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草原教学设计

2025/09/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草原教学设计(精选8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草原教学设计 篇1

二.复习字词:

草原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思读中绘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草原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歌声飞扬激情引领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新课)

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二、配乐读文,再现草原

1、师配乐读文。提问: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儿?

(相机板书:景色美生活美)

2、草原的景色美,生活也美,相信同学们读得会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并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可以说字的结构,组词,换偏旁等方法识记字形)

4、汇报检查

1)大屏幕出现生字,生读,并说说记忆方法。

2)多音字“撒”(可以请学生回忆前面那篇课文曾出现过?《父亲的菜园》中读成sā 撒尿,本课读sǎ)

3) 读一读本课的生字。

5、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你愿意把生字带回到课文中吗?(找生读课文)

三、图文并茂,置身草原。

1、师:一篇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这篇文章的题眼,从这首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草原景色美丽),我们就用一双双发现的眼睛看看这美丽的景色。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绿草彩蝶碧水骏马牛羊毡包

2、过渡:这些优美的词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大屏幕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谈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什么?小组内交流。

(学生:想到了大草原上风儿把绿草吹动,好像一层层麦浪,蝴蝶展翅飞舞,彩云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聆听鸟儿的叫声,好像置身于仙境。)

3、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看来,草原除了美丽,更给我们梦一般的美景,让我们感觉到草原不仅美丽,更富有神奇的色彩。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草原)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心中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并且老师把它们绘制成一幅幅画面,你们想看么?(点击词语展示美景边介绍)

(师:风吹绿草好似麦浪,彩蝶纷飞花争艳,一湾碧水映斜阳,水清草美育牛羊,绿色的海洋泛波浪,春光万里美如画,遍地花朵迎朝阳,百鸟齐唱草原美,彩云朵朵染碧天)

多美呀!1975年作者火华来到锡林郭勒草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草原,一下车,就被眼前景色惊呆了,蓝天白云下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夕阳西下,一顶顶蒙古包上空炊烟袅袅,火炉上奶香阵阵,草地上歌声嘹亮,怎能不让作者浮想联翩呢!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动心情吗?你能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吗?回顾全文,你有什么地方要与大家说说吗?(引出下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突破难点,畅游草原

1、师:“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美丽的家谁不爱,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更爱自己的家,他们自己当了家作了主,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使家乡更加多彩。想当年是凄苦的马头琴声伴随他们四处漂泊,地主、王爷逼死他们的亲人,夺去他们的牛羊,苦难和泪水让他们流浪,鲜血染红了绿草地。复仇的决心令他们催动骏马奔向红旗飘扬的地方,是毛主席,我们的党给了他们雄鹰的翅膀,让他们拔起刀枪消灭恶狼,让草原再现蓝天绿草,牧民们看是幸福的明天,他们要让苦难的草原变成欢笑的海洋。所以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美景。

是小学教师必备精品教学资料网站,其内容丰富,备受小学教师的青睐!

(出示现在的草原的风光和现代化的设施)

2、师:仔细看,这就是你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草原张开了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在座的老师们也想去游览观光,想请你们这些草原的小主人做导游,你打算介绍自己的家乡的哪一方面?

(草原知识拓展,可以介绍风景、特产、还有食物等,也可以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

3、请出勇敢而又热情的小导游,带我们共同畅游美丽的草原

五、不忘草原,诗歌拓展

这一趟草原之旅,老师不仅欣赏到了草原的风光美,还看到了草原的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师:出示关于草原描写的诗句,草原儿女爱自己的家,用诗歌的形式向人们传颂着草原的美,(大屏幕出示,师生共赏)。相信我们的家乡明城,也会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课下我们这些小诗人用笔把我们的家乡描绘出来,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板书: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景色美

绿草 彩蝶

碧水 骏马

牛羊 毡包

生活美

诗歌欣赏:

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四)

家乡的牧场

家乡那片广阔的牧场

是我心中深情圣洁的蓝天

吃着母亲乳汁长大

喝着芳香奶茶长大

听那甜甜的歌谣

伴着与我同年的马儿羔羊

深情圣洁的牧场啊

给了我多少童年的美好回忆

梦中常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情深牧场

家乡那片广阔的牧场

是我心中深情圣洁的蓝天

父爱把我扶上马背

娘亲给我多少期望

广阔牧场给了我开阔的胸襟

深情牧场给了我多少勇敢力量

家乡牧场是我生命摇篮智慧的源泉

永远忘不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圣洁牧场

草原教学设计 篇3

一、情感目标:

初步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技能目标

1 、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2 、在即兴编配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个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七度音的演唱歌曲曲调的创编

五、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挂图伴奏乐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风和日丽、绿草如茵。想去的孩子请轻轻的闭上眼。

生:做好准备。

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小伙伴携手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那里绿草如茵,天湛蓝湛蓝的,朵朵的白云悠悠的飘浮在天空中,牧民们在这里悠闲的放着牧,牛羊成群。往远处望去有一个美丽的大毡房,有一个可爱的穿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向你和你的小伙伴招着手,好像在说:“来吧,快来我家吧,快来我家做客吧。”这时,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走向了这个美丽的毡房,走进去后你们发现这里真的是很漂亮,各种各样的民族装饰品,当你们正陶醉在这些精美的物品中时,耳边突然穿来了一首悠扬的歌曲。此老师播放《草原上》的录音。听完后给学生1分钟时间静静的感受。

授新

1 、聆听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 、师挂出挂图,请同学们讲一讲你平时所知道的关于草原的知识。结合刚才的感受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讲的同时师一直播放歌曲录音,让歌曲一直不断的在播放,给学生营造一种草原广阔的感觉。

3 、再次聆听教师范唱,要求学生仔细的聆听,可以轻声跟教师哼唱。

4 、请学生有‘走’和‘跑’来演唱歌曲,让学生首次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

5、尝试演唱歌词,注意哪些字唱的长一些哪些字唱的短一些。另外提醒学生注意歌词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一副画面。

6、师生一起配合演唱歌曲

师:蓝天

生:高

师:阳光

生:照

师生:草原好热闹

师:马儿

生:跑

师:羊儿

生:叫

师生:这里风光好

第二段相同

7 、师:们有没有发现在演唱歌曲时有一些字唱的短一些有一些字唱的长一些,你们可以告诉我是哪些字吗?请举手回答

生:回答

师:他们是怎么唱的呢?

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把这些唱的短一些的音叫做四分音符,把唱的长一些的音叫做二分音符,刚才我们也用跑和走来演唱过了。你们发现没有,四分音符后面有没有尾巴?二分音符后面又有没有尾巴?

生:回答

8 、师:草原上有哪些动物呢?如果请你用乐器来表现它们,你会选用什么乐器呢?为什么?

生:回答

9 、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XX XX|XX XX|

七、创编活动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师:今天所有的子表现都非常好,可是老师觉得要是你们可以完成下面这个任务的话,今天的你们会玩的更开心的想来完成这个任务吗?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到5个孩子一个小组。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为歌曲创编讨论,要求要有草原的特色,让我们一看就知道你要表现的是草原。

3、师生讨论蒙古草原的舞蹈动作最有特色的是什么?提示:骑马的动作

八、总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蒙古族歌曲和编创蒙古族舞蹈你们了解到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生:爽朗豪迈的

师:既然你们体会到了,请你们用这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草原上》

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做着骑马的动作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草原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感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歌的魅力。

难点:了解草原民族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提问:你们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

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我们在小学阶段曾经欣赏过的歌曲。它表达了蒙古牧民为自己生长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听着这首悠扬的《蒙古人》,我们又一次进入了音乐的王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由、舒缓的'心境,去领略草原那独特的民俗,去倾听蒙古族那跳动的音符。让我们现在就走进音乐的世界,开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二)新课教学

1.简介内蒙古

提问: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

师生总结: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总体而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同时,蒙古人的历史充满了苍凉、悲怆的艺术之美,这些特点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2.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长调《辽阔的草原》的音乐,请学生聆听并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情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思念爱人,担心爱人像辽阔草原上的泥沼一样难以捉摸。

这首歌曲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在多处出现了装饰音。这种旋律形态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字少腔长,节奏自由而悠长,是蒙古族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

3.介绍长调

提问:根据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大家思考长调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长调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过程当中,触景生情,即兴创编而成,无垠的草原,广袤的苍穹,养育了长调,我们不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没有任何现代通讯设备的条件下,来长调来述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是最好的方式了。演唱长调是自由的、即兴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儿有不同的演绎。“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老师在20世纪50年代她也带着这首歌曲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再次聆听

聆听宝音德力格尔的原声回放,提问:为什么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长调具有舒展悠长的旋律,节奏自由,恰当的表现期盼和美丽的遐想,善于表现辽阔草原的意境。用长调来表现辽阔的草原,不仅与音乐特点有关系,而且跟长调产生的根源也息息相关。《辽阔的草原》是“长调”的典范之作。

5.分析长调的演唱技巧

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长调有其特殊的演唱技巧,与平时我们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生总结:气息绵长,有颤音,这种颤音在蒙古族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是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

6.哼唱歌曲

教师范唱,请大家跟着一起哼唱这首内蒙长调,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场景。

(三)巩固提高

欣赏《嘎达梅林》,与《辽阔的草原》进行对比欣赏,思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四)课堂小结

蒙古族的歌曲悠长、亲切,沁人心脾,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共同了解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音乐文化。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关注民歌,多听、多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五、板书设计

辽阔的草原

长调: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字少腔长

短调:句幅较短、节奏整齐、字多腔少

草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

1、在我国内蒙古有一个美丽的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那里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欣赏那里的美好风光吧!

2、板书课题,教师简介锡林郭勒大草原。(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介绍锡林郭勒草原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文路,找出重点词广阔美丽、欢腾。)

二、 细读课文 理解感悟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美丽的?并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划下来。(设计意图:“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2、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 草:

A.“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①闭眼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

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睁开眼睛,谈谈你的感受?②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③你还能从哪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设计意图:把文本的对话与延伸的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的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B.“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就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

C.“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②草不仅高,你还感受到什么?

③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会是什么样子?

(2)湖水: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

的七彩光芒??”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就像一块块神奇的宝镜镶嵌在一望

无际的草原上,想象它不仅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

(3)野花: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不单单有这些种类的花,还

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③在青翠的草地上,就是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4)师引导总结本段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后描写了清亮的( ),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设计意图:分别领略了草、水、花的'美丽后,再引导学生总体回顾本段,从部分回到整体,广阔美丽的草原整体印象再次印入脑海,加深印象。)

3、再读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试背第二自然段内容。

4、指名分别来背(板书:野草、湖水、野花)

5、小结过渡: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

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6、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①默读3、4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小结:看,你们抓住了重点句“??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

③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就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里欢腾热闹的场面吧!(课件播放草原欢腾的景象)

三、拓展创新 发挥想象

1、看了这段录像,再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2、你们说的好极了!看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做一个草原人,要把草原当作我们自己的家,而事实上,这广袤、美丽、生机盎然的草原的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怀一起来当小导游向人们介绍这草原的美景。(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既使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

四、作业设计: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回去思考,创作一首草原新歌。(设计意图:从而既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使学生产生热爱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草原教学设计 篇6

一. 歌曲导入:

草原教学设计 篇7

三. 正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