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2025/09/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海滨小城》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屏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设计理念:

1、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我想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在设计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

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句子: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⑤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这些树都是亚热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⑥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⑦齐读第四段。

4、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五、六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

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⑶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5、学后交流,检查自学。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你通过自学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板书:榕树大,树叶密)

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密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阴的公园,你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2)“人们把街道……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板书:清洁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过沙滩吗?在沙地上走过吗?那是怎样的感觉?(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也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6、齐读第五、六段。

7、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第一句)。

2、由此可见,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好,教师布置一个作业 ,请大家用一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在江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家乡苏州,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

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美丽 沙滩(动静结合)

海滨小城

整洁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讲给别人听。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4、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设计理念】

致力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品质;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内化语言,在读中感悟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以趣激情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板书课题)“滨”是什么意思?(水边)那么,海滨就是海边。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的就是海边的一座小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描写了哪几处景物?

三、质疑问难,独立思考

1、生自由质疑并引导学生从读懂写景文体应掌握的'方法上质疑:景物有何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

2、生独立读书思考.

四、作学习,交流讨论(分成五组)

五、报成果,升华提高

生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六、总结全文,内化运用

1、交流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讲给同学(家长)听。

(板书设计略)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4-6自然段,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能尝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并尝试着写一写。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播放海滨小城的视频。

2.找到文中关键句感知海滨小城。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走进4-6自然段去欣赏小城的美!

二、学习第4自然段,找到关键句。

学习提示:默读第4自然段,圈一圈作者描写的事物,思考:作者写的哪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同桌合作交流)

(1)交流圈画了哪些事物?抓住特点:树多

(2)作者写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抓住特点:叶香,指导读。

(3)你还从哪感受到了美,”凤凰树开了花……”抓住特点:花美,指导读。

(4)指名接读,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找出本段关键句。

(5)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关键句,谁来说说什么是关键句?

(6)看看小海鸥怎么说的吧?出示微课。

(7)小结:看,作者用第二句写庭院树的种类多(树多)!第三句写庭院树的叶香,第四句写庭院树的色美,都是围绕第一句小城庭院树多这个关键句来写的。

(8)写法总结:我们平时就可以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平时练笔时,也可以试着通过不同方面去围绕一个意思写。

三、合作学习第5、6自然段。

1.学以致用:那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意思的关键句一般在哪里能找见呢?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找找5、6自然段的关键句吗?

2.小组合作:围绕关键句,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交流汇报:第五自然段公园的美

(1)哪些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园的美?榕树。

(2)作者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比喻,把...比作...

(3)你感受到了什么?

(5)读出榕树的茂盛

(6)坐在这样的榕树下休息,感觉怎么样?

交流汇报:第六自然段街道的美。

(1)小城街道怎么样?细沙铺成

(2)你在沙滩上走过吗?什么感觉?读出来。这样的路也只有海滨小城有。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小城街道还有什么特点?干净。干净到没有一片树叶。

写法总结:围绕关键句展开写的时候,我们还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

(4)感情朗读:(配乐读4-6)作者围绕关键句子展开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一起走进作者的文字,去感受小城的美!

总结:作者通过围绕关键句、抓事物特点展开来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滨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美。从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写作小窍门呢!

1.描写景物要围绕一句话写。

2.要将景物写具体。

3.选取的景物要有代表性。

四、迁移运用、当堂练习。

过渡:大家是否能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了呢?现在是到你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秋天的田野里一片迷人的景象,稻谷、高粱、玉米、葡萄、

苹果、柿子、梨子、石榴、桔子。

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也能做一个有心人,用今天学的方法“围绕关键句,抓事物特点”,去读更多的美文!用文字留住更多的美。老师给大家推荐下节课继续欣赏海滨的美!

五、作业

1.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

2.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19 海滨小城

庭院——树多 叶香 色美

公园——榕树 石凳 美

街道——细沙铺成、干净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 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 棕 银白 白 灰 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 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 ”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 )”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 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 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篇6

一、课文特点

这是一篇写景文章,课文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绘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景色,是按不同的方面连段成篇的。

二、教学目标:

1、使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思想感情。

2、学习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景色写具体。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仿照一段写法写一段话。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神奇的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17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是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A(1-3)海滨的景色。B(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了颜色的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我了,都不去理睬,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分读(要读出海滩下的宁静与喧闹)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句子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花了,开昨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

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你的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花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的树叶长得(),

可以(),()。树下(),每逢(),()总是()。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六、板书设计:

蓝棕银白

海滨大海白灰金黄

(1-3)沙滩贝壳寂寞

海滨小城船队喧闹赞美

小城庭院树多热爱

(4-6)花园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