的人物、精彩刺激的取经经历、师徒四人历尽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一定有许多人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吧,我也不例外。他是一只惊天地泣鬼神的神猴,由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惩罚压在五行山下,辛亏唐僧西天取经收他为徒才有了斩妖除魔、将功补过的机会。

从“大闹天宫”到“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到“三探无底洞”,孙悟空表现出来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失败时,我们往往就停滞不前了,或者干脆绕道而行,不愿意直接面对困难,离成功越来越远了。孙悟空就不一样,即使再大的困难、再险的路途,他都会用自己的努力排除一切艰险。他告诉我们要勇敢地扫除一切阻挡我们的“妖怪”,在成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西天取经路上,有的妖怪披着善良的外衣,骗过了唐僧等人,但骗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最终命丧金箍棒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是天生的,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经受了49天的火烤得来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历经一些磨难和挫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修炼我们的“火眼金睛”。学习上,多掌握一些有用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手里的“金箍棒”,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取到“真经”。

让我们跟随孙悟空,勇往直前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我读的书不计其数,但是,有一本书令我记忆犹深,它的阅读魅力很高,而且还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就是《西游记》。

文中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如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机智勇敢富于反叛精神的孙悟空;总是弄巧成拙,胆小好色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给唐僧送菜。这一招骗过了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最厉害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涂的师傅唐僧却认为徒儿打死了无辜的女子,气呼呼地要把徒儿赶走,猪八戒却在旁边暗自高兴,后来还是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没把孙悟空给赶走了。这不是体现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猪八戒的贪心,孙悟空性情憨厚,沙和尚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第二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谁都没有办法了,让一个不明是非的唐僧把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徒儿给赶走了,正所谓:“唐僧让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孙悟空只好怀着一肚子的怨气又担心师傅被抓而回花果山去了。

在《西游记》更多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了师徒四人的合作精神。无论情况多么危急,它们都会镇定自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真是“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就是《西游记》的阅读魅力。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第一回。我对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非常佩服。在哪个信息不灵通,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吴承恩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一些民间传说,把《西游记》写得如此精彩,也真令人佩服。第一章写了孙悟空的出世及称王,带领群猴独霸一方的情节。写出了孙悟空的性格:桀骜不驯,也为下文许多故事做好了铺垫,总起了全书。

从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看出,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唐僧——诚心向佛、品格端正;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立下了大功;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有时还吵着嚷着要分行李,但他性情憨直;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甘心当好后勤;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格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意志,慈悲善良。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总之,读了这部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畏艰险,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在这个假期当中,我读了我的第一套经典名著,那就是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我读后感触很深。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这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降妖除怪,历尽千辛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小说通过这些精彩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件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一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们: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绝对不能气馁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像八戒那样好吃懒做的也不行,只有像悟空那样机智灵敏,英勇果断,不怕吃苦,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在我们的学习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要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挫折和困难胜利还会远吗?

所以《西游记》真是一本好书,有空你也可以看一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