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草房子》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草房子》读后感 篇1
利用双休日时间,看完了《草房子》。心里头有种什么感受,无法用什么词来形容。准确地说,应该是震撼,一种美震撼,美心痛吧。
说实话,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了,一直没有认认真真去看它,当初买时候也是听了别人话才买,我把它搁在书架上,写完作业后,就去书架前看看,翻翻。不经意间,注意到了《草房子》,才想起,原来这书我还没有看完呢。所以就立刻捧读起来,两天就读完了。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少年长编小说。
写了一个善良,天真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故事。让人从中不为人知感叹,从中受到启发。
草房子,它本身就是那么原生态,纯自然东西,根根乳白色闪闪发亮茅草全部来自于海滩自然中,“受着海风吹拂与毫无遮挡阳光暴晒”柔软,韧性,密实,“冬天是温暖,夏天是凉爽”,它是原始,又透出一派古朴来。现在到处都是水泥钢筋混凝土速成框架楼房,别说“冬暖夏凉”反而是“冬冷夏凉”,只能靠先进空调来急救酷暑严寒,而窗外排出热量,汽车尾气热量又充斥在现时天空,更加燥热反常。
书中主要是萦绕于心中是“草房子”孩子在遭遇苦难时默默承受苦难坚韧毅力美。
桑桑,小说中一个贯串始终主人公,他独特,他那种隐隐普爱之心处处给苦难中朋友以无形力量。他,支撑起油麻地孩童世界一片天空,注定他在“一大片金色”草房子中走出疾病走出油麻地走向“那只巨大旋转着花环”……
纸月,一个很可怜小女孩,与奶奶在一起孤苦伶仃。但很坚强,一路坚持走了过来。
细马,虽然以前不找邱二妈喜欢,但在经历了一场水灾之后,重新又回去了,扛起了一个家庭,自己则作了一个牧羊少年。
还有杜小康……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那悠然笔调,那流水般叙述。还有书中那一首首纯真童谣。它们出现,犹如在一幅画卷上添加了缤纷色彩。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
还有花不完现大洋。
“咿呀……呀,……,哟……哟哟,哟哟……咿呀咿呀哟……”
这书中一切一切,把我深深地打动了。
那么你呢?还不赶紧去读读!
《草房子》读后感 篇2
暑假时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作者是曹文轩,这本书是由九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九个小故事主要讲述了桑桑小学六年的生活,其中有高兴的事、也有难过伤心的事。
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桑桑,他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为了弄明白纸月为什么总是迟到,他亲自去了板仓,正好看见了三个小男孩要欺负纸月,他勇敢地站出来。当他一个人面对三个人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与他们抗衡。桑桑还是一个很幽默的小男孩。在炎热的夏天里,他见那些在城里卖冰棍的人们都是用棉被盖着冰棍箱,这样冰棍就不会融化!他想如果自己穿上棉衣、棉裤会不会很凉爽呢?于是他就穿上了棉衣、棉裤,还戴上棉帽去上学,同学们看见都笑了,但是他还是神气十足的走在校园里,把校园里的那块平地当做舞台。
我还喜欢书中的纸月,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女孩。有次下雨天,她住在桑桑家,她早上早早地起来教桑桑的妹妹柳柳识字、读书。她也是一个学习刻苦的小姑娘,她上课认真听讲,不仅作文写的好,而且写的字也很秀气。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故事是一艾地,这个小故事讲述了为了建学校,秦大奶奶被逼迫搬家,非常生气的秦大奶奶去市场上买了鸡、鸭、鹅放进了学校里,学生们上课时,这些牲畜们就会在教室里乱叫,打扰同学们上课,校长对秦大奶奶无可奈何。自从桑桑认识秦大奶奶以后,每当下课时,桑桑就带着伙伴们一起来陪奶奶说说话,秦大奶奶很喜欢小女孩,经常给她们梳漂亮的辫子,自从这件事以后,秦大奶奶不再让她的牲畜到处乱走了,而且还帮助校长看校园。有一天,秦大奶奶在看着牲畜觅食,突然听到呼救声,原来是二年级的乔乔落水了,秦大奶奶立即扑到水里去救乔乔。秦大奶奶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奶奶!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呈现出油麻地的孩子们在生活、学习的画面,有做事认真的秃鹤、有音乐天赋的白雀、顽皮的细马、傲慢的杜小康以及天真无邪的柳柳,他们的童年生活那么地丰富多彩!
《草房子》读后感 篇3
眼下的夏天,正是地地道道的夏天。窗外的柳树无精打采的低着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但我却非常开心,我的开心是一只小鸟拥有万里天空,并且有许多同伴一起飞翔的开心;是一条小鱼拥有无边大海,并且遇到无数条小鱼一起嘻嘻的开心。因为我此刻读完了曹文轩的经典名著《草房子》。
《草房子》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与水亲密接触的地方,有一所叫油麻地的小学,有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这所学校生活了六年,留下了快乐又难忘的各种故事。故事主要介绍了桑桑、杜小康、陆鹤、纸月、细马还有秦大奶奶......
桑桑是一个天真、善良、勇敢、快乐的孩子。他把文帐做成捕鱼的网。为了知道冰棍为什么用棉被盖着,却不熔化,将父亲的棉大衣穿在身上,在太阳下暴晒,他汗淋淋的。赶走欺负纸月的两个男孩。为了让从富有到一夜之间变的一贫如洗的杜小康能读书,偷偷把爸爸的受奖的本子为杜小康抄课本看。
杜小康是个爱学习,聪明、坚强、善解人意的孩子,他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达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放鸭,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的勇敢和坚强。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在小学门前摆起了小摊,让我看到了自强后的美丽和优雅。
有着光溜溜脑袋的陆鹤,同学们叫他秃鹤,开始变的有些自卑,不再快活,但他在一次演出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又开始变的自信起来,不计较了。
文静、善良而又内秀的纸月。懂得感恩的细马,让我感动。显得有些顽固的秦大奶奶,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用拐杖赶走了闯进油麻地的鸭子,为了救油麻地的南瓜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她撼动着我的心。
读完《草房子》,我感觉它就是一首质朴却韵味无穷的长诗,水养育了书里面人物的灵魂,善良、纯净、优雅、感伤。外表看上去是那么的柔弱,但实际上是无比坚强的,无比强大的,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摧毁。
《草房子》读后感 篇4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草房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秃子,叫陆鹤,但是因为它是个光头,所以别人都叫他“秃鹤”,他自己也这样叫自己。
秃鹤在三年级以前,很喜欢别人叫他秃鹤。只要有人这样叫,他都会很高兴地答应一声。但在他三年级以后,他就不让别人摸他的头了,也不让别人叫他秃鹤了。他对他的光头很在意,于是就买了一顶帽子带着。调皮的桑桑把他的帽子摘了下来,他很生气。他决心报复一下桑桑爸爸的油麻地小学。在一次体操比赛中,他故意制造混乱,让油麻地小学输掉了比赛。因为这,同学们都不理睬他。他开始三番五次的讨好同学,可是同学不领情。后来有一个话剧比赛,剧中有一个主角是秃子。班级里除了秃鹤之外学校没有其秃子了,秃鹤想为学校来做贡献,他主动提出表演节目,老师同意了,节目真的圆满成功了!
秃鹤是一个有生理残缺的孩子,他之所以要戴帽子,就是想掩饰这个秘密。一顶帽子就是他的全部心里的写照。他想把他自己的生理残缺掩盖,融入这个集体。《草房子》中,他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上的变化有三个:一、他害怕别人看到他的秃头,所以,他戴了一顶帽子。二、他在集体会操中,报复了一下油麻地师生,使油麻地小学丢失了荣誉和面子。三、在大汇演中,他又挺身而出,要求扮演人人都不适合也不愿意扮演的角色:秃头。这三种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心理过程。这些人往往更善良,更有集体感和荣誉感,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不到这些,因为他们是被忽略的、被歧视的、被偏见左右着的人群。
我们欣喜地看到,秃鹤最后为集体赢得了荣誉。尽管这种荣誉是以牺牲自己换来的。秃鹤最怕别人看到看到他的秃头,而他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个他最不愿意承担的角色,内心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做多大的牺牲,况且,这是在大众广庭之下,明目张胆地展示他的秃头啊!
秃鹤是一个很棒的男孩,他成功的克服了自己心里上的恐惧,帮助学校获得了巨大的荣耀。我也为他的成长感到十分的高兴。
《草房子》读后感 篇5
蓝色,我认为,用来形容《草房子》,是最合适不过了。
蓝色,是童趣。桑桑、秃鹤、杜小康、纸月,都在油麻地蓝蓝的天空下戏耍。争吵、团结,欢笑、泪水。桑桑的鸽子,在蓝天中翱翔;秃鹤的那颗光秃秃的脑袋,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
蓝色,虽属冷色系,是忧伤的色彩,但却又多了一份执著、一份坚强、一份活力、一份生机。《草房子》中的人物,都是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勇敢站起来,与命运顽强斗争的坚强的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伟大的人,他们不会甘愿屈服于命运,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命运抗争,他们的灵魂,是充满活力的,是有抗争精神的。他们用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为我们诠释了“抗争”的真正含义。说到底,抗争,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幸福。
蓝色,是明亮的天空的颜色。油麻地人有着像蓝色一般纯洁的心,他们没有争勇斗狠,没有恃强凌弱。他们的初衷,也只是乐于助人。他们那种呵护生命的心,也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所有的生灵,在油麻地的天空下,总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当秦大奶奶奋不顾身地在水里救出那个南瓜时,她已经把南瓜当成了一个宝贵的生灵而不仅仅是一个南瓜了。
蓝色,是一个朴素却又温暖的心灵港湾。你会甘愿为了这个小小的归宿而努力,为了他,你会做出很多你自己都想不到的事。对于油麻地人来说,它们的归宿,或许就是这一幢幢草房子吧。这是他们共同呵护的家园。试问,难道归宿就是所谓的财富,或是物质上的需求?答案是否定的。难道财富和物质能给你带来温暖,带来快乐?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真正的归宿,会在你颓丧时,给你前进的力量;在你伤心时,给你温暖的安慰;在你失去勇气时,激励着你,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
草房子,就像是一片心灵的净土,是作者向往的精神世界。他没有社会的阴暗,只有明亮和纯洁的一面。尘世的喧嚣仿佛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正是草房子的宝贵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