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难点
让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说一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3.火眼金睛辨对错
完成书上自主练习第7题,学生自主判断计算对错,不对的题改正过来。
(二)综合练习
第三题是判断商的位数的题目。练习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商是几位数及上的最高位的位置,并说明理由。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后进行计算,并且把每组的两道题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有初步的感知。
1.亚洲几个国家的陆地面积
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9601908030
(1)的陆地面积约是巴基斯坦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一级枣有90千克,二级枣有170千克,三级枣有230千克。
(1)一级枣每装一箱,能装多少箱?
(2)二级枣每装一箱,需要多少个箱子?
(3)三级枣每装一箱,12个箱子能装完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再来计算。第3问,学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只要有道理都可以。
3.面积为的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平均每平方米小麦大约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氮、磷、钾各多少克?
先让学生弄懂题意,再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你还了解哪些农业知识
自主练习9:先自已完成。集体交流,说己的想法。这道题是提高学生试商能力的练习题。练习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然后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试商能力的目的。
4.一条路长,已经修了,剩下的每天修,大约还需要几天修完?
5.有橘子,平均每装一箱,需要准备多少个箱子?
三、趣味练习
6.估一估,连一连,商是几位数。
800÷40716÷70850÷5097÷40
120÷60526÷40630÷60510÷90
7.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多少?(巩固练习)
30×()<20660×()<41750×()<36890×()<57580×()<64170×()<613
板书设计
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960190803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四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学具:把第5页例3的图,制成“人物”可以灵活摆放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第5页例3的图(删去图中的人物及话语)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
(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教师边用人物图片演示边讲述,最后把小明的人物图片放在医院旁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们能告诉他怎么走吗?
(2)请一名学生描述行走路线,教师在图上根据他的描述移动小明的人物图片,当学生的描述不明确时,教师就故意走错,迫使学生调整描述的方法和语言,逐步让学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谁能再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
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
(2)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路线在图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据描述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学生自己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路线问题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教师边用人物图片演示边讲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图片放在例3的图中的位置),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学生可能会猜: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学根据扮演小明的同学的回答,在图上演示行走路线。
三、巩固练习。
1.第5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
(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8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线路。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到动物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再次到动物园游玩,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吗?
2、揭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
三、达标训练
1、我来当导游:通过下面的路线图说说从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进的?途中经过哪些地方?
2、从动物园向( )走到电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宫。
3、从火车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从游泳馆向( )走到图书馆。又向( )走到医院。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0 5-7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桃子)那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萝卜)今天,小白兔和小猴们结伴到野外采摘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你们瞧。(投影出示例题情境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只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3只小猴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
3、(1)求“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6÷3=2
(2)求“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0÷3=?
二、师生探究。
1、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1)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试一试:0÷4= 0÷9=
(3)从刚才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卡片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2、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产鸡蛋306个,你能计算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吗?
(2)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①300÷3=100,6÷3=2,100+2=102
②用竖式计算:
③上面的竖式一般这样写:
3、试一试。
(1)投影出示:480÷4 350÷5
(2)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3)学生列竖式计算。
(4)反馈交流:你发现这两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直接口答,得出结论: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交流评析。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改错。
(2)反馈交流,说说错的原因。
四、应用质疑。
1、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3=0(个) 306÷3=102(个)
0÷4=0
0÷9=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2、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该怎样列式?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4=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2、指名回答。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4、学生尝试演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5、反馈评议。
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教师适时提问: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6、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
7、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三、巩固反思。
1、试一试。
(1)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改错。
(2)交流反馈。
四、应用质疑。
1、谈话: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2、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板书: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千克)
答: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108千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2、体会单位1是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填空:四分之一写作:,十分之三写作
读作读作
2、“”表示。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试一试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黄花:
长方形:圆: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让学生展示自己圈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3、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相同的分数,如果对应于不同的“整体”,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分数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懂得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