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高尔基《童年》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1
最近,我重温了高尔基的《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阿廖沙三岁至十岁的童年生活。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直到母亲逝去才离开。
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茨冈令人悲愤的死。雅科夫舅舅承诺要亲自把十字架背到妻子的坟地,却让小茨冈承担了大部分的重量。十字架的沉重使小茨冈摔了一跤,他被压住后,两个舅舅赶紧扔掉了十字架,唯恐自己受伤。事后,有人责备他们,他们却不知羞耻地反问:“那又怎么样?”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跳动的心脏对他们来说算什么呢?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冷漠,多么黑暗!这种丑恶的灵魂令人恐惧。而阿廖沙却从未被这些恶势力压倒,他像大漠中的一棵胡杨,令我佩服。
要问我最喜欢的人物,外祖母当之无愧。高尔基在书中这样形容她:“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了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与其说外祖母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我更觉得她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她怕蟑螂,听到蟑螂的声音就会很害怕得整个人缩在被窝里,阿廖沙打死蟑螂后,她会激动不已地道谢;她会称那匹比她大三倍的马为“小老鼠”;她会绘声绘色地描述天使的模样……阿廖沙遭遇了许多不顺心的事,如同一个人被关在一个紧闭的房屋里,而在阿廖沙的世界里,外祖母就变成了那道光,指引他,照耀他心房,带他走出黑暗。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是巨大的,她是最光辉、最有人性的形象。
《童年》是一部著作,是高尔基幼时的写真,更揭露了人情冷暖,值得一读。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2
《童年》这本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讲述了一个孤独孩子的童年故事,也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时的生活。
由于“我”的父亲病死了,母亲和外祖母带我去与外祖父同居当时的社会十分昏暗,外祖父的家里也充满了仇恨,家人之间也经常发生争执,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孩子犯一点小错,却要用鞭子痛打一顿;外祖母没犯任何错误,可外祖父还要打她;几个舅舅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闹翻天,并且还欺负弱小者,虐待妻子和孩子;外祖父更是六亲不认,自私贪婪,他怂恿徒工偷东西,暗地里放贷,甚至与外祖母喝茶也要仔细数茶叶的叶数,生怕吃了亏。最后,“我”的母亲死了,外祖父竟残忍的将“我”和外祖母赶出了家门,让“我”们自谋生路。
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都可以表现出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活和当时阴暗的政治背景。揭露并且批判了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征。书中的人物中,最让我敬佩的是“我”的外祖母,她面对慌乱是沉着冷静,对待孩子和蔼可亲,文中说“他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表现了外祖母该“我”带来了光明,也反映出社会上一些人的爱心。“我”在这种黑暗的生活中,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在逆境中成长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义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们有着比高尔基美好很多的童年,我们也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3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受感触,因为它说了高尔基童年的悲惨故事,令我很同情高尔基。
这本书主要说高尔基小时候,爸爸早死,妈妈一个人养大他,还遭到爷奶的打骂。还遭到同学的嘲笑,受到很大的痛苦。所以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心里像打翻了味瓶子一样,酸甜俩种味道都有。而且我还知道了在旧时代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我们现在的得来不易啊!不过,高尔基不怕这种生活,还过得挺不错,读到这里,我就整个人都投入到这本好书里去,当书里说到高尔基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时,我就非常高兴。
为什么呢?这完全是因为我已经投入了这本书里面去。读过一段,又想着下一段,我看过这么多书,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才能和《童年》这本书相比,为什么俄国作家写的作品会这么好看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弄清楚,不过我相信,我一定会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来,正如高尔基那种不认输,有恒心的精神。
当然,高尔基也有缺点,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只是谁的多,谁的少的问题而已。高尔基的缺点就是有点粗心,做好事时会发生“不帮好过帮”的事情。高尔基在写书的时候,把他这些缺点“添油加醋”了一番,令整本书更加生动,令人看了开心得笑了起来。总之,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它能教育我们,所以我建议大家看一下这本书。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4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地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童年》
耳边时常想起这首熟悉的童谣,却不得不想起高尔基的名著《童年》,文中的阿廖沙的童年正好与童谣中的'美好童年相反。阿廖沙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并随着母亲去投靠祖父。祖父开了一家染坊,随着家业的衰落,祖父渐渐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位工人还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祖父打死。而可怜的阿廖沙还曾被他打得晕过去。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息。阿廖沙到底是怎样撑过来的。又不得不叹息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又想起还沉溺在蜜罐温床的我们,不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我儿时的玩伴,她的母亲已经50岁了,而她则是他母亲的第二个女儿。她的母亲为了她的学习,放下需要照顾的患有心脏病的大女儿,带着她到新加坡学习,而她却还不知足,她居然还抱怨她的母亲很老。
这时,也许有很多人都抱怨她,这个做女儿的怎么能这样呢?但是,我们必须先看看自己,自己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同样不懂得珍惜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其他人呢?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xx悲惨的童年。xx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xx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xx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篇6
《童年》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被母亲和外祖母带到了外祖父家中,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到处都是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关注着他,注意着他,可在阿辽沙十一岁那一年,母亲又去世了,而外祖父又破了产,阿辽沙便走上了社会,自行规划,独立谋生。
说到这,我禁不住想起了自己,我今年也只比他大那么一岁,这时候高尔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而再看看我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还要父母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之后,我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脑子思考一下,就叫妈妈来,可其实这题很容易,妈妈还没来,我就做完了。记得还有一次,妈妈叫我洗衣服,洗衣服说是很容易,可做起来真的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很是麻烦,可是洗出来的衣服还是不成样,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妈妈就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我很喜欢外祖母,她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她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当今社会下,每个人都能做到互帮互助,主动的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怎么还会出现中、争吵之类的事情呢?你看,说到这,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学会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多一份尊重,对孩子多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也多一些和理解。
读了《童年》这本书,让我不仅学会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