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童年的秘密心得

2025/09/21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童年的秘密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童年的秘密心得 篇1

假期,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我翻开《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读起来如沐春风,不忍释卷。当放下手中的这本书时,内心感到无比羞愧,自认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可是读过书后我却发现,自己对儿童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的了解却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有一个观点引发了我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蒙台梭利指出: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文中写道:“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自己孩子和学生自发性的活动?

她在书中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同时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由此我想,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积极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通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因为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组成,不同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一定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能力,当然了,此时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保持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助,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形成一定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能力。这样能够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在某个地方被弄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不能再习惯性的用父辈们教育我们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而应遵循教育科学,沿着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精神世界的需求顺势而教。

童年的秘密心得 篇2

记得是1年级的时候,特别讨厌英语听写,因为我总是记不住英语单词,经常听写的时候被扣分,在学校老是被老师批评,回家又被妈妈收拾。我觉得我都快愁的白了少年头。看着听写100分儿的那些同学,我真是羡慕嫉妒恨。我忍不住跟同学诉苦,忘了是谁跟我说:“可以打小抄啊!”对啊,我可以打小抄啊!不过,不能让妈妈知道,不然,妈妈准会把我的小抄撕掉,还准会揍我一顿。

说干就干,在家写作业时,我偷偷摸摸的拿出英语课本,和一张小纸条,抄了起来。抄的时候,我简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妈妈动一下,我就赶忙收起来,等一会,看妈妈没来,再偷偷拿出来,接着抄;妈妈去上个厕所,我又急急忙忙的收起来,以为妈妈要来看我写到哪里了;妈妈去喝点水,我又慌慌张张以为妈妈要来问我还有多少作业……终于把小抄打完了,我就像经历了一场战争的士兵,浑身上下都是软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我郑重的把小抄折了几折,然后放到了我的裤子兜里了。因为打小抄,我的作业写了好久才写完,还害我被妈妈骂了一顿,不过我一想到明天我英语听写会是一百分,我就觉得被骂也值得了。妈妈要洗衣服了,我把衣服脱了,递给妈妈,却忘了我的小抄,结果被洗了。妈妈在晾衣服的`时候,还在问谁把纸放衣服里没有拿出来我只顾着高兴了,随口说了一句不知道。却没有想起来我的小抄就在裤子兜里。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了,催促着妈妈我去上学。妈妈诧异的看着我,摸了摸我的额头,“没发烧啊,那是怎么回事?”我也顾不上反驳妈妈了,只想让妈妈快点送我去学校听写。

盼望着,盼望着,英语课来了,听写的脚步近了,正当我要拿出“我的杰作”做准备时,却发现,杰作不见了!一定是昨天晚上被洗掉了!怎么办?要死了!我急的像热锅里的蚂蚁——团团转,我期盼着,英语听写能够取消,但我知道,不可能。

童年的秘密心得 篇3

童年,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谣,甜蜜而温馨;童年,是一朵美丽迷人的花朵,芬芳而醉人;童年,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大海,宽广而清纯。我的童年是神秘的、诱人的,“秘密”也是一串又一串。

记得在刚刚识字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几本注音图书,有《小马过河》、《唐诗三百首》、《白雪公主》等等,我每次都会读上很长时间,虽然认识的字不多,单单是上面的图画就让我看得不亦乐乎。有一次,妈妈有事外出了,临行前,她嘱咐我要乖乖的,有人敲门不要开,没事做可以看书……说了一大堆之后,才安心的,但又有些顾虑地离家了。

妈妈走后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按捺不住地将我的“宝贝”抱了出来,津津有味的、“咿呀咿呀”的读起来。读着读着,感觉口干了,便光着小脚丫,跑到冰箱前,踮着脚拿了一杯可乐,颠颠地跑回来。可谁能料到,天有不如人意处,就在经过茶几的时候,竟被它的'腿绊倒了,杯子被甩出了老远,饮料也洒了出去。我来不及哭,连忙跑过去,凑近一瞧,哎呀,饮料洒在书上了,怎么办!怎么办!我来不及哭,我心爱的宝贝,那可是我珍藏已久的“古董”啊,我没多想,坐在地上就失声痛苦。就在我把嗓子都喊哑的时候,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洗书。

我想,平时衣服脏了,妈妈不都是用洗衣机洗干净吗书脏了是不是也可以洗干净呢,干脆,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我把洗衣机插好电,接上一桶水,再倒上半袋洗衣粉,把书放进去,调到最大功率。嘻嘻,这一次一定能洗干净,我暗自地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的心是度秒如年,十几分钟过去了,洗衣机停止了运作,打开洗衣机,oh,mygod!我的书!洗衣机里没有了书,只有一堆纸浆。恰恰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这一幕,非常生气,但紧接着又咯咯的笑起来,说:“你这个傻孩子,书是不能洗的,它是用纸做的,碰到水就坏了,以后不准在这个样子了!”

经过这一番教训,我彻底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先问过家长,方可行动,否则后果很“悲惨”。从此以后,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里,成为我永久的秘密。

童年的梦痕,伴我一生;童年的幻想,无知可笑;童年的秘密,久久不能忘怀;童年,秘密,我永远记住你!

童年的秘密心得 篇4

今天,作家许友彬来到我们校园。现在已经60岁的他,脸上依旧充满着活力、朝气。他的笔下依旧有着无限的风光。写出来的东西,都像充满了魔法的窗户,打开它,就能走向我们的`心灵深处。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三年级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写作上的天赋。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老师就会表扬我。我就天天写。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慢慢地开始喜欢看书,精读一些古文。到后来,很多书的内容我忘记了,可是里面的词,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读书的时候也会遇上‘拦路虎’。我会先把它用铅笔圈出来,等把这一章或者整本书读完以后再去查。日积月累下来,我的词汇量越来越大,也就爱上写作。”他的话既在传授他写作的秘籍,也是在告诉我们以后该怎么做。是呀,人人都不可能是单调的,只是你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天分!我不知道我的天赋是什么,但是我一直努力的寻找着。我不一定成为许伯伯那样有名的人,但我会准备着、磨砺着,多读书多积累。

中国的一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次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只有阅读才能成功。

童年的秘密心得 篇5

最近,在学习之余较系统的读了一遍《童年的秘密》。读完此书,使自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我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我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我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将自我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做一整理。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

第一:幼儿生理和心里的发展。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透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及自我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自我坚定地认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变化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特性是主动发展性和多元智力发展关键期。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动性和用心来发展自我,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我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我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我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第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我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第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我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我的身体和自我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我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童年的秘密心得 篇6

我的伯伯很喜欢抽烟,用我们的话说,他就是个“烟鬼”。我小时候总叫他“烟鬼伯伯”。说句心里话,以前我还很佩服他呢!因为他总能“吞云吐雾”。正因如此,才有了那让同伴们捂着肚子笑的事。

那天,趁伯伯不在家,我和奶奶在他的“军械库”里“偷”了几根烟。当然,我们也不也敢多拿,因为如果让“烟鬼伯伯”知道了,免不了一顿骂。

我学着伯伯的'样子,将烟叼在嘴里,可它一点反应都没有,更别说吞云吐雾了。

我又仔细想了想,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伯伯每次的雾都是从鼻子里喷出来的,难怪我叼在嘴里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于是我猛地将烟头一捏,插进了鼻孔。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我用力地呼气,可被堵着的鼻子却怎么也喷不出雾来,为了不破坏这“杰作”——破坏了很难再完成,我只好带着插烟的鼻孔去找姐姐,让姐姐帮我找原因。

我来到姐姐的房间,她正在看书,手上还拿碰上一瓶牛奶。

“姐姐,你看我这是怎么回事,它……”没等我把话说完,姐姐就将满口带有她口水的牛奶全部喷在地上了,然后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怎么了?”我带着满脸疑惑地问道。

“你,你,去照镜子,哈哈……”姐姐仍旧在捂着肚子笑。

我走到镜子跟前,结果自己蹲在地上笑起来,因为镜子里有个“鼻子里插葱”的怪物。

我取下那根烟,这时姐姐走赤来,说:“搞了半天你要我帮你偷烟,就是为闹场笑话?”

“不是,”我争辩道,“我是为了吐雾,”说完,我俩都笑了起来。

后来,这件事成了我俩的秘密,再后来,它成了我童年的秘密。

《童年》中有一句词是这样的:哪个孩子会珍惜自己的童年,懂得珍惜已过了多年……。

的确,人只有长大后才懂得珍惜童年,不管你的童年是悲是喜,它都是你最宝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