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镜》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镜》读后感 篇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外号就像哈哈镜》。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五年级三班的男孩彭棒棒每天躲在榕树屋里,用他创造的“外号密码”欢快地写一本秘密日记,没想到秘密日记落到由三个超级厉害女生组成的“娜娜侦探社”手中。他被迫卷入一串跌宕起伏的“外号探秘”事件中。从破洞小姐到宝宝痘到科学牌巧克力一一被侦破。彭棒棒为了保护日记女主角。那个自卑胆小的“拇指姑娘”,主动向校长坦白代号密码,结果每个人都好奇又不安自己的外号,人人都希望有一个有趣的新名字。老师们更在外号哈哈镜里看到自己的真实形象。而“拇指姑娘”最后跳出来,更把故事推向惊喜感动的高潮。此后,李爱球的所有外号都消失了,大家都心服口服地叫她的名字——李爱球!
读完这本书,我对“外号”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号,有的很有趣,有的很难听,有的很特别,有的很一般。有的人喜欢自己的外号,有的`人讨厌自己的外号。我也有外号。从小到大,大人们都叫我“捣蛋鬼,调皮鬼”,因为我很调皮,喜欢拿着棍子到处扫荡,一刻也不停,家里的好多东西都被我打坏了。小时候我很不喜欢妈妈叫我“捣蛋鬼”,总认为她是在责骂,抱怨我损坏家里的物品。当我读完《外号就像哈哈镜》,我明白了外号如同哈哈镜,虽然照出来的形象有些夸张,但它依然是真实的。我被大人叫“捣蛋鬼”不就是因为我总是会破坏家里的东西吗?我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责怪妈妈怎么能这样叫我。想明白了这点,我心里很是羞愧,于是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摸着我的头欣慰地笑了:“儿子长大了。”
外号可以是亲昵的称呼,也可以是善意的调侃。外号就像哈哈镜,用扭曲夸张的形象反应出一个人的真实品质。我们也应该像书里的老师学生们一样,通过外号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镜》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以己为镜》这篇课文,读 以己为镜 有感。我深深地感受到:别人,谁也当不了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能当自己的镜子。然而从中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懂得自我反省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父亲为了帮助爱因斯坦,借助了杰克大叔的事情,来劝诫爱因斯坦,使爱因斯坦懂得了错误。最终,爱因斯坦总是以自己为镜子,照得他的生命熠熠生辉。
课文中,让我深深地受到影响的是一句话:“其实,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父亲的那么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懂得了什么呢?让我懂得了自我反省的行为。每当邻居的`小红做完作业来叫我去玩的时候,我就迫不急待地随她去玩耍。但是,你们知道吗?别人是做完作业才去玩的,而自己却是没有完成,就跟随别人去,这样是不行的。做人,要以己为镜,不能以他人为镜。因此,我们要无时无刻都不离镜子,时时照到自己的缺点、优点和错误,并及时改正不良行为,必须要懂得自我反省但与别人为镜子是不好吗?不是,以别人为镜子时,可以以良好的行为,以努力学习的同学为镜子,因此而向他人学习,读后感《读 以己为镜 有感》。如果以不良行为又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为镜子,那样好吗?不好,那样子只有使自己更加堕落。所以,我们人人都要以己为镜,才能把自己的生命照得熠熠生辉!
我呼吁:所有的人们,我们一定要以己为镜,懂得反剩你们都以自己为镜子了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行动起来吧!以自己为镜子,才是最好的依靠!你们知道吗?为什么有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为什么有的人一世平凡?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以别人为镜子。来吧,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以己为镜,照亮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前方铺开宽敞之路吧!
《镜》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放大镜和望远镜》。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启迪,也教给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许伟的老师威尔森教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对任何人都非常好,甚至好得有些过头。有一次,一个年轻同事和威尔森教授因为学术问题吵了起来,他又喊又叫,还摔门而出,但威尔森教授居然一点都不生气。
威尔森教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谨认真,从不原谅自己犯的任何差错。许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许伟的要求下,威尔森教授给他解答了从不对别人发火的'原因。威尔森教授说:“那个年轻老师虽然脾气不好,但是对待工作很认真。如果我用放大镜看他,那么对方就显得一无是处,我就看不到一点美好的东西了。所以,我把放大镜留给自己,多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把望远镜留给别人,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威尔森教授说得多好啊!我们都应该学习威尔森教授对别人宽容、对自己严格的精神。中国有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不能容忍他人的缺点,就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对于朋友,我们要用望远镜去看,多看优点与长处,忽视缺点;对于自己,要用放大镜去看,看清自己的缺点,不要姑息,并虚心请教他人,把毛病改掉,才会有进步。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像威尔森教授学习,多看别人的优点,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和朋友之间发生不愉快后,多找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正它,再主动与朋友和好如初。
放大镜和望远镜都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拿起放大镜看自己,拿起望远镜看别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和谐、更亲密。
《镜》读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则漫画,名字叫做《照哈哈镜》,里面讲的是:
一只小猫看到了两面哈哈镜,一面是凸的,一面是凹的。他先来到了第一面镜子前,突然间他就惊呆了——哇,原来自己长得又高又壮啊!他几乎都不敢想信自己的眼 睛了,他使劲儿揉了揉,没错儿,就是自己!看着看着,他得意忘形起来,他想,我原来这么强壮啊,比老虎都还要威猛呢,我才应该当百兽之王呢!这么想着,他手舞足蹈地大笑起来,尾巴都翘到天上了。
等他从陶醉中回过神儿来,又跑到了第二面镜子前,一瞬间,他惊呆地把嘴巴张成了O形,“我的眼睛出问题了吗?”他自言自语地说,他再次揉了揉眼睛,然后再揉了揉,可是不管他怎么揉,他看到的还是一个又瘦又小的自己,象一只小老鼠,他立刻就象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耳朵耷拉下来了,尾巴也垂了下来,愁眉苦脸的,再也不敢瞅镜中的自己。他悲哀地想,我竟然是这么的缈小,老虎一只脚就足以把我踩死了,他伤心地哭了起来,刚才的骄傲自大早就灰飞烟灭了。
看完这幅漫画,我惭愧地想到了自己:
有一次,父母出门儿后,不象以往一样,我把家里玩儿得乱起八糟的.,相反还收拾起来,竟然也收拾地象模象样,妈妈回来后惊讶地把我夸张地表扬了一番,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兴奋地真有点得意忘形了;另一次,是一个周末,我因为玩得天昏地暗,就把写作文这项作业安排在了星期日晚上,结果真是不巧,晚上停电了,只好第二天早晨4点起来写了,这次妈妈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番,我象一只霜打的茄子,蔫了,心情很低落。
其实,生活就是一面哈哈镜,同样的自己,在不停地变换着成功和失败的角色,我们也不停地体验着高兴和悲伤,但是不论怎么样,我们都得向一个目标看齐,那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人生最关键的问题。
《镜》读后感 篇5
“人人都在追寻成功,却忽略了真正的成功;成功即是更了解爱的本质,更懂得生命的美好。”这句话是出自《林清玄作品集》。阅读完此书,我也对“爱”与“美”这两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三百篇余则寓言,三百余个富有哲理、充满创意的故事构成了这个人生寓言系列的作品。它阐明爱的本质与美的真谛,同时在书中也宣扬着作者“以爱为灯,以美为光"观点。让人点燃内在的灯光,张开心灵之眼,得到爱的喜悦和美的自由。我想在赞美的同时,也让我通过这部最新力作从作者身上吸取了一些优点。
在每一篇寓言后面的点拨小字里,时常能看见作者把一些他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收囊在里面,从而在进一步引出哲理、道理,由此可见,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大多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来;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懂得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人;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善于从点滴中折射出无尽的深思,再而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的寓言。这也就其实我们:在我们忙碌地学习、生活之际,还应时常停下脚步,留意我们周围的点滴,从点滴中发现、获取、领悟。进而或许还能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下或书写出引人深思的佳作。
在那么厚的作品集中,给我留下的感受、领悟远远多过于拿书的厚度,但也总有那么几个寓言故事深深地烙在脑海中。《为骆驼剥皮》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勤劳的'人却非常贫穷,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那么勤劳的人还那么贫穷,接着通过为骆驼剥皮这件事大家才明白这个勤劳的人却采用了世界上最愚蠢的办法,所以才使得虽勤劳却依旧那么贫穷的现象。可见,凡事都有它的方法,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只有正确的方法加上辛勤的劳动最终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硕果。《飞过村落的乌龟》则是讲一只乌龟因忍不住飞过村落中无关人的议论,最终摔成了肉泥。这也就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相关人议论我们时,应该听听就过,保持沉默,不然就会向那只乌龟那样即使有再厚的壳也会摔破。
在面对生命困境的时候,最好就是回到眼前的生活;任何保佑之类的都是精神上的安慰,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我希望怀揣这些收获点醒,以后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