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动物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动物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动物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加强对1—10的序数的认识。
2、能按照不同的方向辨别序数。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排排队"。
教师请10名幼儿排成一队,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向报数。
教师:窦家豪小朋友排在第几位?
从左边数第几位是谁?
从右边数第几位是谁?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辨认空间序数。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大家看看画面上都有谁啊?
楼房一共有多少
每一层有几间房间?
都住着哪些小动物?
每个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间?
小结:引导幼儿竖向分辨第几层,横向分辨第几间,能够准确分辨空间序数。
3、分组游戏"水果迷宫"。
教会将幼儿分成两组,给每组幼儿分表格一张和一套水果贴纸,让幼儿按照指令将贴纸粘在指定的位置,看哪组的幼儿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教师:请幼儿把香蕉放在第3行、第四列的`格子里。
请把草莓放在第一行、第八列的格子里;
......
小结:加强幼儿对行和列的概念的理解,使幼儿能准确辨认空间位置。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5把小椅子,请3名幼儿随意坐在椅子上,然后教师随机提出问题,如:有几把小椅子,椅子上有几名幼儿,第几把小椅子是空着的,xx小朋友坐在第几把椅子上...其他幼儿回答。
幼儿园动物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境引入课题,带宝宝们去动物餐厅吃美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参与比较数量多少的活动。
2.能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两组物体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3.知道用重叠、并放、连线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鱼、老鼠图片、花生、纸杯、水彩笔。
2.资源包材料:操作卡《请朋友吃一吃》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一一对应比多少。
1.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结伴去餐厅,观察比较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的数量,判断多少。
2.到餐厅就坐,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椅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3.分发杯子喝水,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杯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小结:判断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和少,用添1的方法可以是相差1的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判断一整盘鱼和所有猫的数量关系。
小结:我们可以每一只小猫从盘子里拿一条鱼,这样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就能判断鱼和猫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二、幼儿两两合作判断5只老鼠与4颗花生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完成操作练习,巩固用去1、添1使两组物体相等的方法。
1、幼儿完成《请朋友吃一吃》的练习,指导语:请你用连线的方法使每只小蚂蚁吃一粒豆子,并比较蚂蚁和豆子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想个办法让每只小蚂蚁吃上好吃的豆子吧!
2、相互检查、评价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多次进行匹配活动后,认识并理解了相关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中能够确定两组物体数量说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并掌握了使两组数量不相等的物体变得相等的方法,目标基本达成,我的小结不够全面。
幼儿园动物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边念儿歌边做小动物模仿操,提高幼儿上下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
2、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做动物模仿操的兴趣。
3、感受做动物模仿操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会念《小动物来做操》儿歌。幼儿对小猫、小狗、小鸡小青蛙的特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有秩序进入场地。
2、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儿要整齐的进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儿要整齐站好队!
3、练习走圆;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姿势走圆。如:走走、跑跑、跳跳,学习大象甩鼻子走,青蛙跳,鸟飞等。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念儿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认真听听,听到了什么?然后跟着老师学学这首儿歌,看看谁能最快学会这首儿歌。
2、教师完整朗诵念儿歌。
提问: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呢?(帮助幼儿记住儿歌,以便幼儿能更快学习儿歌)
3、幼儿学习念儿歌。
4、幼儿学习小动物模仿操。
这首儿歌老师还配了动作,想看吗?那请小朋友仔细看看,看看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5、教师分段示范讲解,帮助幼儿学习动作的.要领:
《小动物来做操》来来来,来来来,小动物,真可爱。小花猫,喵喵喵,伸伸懒腰,喵喵喵;小小鸡,叽叽叽,找到虫儿叽叽叽;小鸭子,嘎嘎嘎,摇摇摆摆,嘎嘎嘎;小青蛙,呱呱呱,跳上跳下,呱呱呱。
提问:好看吗?那你们想不想学习呢?那我们慢慢认真的来学习吧!
6、教师分段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帮助幼儿记忆、模仿和学习模仿操的动作。
7、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学习模仿操,激起幼儿学习操的兴趣。每次结束每一小段操后,要求幼儿还原自然站立姿势。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幼儿园动物教案 篇4
对象分析:
1、中班幼儿已经知道了音乐的节奏性,会跟着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但对于音乐轻与重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认识到轻与重的不同,并且能够很容易的表现出来,特设计此活动。
2、技术基础:中班幼儿已经认识奥尔夫打击乐器,并且会使用。
活动准备:
截选过的音乐、PPT、女巫的解药、乐器(三角铁、铃鼓、木鱼、小鼓)
(补充说明:截取的音乐,既能表现动物们的特点,又能清晰地表现音乐中的轻与重)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音乐中会有轻与重的区分,知道其代表不同的意义。
2、幼儿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小乐器表现音乐的轻与重。
3、幼儿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首音乐,在活动中玩的愉快。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准备去森林过狂欢节)
本来今天森林里动物们在过狂欢节,小朋友们计划一起去森林里玩,但老师早上去森林发现了女巫给森林施了法术,让我们看不见小动物,只听见声音……
如果想和动物们一起过狂欢节,女巫答应让我们听小动物们的声音,但必须表演出来……
二、师幼共同欣赏音乐。
老师播放《动物狂欢节》,幼儿跟着音乐随意舞动,享受音乐很欢乐。
当音乐停止后,老师问小朋友这首音乐怎么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喜欢这首曲子吗?……
老师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说己的感受与想象,小朋友们各自发言,并且用肢体语言表达。
三、分段欣赏,并用乐器表现。
1、教师让幼儿分段听音乐,重新回忆刚刚自己根据音乐讲述的故事。并描述这段音乐的特点(引出轻与重)
2、给幼儿发乐器,老师带领幼儿如何表演音乐的轻与重。点出当音乐弱的时候,幼儿轻轻敲击乐器;音乐强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用更大力来敲击小乐器,说明声音变大,表现的情感和故事也不一样。
(备注:发乐器每个小朋友只能拿一个,排队拿,如果幼儿不喜欢某种乐器,老师做工作,让和其他幼儿换,或者说服并夸奖幼儿)
3、重新播放音乐,表演给女巫;女巫同意让他们找解药……
四 、开展游戏“找出女巫的解药”。
游戏规则:
1、 请一位小朋友暂时回避,女巫使者出现把解药藏起来,其他小朋友和老师都已经被施了魔法,不能说话只能动。
2、回避的那位小朋友进来找解药,其他人只能通过敲击自己的小乐器进行指挥。
3、当小朋友靠近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大,当小朋友远离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小,直到找到解药。
4、游戏进行三次,把三种颜色的解药都找到就能,解开魔法。(女巫的使者让配班老师扮演,藏解药根据幼儿寻找情况,难度不断增加)
五、解药找到,森林魔法解除,大家一起去森林里玩。
播放音乐,小朋友敲打着自己手里的乐器,随着节奏下场。
活动延伸:
幼儿在了解了音乐具有轻与重后,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声音的轻与重,并讨论是否喜欢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大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小声音。继而给幼儿上有关声音的社会常识。
活动:
1、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更加又想去参与到欣赏音乐中去,继而感受音乐的轻与重。
2、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让幼儿发言和肢体表演,大胆展示自我,利于幼儿语言以及性格的良好发展。
3、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表现音乐的轻与重,幼儿更有兴趣,并且能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动物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饲养、照顾小动物,产生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能对不同的小动物产生好奇心,积极的与同伴分享交流饲养经验,创造性的进行表征记录。
3、会与同伴相互学习,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活动准备
每人带来一种小动物并有一定的饲养经验、两人一份记录表、水彩笔
重点难点
重点:能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探索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难点:在积极的与同伴分享交流饲养经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表征记录下与同伴协商的交换小动的事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互相观察、交流带来的小动物,激发它们对不同小动物的兴趣和喜爱。(幼儿自由交流:这些小动物都是谁?长的什么样?自己在家里是怎样照顾它们的?)
二、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的介绍自己是怎样关爱和照顾动物朋友的。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饲养小动物的方法,帮助幼儿互相学习和了解不同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2、引导幼儿讲述饲养小动物是有趣的事,并以互相提问的方式,相互学习了解关于小动物的各种知识,体验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为我们带来快乐的情感。
三、鼓励幼儿积极的、有礼貌的.与同伴协商交换小动物,激发幼儿喜欢与不同小动物交朋友、愿意关心爱护不同的小动物的情感。
四、引导幼儿与交换了小动物的小朋友一起商量着,把自己的小动物需要怎样照顾和对别人的嘱托创造性的记录在表格上。
1、引导幼儿分析表格的使用方法,鼓励指导幼儿创造性的表征记录。
2、引导幼儿交流介绍自己与同伴的记录内容,激发幼儿要更好的照顾爱护动物朋友的情感。
活动结束
请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照顾新的动物朋友,并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在幼儿园随时与同伴进行交流。
幼儿园动物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幼儿能够初步认识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六种颜色,准确分辨六种颜色;
2﹑能够按照听到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操作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初步掌握序数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动物的家在哪里”教师两套大的操作材料。包括:一张有三种颜色、两层楼的`楼房,小动物六只;一张有四种颜色、三层楼的楼房,小动物十二只。
2、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和紫色的“颜色小精灵”。
活动过程:
一、“颜色小精灵”来啦:
完成目标:初步认识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六种颜色。
1﹑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小精灵,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颜色小精灵又到我们班上来啦,我们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和他们打招呼!”
2、认识橙色
师:“颜色小精灵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橙色小精灵,让幼儿认识。
3﹑认识紫色
师:“颜色小精灵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紫色小精灵,让幼儿认识。
二、动物的家在哪里?
完成目标:初步掌握序数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1﹑分清楼房颜色
师:“今天,不仅有许多颜色小精灵来和我们玩,还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
出示挂图,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然后协助小朋友用“XX住在X色的房子里”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2﹑分清序数第一、第二。
师:“我们来看看,这栋楼房有几层呢?”“小青蛙住在第几层?”“大象住在第几层?”
3﹑综合运用
协助幼儿正确地说出动物住在哪里,如:“小青蛙住在一楼的红色房子里。”“大象住在二楼的蓝色房子里。”
三、大家一起来,分清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完成目标:大胆地进行操作,体会动手的乐趣。
1、你说我做
教师或小朋友可以自由的把小动物放在不同的房子里,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让小青蛙住在二楼的紫色房子里。”“我让小猫住在二楼的蓝色房子里。”
2﹑我说你做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的口令,按照教师的要求把小动物放在规定的房子里,如:“小猫住在一楼的紫色房子里。”“绵羊住在二楼的绿色房子里。”
四、延伸
把操作挂图放在活动区,让孩子继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