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稻草人读后感

2025/09/2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稻草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稻草人读后感 篇1

“读一本好小说,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近几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小说——《稻草人》,合上小说本,我意犹未尽。

《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月娘娘的亲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粒种子”了。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极其珍贵。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败了,只好不耐烦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只好无奈地抛到别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种子种起来,用最好的肥料照顾它,盼呀盼呀,最后又没戏了,就往街上一丢;又被一位军人拿到了,同样也用以上几位的方式供养,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养成,于是,他马上用力一扔,种子坐了快速飞机,直往麦田;最后,被一位年轻的农夫拿起来,农夫种下种子,任其自然成长,终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发出的浓郁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军人就因为没有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同时,国王、富翁、商人、军人供养种子的方式,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会强大吗?他们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也长不大。就像那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茁壮成长。

从这本小说中,我确实收获了许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学习生活的态度,有生活的常识……是的,小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读小说学习的机会!

稻草人读后感 篇2

自从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

稻草人它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它是多么无私奉献呀!

一天晚上,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非常伤感的事。

第一件事,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她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可是,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来了个丰收年,稻子却被小蛾的后代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伤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它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无法动弹,好着急啊!

第二件事,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孩子生病了,咳嗽得很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第三件事,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因为欠了赌债,要把她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它的心都碎了。

通过以上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那种尽职守则,助人为乐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时时刻刻,处处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读后感 篇3

最近看了三毛的《稻草人手记》,其中的“江洋大盗”印象比较深刻。三毛小时候待在家里没有上学,他自称患了“器官蜂巢状综合征”,是空心人。他不喜欢做空心人,空荡荡的,老是站不住,风一吹,旁人无意识的一碰就毫无办法的跌倒在地上,爬也爬不起来。他自嘲不到二十岁就会被跌死,如果不想早死就得另想救命的法子。他很早熟在十四岁就意识到自己得活下来,自救。他要的不是肉体的存活,而是内心的充实。于是他又自嘲道自己是小偷审视了家人之后,开始下手了。不过他也是在自我的标准下偷了别人的优点长处。偷得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出了家门,东家一转,西家一混,六亲不认,好友照偷。这才发现家外世界何其之大,可偷之物何其多,偷地得意满志,忙得不亦乐乎。学习的过程被写成偷东西的过程,偷得越多,学得越多。偷后的满足可见三毛的学习心境,是把自己当成空心人,把偷来的东西,学到的东西来给自己充饥,其对学习的热爱可见一般。偷家人,好友的优点,偷书,偷画,来给当成早餐,吃下肚子。他这才算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让自己被知识养大,所以他才有能力飘洋过海。

他学习的境界和其同行不一样,同行面黄肌瘦,背上背了一个博士的大包袱。他自称是空心贼,不下肚的东西,背着嫌重。博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他追求只是能下肚的消化的东西,就像学习过程中,一样不可见的成绩的高低就能判断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要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并把它消化。如果我们达到这种境界,结果一定不会差,我们都是空心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们不被风吹倒,不被跌死,只是唯一可以自救的。还有就是三毛为什么要偷而不是拿呢?没有人会限制知识的所有权呀。但如果作为一个小偷的角度去看呢,他的职业是偷,那注定是一辈子的事。而拿只是一瞬间的事。偷是要提防着,小心翼翼的,还要付出努力,这也便是学习的过程。拿来的不一定是你的,而偷来的,便要千方百计让它成为你的了,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不同了。所以不妨做一个江洋大盗吧。这样你就会拥有一辈子的财富。

稻草人读后感 篇4

本学期,我一只在想着如何给我班同学推荐好书籍,刚好语文书中学了叶圣陶写《荷花》,文章写得很美,我很喜欢,我想孩子们也很喜欢,于是我就让我们班同学去阅读有关他作品,并和孩子们约定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

对我来说《稻草人》这则童话是很小时候看过,对他记忆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人。

如今读完全文,我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文章讲了稻草人看到几个片断,一则是年迈老妇人辛苦耕作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但却无能为力;二则是一条鲫鱼想从水深火热中逃离,但却最终竭尽全力后也没法达到,结局很悲惨,鱼死了。稻草人也无力地躺在了麦田上……

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这样!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头发和两行混浊眼泪。

如果说老妇人遭遇是悲惨,那么我想说稻草人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侵略者们。他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也许是因为那么多痛苦压得他倒下了……

这篇文章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构思,反映了当时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人。但因为自己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名字,他《稻草人》,更将永存。

稻草人读后感 篇5

这个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老太太因为伤心过度,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干瘪瘪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得很壮实,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瘪的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使劲地扇扇子,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然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伤心……

河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原来河面上停着的小船里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他用轻微的声音叫妈,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响。他的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着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突然, 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妇女的哭声惊醒了。原来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钱财全赌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走投无路,想到了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们!

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 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 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 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 为了阻止妇女跳河, 他流尽了眼泪。

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

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读后感 篇6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近几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合上书本,我意犹未尽。

《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月娘娘的亲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粒种子”了。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极其珍贵。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败了,只好不耐烦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只好无奈地抛到别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种子种起来,用的肥料照顾它,盼呀盼呀,最后又没戏了,就往街上一丢;又被一位军人拿到了,同样也用以上几位的方式供养,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养成,于是,他马上用力一扔,种子坐了快速飞机,直往麦田;最后,被一位年轻的农夫拿起来,农夫种下种子,任其自然成长,终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发出的浓郁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军人就因为没有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同时,国王、富翁、商人、军人供养种子的方式,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会强大吗?他们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也长不大。就像那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茁壮成长。

从这本书中,我确实收获了许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学习生活的态度,有生活的常识……是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读书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