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春晓》教学设计

2025/09/2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春晓》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春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

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学生质疑)

(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前两句:

⑴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⑶“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⑷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⑸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⑹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⑺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⑻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

(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⑼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

《春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9.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

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

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春晓》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导:先数一数每个字的笔画,边数边在字下注上笔画数,再把相同笔画数的字写在一起。

2.朗读、背诵课文,填空。(完成课后练习4)

3.补充诗句吟诵。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我抄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练习背诵。)

推荐朗读的诗句:

(1)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上诗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学自由朗读,不必讲解。

《春晓》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春晓》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

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1)、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2)、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3)、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1)、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2)、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3)、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4)、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5)、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1)、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理解“夜来”的意思。

3)、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4)、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2)、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3)、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导语: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1)、“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2)、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

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春晓》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春”的主题,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从猜谜语、律动表演导入,再通过说春天、唱春天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并将情境、音乐知识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春晓》,井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歌唱、朗诵、舞蹈等手段来表现歌曲(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谜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

出示谜面,后长叶子先开花,花像小小金喇叭,喇叭吹起嘀嘀哒,吹得冰雪全融化。(猜一植物)――喇叭花。

对呀,喇叭花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呢。

2、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小朋友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3、春天是―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小朋友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学生自由演唱)

4、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设计意图:猜谜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律动表演更是低年级孩子的最爱,将两者作为本课的导入,更能引人入胜,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马上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这一本课的重要特征得以最初体现。]

二、欣赏古诗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盂浩然多么了不起,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盂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借助配乐朗诵.理解古诗所表现的意境,以体会、品味音乐与古诗巧妙、完美的结合。]

三、学唱歌曲

1、这首诗也被谱成了歌曲,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2、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3、老师示范演唱。

4、学生用la哼唱。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那么美丽的春天,你怎样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1)集体讨论、归纳、积累、示范。

(2)集体表演。

8、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分别表演。

[设计意图:“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学会歌曲之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创编律动动作,并在教师的组织下集体讨论、归纳,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律动,使学生的自由表演与规范舞蹈得以结合、展现。]

四: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1)吟诵(2)演唱(3)舞蹈(4)综合以上或其它形式。

2、小组讨论、创作。

3、表演展示。

[没计意图:这是学生自主性的又一次体现,由学生自己选择表现形式表演春天,在“观众”面前自信地朗诵、演唱、舞蹈、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掀起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又一新高潮。]

五、课外延伸

1、拓展欣赏其它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

2、小结本课。

3、律动出教室。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主题“音乐与诗歌”的点睛之笔,在二年级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了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后,以总结的形式对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加以提炼,虽然寥寥数语,但已足矣。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举一反三,去寻找、品味其它富有音乐性的古诗才是本课更重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