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社会心理学心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心理学心得 篇1
心理学的流派非常之多,除了因为是一门流行且有用的学科外,也跟心理学自身太过复杂,可验证性的标准较难清晰有关。社会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读这本书最常用的表情就是瞪大眼睛,因为忽然发现某个现象原来并不是表面那样简单,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就像我们虽然可以熟练操作并使用电脑,但对电路板、硬件、操作系统之间的互动往往一窍不通。
这本书提供的概念非常多,每一个都能带人走进一扇新的大门,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列举概念是个好方法,但活学活用或许更有趣,下面就试着用案例来分析一下,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有了思考,就是一点点进步吧。
情景概述:
闹钟响第一次,这是前一晚小红特意怕迟到提早设置的闹钟,稍微早了些。然而她按掉闹钟后并没有及时起来,她想,第一遍就起完全不是我的风格嘛,再重复响铃时候起床也还来得及。于是她睡着了,第二遍响铃重复了第一次。第三次的时候,忽然发现已经比平时晚了20分钟,铁定会迟到了。于是她坐起来又躺下了,反正也迟到了,干脆请假不要去了,好好在家休息一下。
于是她发微信给领导编了个谎言说自己有点难受,想要请假,领导过了一阵子回了一句好。但她忽然发现自己真的有点难受,她感觉自己请假请的非常正确。她看了一会儿宫斗剧,半道单位有同事打电话问一些公事,她忽然非常生气,认为对方在刺探自己是不是真的生病了,于是很不爽。
她明天会参加一个小考试,今天空出一天来,正好应该背书。但她觉得时间还早,所以开始追剧刷手机。到了晚上她发现时间过去了,感觉很懊恼,但想了想,算了还不如安安心心的.玩,省的玩一半学一半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整整一天一眼书都没有看。
第二天她去上班,总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所以她开始做出一副忙碌并且理直气壮的样子开始工作,并且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使用特别斩钉截铁的态度。于是在一个项目风险预判中,她做了一个鲁莽的判断认为自己可以HOLD住。当团队成员对此提出异议的时候,她坚信自己是对的并且认为对方挑战了她的权威,所以态度很不好。但一个小时后,小红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向同事道歉。
下午她参加了考试,有一些题不会,她想,果然不出所料,肯定过不了,即使看书也不会看到这些题目的。
分析与思考:
1、小红没有起床,是因为她自己非常懒惰。这个判断对吗?
判断小红没有起床上班,是由于懒惰,这是内部归因,也是人们通常最容易做出的判断。但忽略了外部归因,首先小红因为要面对考试和项目管理,可能有很大压力导致了失眠。其次小红很久在长时间的压力状态下工作,连续几个礼拜加班,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在分析一件事的时候,不要轻易的给别人定性,要学会内外因一同分析。
2、小红撒谎后对同事正常电话沟通的抵触情绪是哪里来的?
当时小红是在看宫斗剧的中途发生,宫斗剧基本都是在各种阴谋,笑里藏刀,挖坑之类的情节中打转。小红本身请假就有一些心虚,对于同事的来电有本能的防御心态。而且环境对于她的判断有很微妙的影响,这样就让小红在当时的情形下,变的敏感多疑,把一通正常的电话想象成了一种试探。
3、小红对于考试没过认为看书也不行是什么心理现象?
这是一种认知失调。小红由于没有时间准备考试,对考试存在畏惧感。越畏惧,就越想逃避,以便后续失败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找到借口。对努力可以带来成功的合理化的反面认识,就是不努力就会失败,但不努力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是客观条件导致的,那么这种失败就不是很难接受的事实。
4、小红为什么撒完谎后真的感觉自己很不舒服?
也是认知失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小红认为自己有积极正面的形象,但是撒谎这件事会让她感受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积极正面,所以她的身体开始自我觉知,试图将行为合理化。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甚至有时候还会有比较神奇的情况发生。
5、小红当时为什么激烈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外显态度是小红与同事的判断意见不同。但内隐态度是小红来上班后,由于耽误了一天的工作,有着强自尊心态的她,开始用一种防卫的姿态对待同事的意见,这属于内隐态度。所以本来是工作的讨论,升级成为印象管理,小红产生了固着心态,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事和对人的分别。但小红通过内省调整了自我认知,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调整了心态用客观的角度来面对建议。也就是说,她意识到了自己对这个行为的基本归因错误。
那么,做出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给小红提出一些建议:
1、正视自己的内心,不要通过客观原因去逃避。比如小红不想去工作,那么完全可以正视自己的这个念头,头一天晚上就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休息,这样能避免后续很多不妥当的行为发生。
2、在工作方面,保持对事不对人的客观态度,避免因为高自尊对行为错误归因,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3、正确评价自己,不能因为休息了一天就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不安全感,不要受外因影响太多,要维持自己基本的判断和信念。怀疑时,仔细分析自己周围是不是有什么隐性因素在影响自己的判断,多用同理心去沟通。
最近事情太多,这篇读书笔记质量并不那么高。(这一句可以划掉,因为这种原因的定义属于外部归因,其实应该使用内部归因认识到自己就是有一定的松懈态度)。忽然感觉心理学是让人无所遁形的照妖镜,能逼出骨子里的小我来,真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件事啊。
社会心理学心得 篇2
理学领域有哪些事实,是人们不愿相信的。
1.焦点效应与透明度错觉: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这可能造成对于他人行为的过分解读,而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自己缓解不利情绪,要清楚你所表现出来的尴尬或紧张别人很可能并未察觉。
2.预测误差:我们常常低估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也常常高估情绪事件的持续性影响。
这意味着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想要准确预测行为最好参考过去在相似情境下的行为,不能仅凭臆想。我们有较完善的心理免疫机制,使得重大事件带给我们情绪的影响很可能比我们曾以为的要轻微得多。
3.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
就像当我们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常会将原因归于我们超乎寻常的才智和品德;但当我们失败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失误是普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
这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抑郁,帮助缓解压力,并让我们认为自己比真实的更优秀,激发我们努力去自我实现。但过分地高看自己就显得狂妄和傲慢了,而与之所对应的谦卑,并不是看轻自己,而更像是不太在意自己,一方面让人们为自己的专长而欣喜,另一方面也真诚地认可他人的专长。
4.自我妨碍:我们会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个行为看上去是自己拆自己的台,但其实自我妨碍并不是为了破坏自我而是保护自我。
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可能在任务刚开始时不好好干,以此不让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在关系到自己形象的困难任务中不尽全力。尽全力失败了比因耽搁而失败更令人泄气,如果在重重阻碍下我们竟然成功了,那对自己的信任会更加坚固;而如果失败了也不会因此怀疑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自己的自尊也不会受到损害。
5.错觉思维:我们常常在随机事件中找规律,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联系时,我们很容易将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以此来支持自己的信念。
假如我们相信事件相互关联,我们更可能会更注意某些支持性的证据。就像答主高中时每当体育课因为下雨取消就会记忆深刻,那时候我甚至总结出了体育课那天多半会下雨的经验,现在想想体育课和下雨之间当然没什么联系。
而这种将随机事件建立联系的行为往往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我们的影响。这种控制感会让人很爽,但它也能让你沉迷在小概率事件的谜之自信中,比如赌博。
我认为,这些内隐的思维习惯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说,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就是有利的,能在进化中被筛选出来就说明它有它存在的生物意义。很多时候用自我意识去干涉这些习惯并不一定有利,但能了解这些习惯确实能帮助我们提升生活体验。
社会心理学心得 篇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简单说它是一种群居的社会中个人心理现象。根据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教育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1、认识自己。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长足的了解。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反省自己的不足。只有对自己的了解足够,才能处理对其他人或事件的问题。
2、认识他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通过某些途径和特征,发现他人的行为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渐渐了解自己后,发现以前处理问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了解他人,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会发现,包容一个人原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裨益。
3、认识社会。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社会的水太深,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
4、认识生活的'价值。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里面最大的成果,是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做到独立、掌握处理事情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这是通过社会心理学学到的方法,也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社会心理学心得 篇4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虞积生教授讲的。几年前听过一次。老人70岁了,精神还那么朗硕。他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不乏知识性,让我们听得精神大振,没有课间休息,没有睡觉的、看闲书的。可见教授的不一般。
有几点内容我印象深刻。
他谈到中国人的婚姻状况分四种:第一种:可心;第二种:可过;第三种:可忍;第四种:可弃(不可过)。实际上每个人认真思量一下自己的婚姻都能够对上号。我想更多的是在可心和可过之间更多。
另:有人请他去座谈,谈“署”。“署”是什么意思呢?教授仔细思量原来是“第四者”。什么是第四者呢?大家都知道人的感情分“亲情”、“友情”、“爱情”。第三者出现在“爱情”里,而第四者则出现在“友情”和“爱情”之间,应该说属于那种“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并没有发生过关系的'人。细想想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个人存在,我们是否想把这种第四者变成第三者,或者由第四者成为第三者?很悬。就像教授说的一样,做这样一个人需要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并且要具备法律道德意识。这个人做起来要比第三者做起来更难、更累。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身边能有这样一位忠于自己但又不会给自己惹麻烦的人存在。
社会心理学心得 篇5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却十分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控制别人的思想。我也是怀着同样的想法才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前,我总以为社会心理学很虚幻,但是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我懂得社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存在的依据问题,人的发展问题是人存在的价值问题。因此,认真学习社会心理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
现在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一般都是这样,不会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所有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任何一个地方,他(她)们都是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要找地方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他(她)们只会在别人的身上去找原因甚至动手,所以往往这种人不会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我们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随着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我们考虑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我们考虑过自己的追求和动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吗?我们认真地总结过自己的个性与社会性吗?我们关注过自己的逆商吗?没有,从来都没有过,我们只关心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经过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其实社会心理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与我们是紧密相关的,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很有帮助。此外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我们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把一些小问题看得太重,但是现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虽然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不多,但是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