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艺术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艺术的教案 篇1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我国传统的戏剧脸谱,感受戏剧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的美。
2.体验自己动手绘画脸谱的乐趣,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3.养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态度。
二、准备。
1.课前欣赏京剧《五台山》。
2.脸谱剪纸作品6-8幅,京剧音乐CD。
3.各色油彩,毛巾,调色碟,围裙,袖套,镜子。
三、过程。
(一)、欣赏活动。
1.幼儿边听京剧音乐,边自由欣赏各种脸谱作品。
2.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中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着重引导幼儿注意色彩中色块的`表现,图案中对称花纹的表现,造型中角色表情的表现。
(二)、 操作活动。
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两人一组,共用一套操作材料,互为同伴设计一幅脸谱。(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要把油彩涂到五官内。
2.巡回指导。(1)引导幼儿大胆用色,创设花纹,敢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意愿。(2)提醒幼儿运用对称、夸张的手段进行表现。
三、评价:
1.幼儿先自选自述脸谱作品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
2.老师点出幼儿作品中对称图案,夸张色彩,精彩造型的特色表现。
四、延伸活动。
幼儿把脸上的油彩印在宣纸上,让全班幼儿互相参观、欣赏。
艺术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春雨的声音,理解小雨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欣赏教师演唱,学会用轻轻的声音演唱“沙沙沙”和种子“在说话”。
3、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沙球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摇动沙球,并提问:
师: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二、欣赏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师: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在说些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跟唱歌曲,提醒幼儿在“沙沙沙”处和种子“在说话”处用轻轻的声音演唱。
三、表演歌曲。
(1)教师启发幼儿尝试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鼓励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表演完毕后互换角色。
四、音乐游戏《猪笼草》
师:春雨沙沙沙,种子发芽啦!春雨沙沙沙,种子长大啦!一只小飞虫飞过来找吃的东西啦,小飞虫你可别吃我们的种子呀!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别着急猪笼草正在等着小虫子呢?(游戏开展1-2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在设计时将幼儿当成一粒粒的小种子,加入了很多生活中的情境,如把种子一粒粒种到泥土里、盖土、喝春雨、翻土、开花、结果等。幼儿在这些情景中一遍遍的.学唱歌曲。将原本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在活动中我通过给幼儿盖土、喝春雨时的身体接触,将师生互动变得轻松、愉快,表现出了春雨与种子的亲密关系,使目标得到了较好地实现。两粒种子出土后一起快乐的生长,使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得到了实现。
对于整首歌曲来说,由于没有更有效的利用图谱和动作的记忆,因此在后半段歌曲的演唱时,幼儿还是需要老师一起唱。而且“哎呀呀,我要。”最后拖得太长,我在课前没有灵活地做处理,将尾音减少两拍,可能效果会更好。
艺术的教案 篇3
艺术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术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艺术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X。X”的节奏。
2、尝试创意地纺编歌词。
3、跟随鼓声节奏做走、跑、跳、踏等不同的动作。
活动准备:
1、歌曲:《我是一个小木匠》
2、鼓、录音机、录音带。
3、“认知游戏”:《雕刻师傅》
活动过程:
1、请
幼儿先跟随老师“X”的鼓声节奏走步,再跟随“”的鼓声节奏跑步,最后再随着“X。X”的`鼓声节奏踏跳,让幼儿通过动作感受其不同。
2、播放歌曲,请幼儿跟随旋律踏跳。
3、教唱歌曲《我是一个小木匠》,并表演动作。例如:唱到“一个铁锤”时,则举起右手做用铁锤状;唱到“两个铁锤”时,则举起左手做用铁锤状;唱到“三个铁锤”时,则抬起右脚踏步;唱到“四个铁锤”,则抬起双脚跳步;唱到“五个铁锤”时,则举起双手旋转;唱到“然后睡觉了”时,则做睡觉状。
4、问幼儿:小木匠的工作是什么?他会用到哪些工具?
5、和幼儿一起讨论,用改编的歌词演唱这首歌曲。
6、问幼儿:小木匠做工时需要铁锤,雕刻师傅雕木头时需要什么工具呢?
7、请幼儿看幼儿用书《雕刻师傅》的画面,找一找雕刻师傅的工具在哪里?
如此类推,引导幼儿思考不同职业的工作者所用的工具和他们的动作特点,并尝试将此变成新的歌词句子。
艺术的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生长在汉江边上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各种形态的石头,在石头上作画,是安康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艺术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设计了这节民间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在石头上作画的常见方法。
2.能用一定的方法在石头上作画,提高绘画能力。
3.体验自己动手装饰石头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在石头上作画的常见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一定的方法在石头上作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石头画作品展。
物质准备:
1.洗干净晾干的.石头若干个。
2.石头画作品欣赏ppt。
3.作画材料(排笔、颜料、白乳胶、纸盘等)。
4.场地布置:石头王国环境布置、桌子铺上桌单和旧报纸,幼儿穿上护衣,设置作品展示区。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1.创设情境:石头王国举办石头选美大会。
2.出示没有作画的石头,提出问题:没有色彩的石头也想变漂亮怎么办?启发幼儿想象,说一说怎样使石头变得多姿多彩。
二、了解在石头上作画的方法。
1.观察石头,集体交流:可以在石头上画什么?怎么画?
2.播放石头画图片,分类了解石头画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创作愿望。
提问:你觉得这些石头画怎么样?民间艺人是用什么方法画石头画的?用哪些颜色来涂色的?
(1)点、线、面构图装饰。
(2)石头上自由作画。
(3)根据石头形状进行想象。
(4)简单的石头组合。
3.以游戏口吻,带幼儿进入绘画环节。
(1)提出作画要求。(笔要洗干净,涂色前要想好用什么色,画完画将材料放入托盘中。)
(2)请小朋友们到石头王国给石头化化妆!
3.幼儿分组作画,巡回指导。
4.将作品放在展示架上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鼓励。
三、结束活动
欣赏石头创意画,拓展思维,激发进一步创作的愿望。
延伸活动:
1. 美工区:提供石头和作画材料、粘贴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创作石头画。
2.家园合作:和家长一起进行主题石头画的创作。
活动反思:欣赏活动教师的总结不够,幼儿的感知经验比较凌乱,应该在总结时梳理孩子的认知,形成比较明确的认知。
艺术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树皮的线条和肌理,感受树皮的多样性以及所表现出的美,并积极地进行想像与创作。
2、通过观察和触摸以及联想欣赏各种树皮,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树的衣裳。
活动准备:
1、纸,记号笔。
2、教师事先勘探幼儿园周围环境,寻找两棵树:树皮线条和肌理应各具特色,宜于幼儿观察、触摸。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初步欣赏树皮。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中,自由欣赏每棵树的树皮,观察它们各自的特点。提问:
每一棵树都有一件美丽的衣裳,你知道它们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一志去看一看、摸一摸它,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二、请幼儿欣赏其中一棵具有代表性的树的树皮,从它的线条和肌理,感受树皮的美。
1、我们面前的这棵树朋友,它的树皮是什么样子的?
2、上面还有什么线条,用手比划一下它的线条。你觉得这样的线条像什么?用手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三、请幼儿欣赏另一棵树的树皮,并通过比较感觉树皮肌理、线条、色彩的多样性。
1、我们来看它旁边的这棵树朋友,它美丽的衣裳是什么样子的?
2、线条和刚才那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亲的线条像什么?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四、唤起幼儿已有的关于纹理的经验,拓展幼儿思维。
原来树的身上有这么多美丽的芘纹,除了树的身上有花纹,还有什么东西身上有花纹(动物、石头等等)?他们的花纹又是什么样子的?
五、通过“树的新衣”的情境,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组合、联想,创作树的'新衣。
1、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棵树,它想穿一件新衣裳,一件和以前不一样的新衣裳,你想它的树皮有什么花纹呢?
2、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六、幼儿作画。
教师:现在,我们来把我们想像的树干和它穿的新衣服画下来,看看谁的衣服最有意思,和别人的不一样。
七、评价幼儿作品,肯定有创意的、特别的作品。
教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画得很认真,现在请小朋友给我讲一下他画的是什么树皮。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线条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创作,但由于平时观察少,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