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2025/09/2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篇1

闪光点:

围绕自主学习提示引导学童自主学习,并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全班汇报,这样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童的学习积极性高,举手发言特别踊跃。从作业的完成情况看,学童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有了提高,如,课后练习中,瑞恩做了哪些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95%的孩子能够从文章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且用文章中的词句简练地概括事件。

遗憾点:

课后有一道习题:你应该向瑞恩学习什么?如果你见到他,会说些什么?这是一道开放题,有的孩子只答了一问,有的孩子叙述的文句有病句。

改讲点:

在课后复批时,指导学童用序号①②标示答案,免得漏题,养成按照答题格式作答的`良好的习惯。二是严格要求学童按照写作的标准对待阅读题,文句要写通顺,写过之后读读改改。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篇2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梦想”想要的揭示的不仅仅是本文作者的小瑞恩的梦想,同时还要让同学们有一个拥有“梦想”的意识。有了梦想才有奋斗的目标,也是因为了梦想,我们有了更多了动力去坚持做好一些事情。所以在教学中,同学们的梦想很丰富也很多彩,可能在有些人的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他们知道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梦想,他们有那个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长大后想当总统”,他说,“维护世界和平”。放眼望去当今时局,我们理解,这是一个和平使者的雏形。“想要当篮球明星,所以每天不管多忙,都会打半个小时的'篮球”。我不知道他以后的命运如何,但是我知道,他能收获很多·……

同学们拥有梦想,那么我们今天的主角呢?他又拥有什么样的梦想,有了这个梦想,他又是怎样让这个梦想实现的?通读课文后,关于瑞恩梦想实现过程的句子,同学们都能找到,并作出出色回答。加之六岁孩子对梦想执着的语气之坚的把握上也是不错的。其次在这个梦想的实现道路上。瑞恩又是做了了哪些,让他的梦想得以以如此快的速度实现。在这个过程上,很多同学是能明晰这条实现之路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努力培养的素质。所以在我添加的非洲生活状态的图片呈现之后,同学们似乎都若有所思,这时的他们更能理解瑞恩的梦想的力量之大。

最后的版块:当瑞恩踏上非洲的土地后,他是怎样一个心情的把握上,同学们基本能读懂,并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瘦小的瑞恩方且有这么执着的梦想,并努力实现着,那我们呢,我们的梦想该怎样?值得我们深思。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开始上课前,让同学们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快速浏览等多种读书形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几遍之后,对于略读提示中提的两个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学生能很快找出答案,我适时提问:“瑞恩有没有令你佩服的地方?”学生都争着举手回答,有的学生会结合自己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说出瑞恩让其敬佩之处。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会初步在脑海中明白“梦想的力量”中的“力量”有多大。最后出示“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如此大的力量”有哪些方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但在交流了前面几个问题之后,学生基本能说出力量之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此次教学本篇课文,在早读时就让学生读了几遍课文,上课流程明显比读的'少的课文要流畅得多,学生理解也到位,所以语文教学还是要重在“读”!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篇4

本文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加拿大6岁的男孩,要为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能创造出奇迹。

故事充满了浓浓的爱心,善良的.小瑞恩令我们倍受感动,故事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设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考虑到要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积极设置平台给学生充分地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赏析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篇5

《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只有一个课时,长长的一篇课文,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不简单,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我围绕着“梦想”与“力量”两个主题展开。让学生质疑,整理为四个问题:

1、谁的梦想?

2、什么梦想?

3、怎么实现?

4、梦想有什么力量?

在这几个问题中,第三、四个问题应该为高潮部分,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没有当机立断,反而在第一、二个问题上耽误了很多时间。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把握住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瑞恩的年龄,瑞恩梦想的伟大,最初有梦想时的执著,瑞恩为了实现梦想的努力和坚持,要是能把这个理解了,梦想的.其他意义也就迎刃而解。

接着就是让学生谈一谈小男孩的梦想感动了谁,其实这就是在理解小男孩的优秀品质,在对第一部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体会,明白梦想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唤起爱心,增进友谊、带来希望等等。这样在写好交流之后再来读重点句:“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此刻,我相信这是发自学生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然而,因第一部分的失误,造成学生后面的理解不够深入。

我再次认识到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依托文本,简化教学程序,让学生思考的点少而精,保证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展开思索与讨论。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篇6

《梦想的力量》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在本堂课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了课前预习和课外拓展。考虑到课文较长,一节课难以上完。我就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扫清了生字、词障碍。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他们难以想象和了解非洲人民缺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事物和水,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甚至面临着死亡的.苦难,这理解起来很费力。因此,我课前让学生搜集非洲的一些资料,对非洲人民的生活有个初步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瑞恩梦想产生的原因,结合文中老师的话来感受非洲孩子生活的不易及水的重要性。

二、由主线问题入手,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一课时教完,而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我尝试着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文内容内化为几个相关联的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瑞恩的梦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梦想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是:部分孩子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前查阅资料的学生也不多,学生参与意识不是很强。这方面还要加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