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调查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粮食调查报告(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粮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范围
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所有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划归各级国资委(局)系统管理的国有粮食企业。
二、调查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辖区内国有粮食企业数量,包括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数;企业人数及其人员构成;企业总资产;企业经营情况,包括粮油购销、加工、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基本情况。
2.“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进展情况。包括兼并重组后县级国有粮食企业现状,特别是落实“一县一企、一企多点”进展情况和改革后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
3.国有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全产业链建设情况,连锁经营发展情况和粮油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4.为提前做好拟于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主食产业化发展工作座谈会有关准备,本次调查还专门设置了国有粮食企业主食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表,除全面了解全省国有粮食企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以外,将重点了解主食产业化方面的基本情况。
5.当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三、调查时间
此次调查从即日起至20xx年6月底结束。
四、工作要求
1.市县粮食部门和粮农集团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尽快对摸底调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力求调查的情况和数据全面、真实、准确。
2.认真填写有关报表。调查共设计4个调查统计表,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按照报表栏目和具体要求填写报表。对不能完全反映本地本单位情况的项目或指标,可及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3.上述三项调查工作已设置相关报表,拟以此3个表为基础,建立今后上下联系沟通的报告机制,请各地和陕西粮农集团在此次调查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科学设置报表相关指标的意见和建议。
4.调查结束后要对本地本单位调查结果写出调研报告,连同4个报表一起于7月5日前报送省粮食局财务处。各地各单位可通过“陕西粮食财务工作群”进行联系和报送电子版材料,联系人:杜红社。
5.调查活动期间,省局将派出工作组赴各地督促指导并深入基层调研,掌握实地情况。
粮食调查报告 篇2
粮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保障。农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石。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这正是对粮食重要性最贴切、最形象的描绘。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节粮爱粮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有人认为:赚了钱就是要吃掉喝掉;也有人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吃点喝点浪费点算得了什么!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到加工成食品需要多少道程序,流淌多少辛苦的汗水……现在粮食的价格又逐渐增高,人们在说着农民的辛苦喊着粮食价格高的同时是否注意节约粮食呢?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20xx年8月1日中午11:50,单位食堂内熙熙攘攘,员工们纷纷选择着自己喜爱的美食。我旁边观察十分钟,发现大多数员工的盘、碗都有吃剩的饭菜,甚至有人半份米饭或是一份菜没吃几口就扔掉了。我采访了四位正在吃饭的阿姨,问她们能否将碗中的饭吃完。三位阿姨表示可以吃掉一大半,另外一位身材很苗条的阿姨用筷子给我比划了一下,表示自己只能吃掉一碗饭的1/3,还说饭吃的太多会发胖。我疑惑的问:“阿姨,你们既然吃不完,为什么不少买一点呢?”她们不约而同地表示,食堂一份饭的最低价格是五毛钱,少盛一点也是五毛钱。我注意到一位叔叔将一份几乎没怎么动的炒饭倒掉。“这么多都不吃多浪费啊?”他回答:“不好吃,不想吃只能倒掉。”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有些人会根据自己的饭量买相应的饭菜,但相当一部分的员工或多或少都有吃剩的饭菜扔掉。我继续问:“那么你们有没有进行节约粮食的宣传呢?”“那当然,你看墙上还贴有宣传画和口号呢!但还是有人只当没看见。”食堂工作人员生气的回答。
食堂里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家庭里是否也发生这种浪费现象呢?带这问题,我在8月2日的下午访问了领居。“叮咚……”几声门铃响后,“咔嚓”一声门开了。是一位和蔼的奶奶。等她坐下来,我们便很快地投入话题。“奶奶,请问你们家是否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平时你们是怎样处理这吃剩的饭菜?”我迫不及待地问。“我们平时是很节约粮食。每天都会按人数的数量和每人吃饭的分量来煮饭的。偶尔那些饭、菜吃不完便会把它们放进电冰箱留到下餐吃。”她面带微笑地回答道。“请问你平时教育你的孩子珍惜粮食吗?”“会的,但一般剩菜剩饭都是我们吃掉,现在的年轻人是要吃新鲜的饭菜的。”然后我又去采访了其他几个邻居。
下面是我通过整理做出来的调查情况:
序号调查的问题调查对象调查结果:
1当米饭免费供应时是否按需盛饭?在米饭不免费时是否注意米饭的数量?食堂就餐员工米饭免费时:8名受访者中选择不会、会、没注意的分别是5人、2人、1人;米饭不免费时:8名受访者中选择不会、会、没注意的分别是3人、2人、3人。
2遇到剩饭如何处理食堂就餐员工8名受访者的答案都是会倒掉。
3遇到剩饭如何处理邻居受访者中老年人都选择留着下顿吃,年轻人大部分选择倒掉。和家人在饭店就餐结束一般会将剩菜打包回家,但和朋友同事在饭店就餐结束大部分人不会将剩菜打包。
4当遇到他人浪费粮食时怎么做?食堂就餐员工和邻居员工食堂就餐时全部选择熟视无睹;邻居在家一般会对家人劝说制止,在外面就餐大部分选择不关心。
5您认为节约粮食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食堂就餐员工和邻居老年人都有各自的节约粮食的方法并劝说他人,但年轻人对于浪费粮食比较漠视也不太注意怎么去节约粮食。
粮食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每次在餐馆用餐时,发现浪费粮食的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人们用餐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二、任务的分配。
1.查阅有关资料、图片及现代格言。
2.阅读有关“节约粮食”的书籍及网页,并了解有关粮食的情况。
3.采访家人。
4.亲自去餐馆儿调查采访。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的整理。
1.采访家人:请问您对“节粮”有什么看法?
长辈口述:
(1)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孩子对“节约粮食”做得不够好,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苦、挨过饿,更不知道劳动人民的艰辛!认为粮食多得很,且不知我国的粮食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此外,由于气候原因,天灾会使粮食减产;严重时,可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年轻人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2)有一些有钱人很爱面子,才会浪费粮食。
(3)还有一些人因为家庭富足没有节约意识,根本不会考虑节约的问题。
(4)另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2.采访“大世界”食堂:
请问您对节约粮食有什么看法?
(1)抄桌的阿姨:“有的人点了好多的饭菜,可只吃了一点就倒掉了;有的大人点了菜后,孩子不愿意吃,所以原来的都倒掉了,再点新的,看了就让人心疼。”阿姨描述时,眼睛已经湿润了。
请问您每次用餐时,都能做到“光盘”吗?为什么?
(1)一位用餐阿姨:“我每次都能。因为不能浪费,要提倡节约。”
(2)一位用餐叔叔:“我肯定都能。现在生活很好,节约是中华人民的美德。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它。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我们现在要用四分之一的粮食去养四分之三的人。低碳生活,节约粮食,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四、小结。
浪费粮食的现象确实严重,可也有的人知道节约粮食,还有的人知道为什么要节约粮食。我们要向周围的人发出呼吁,一定要节约粮食!特别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用餐就要做到“光盘”,因为,节约粮食是美德!
粮食调查报告 篇4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小学生食堂、教室
调查目地:
1、为了了解同学们在食堂就餐、教室浪费的情况
2、提醒他们下一次不再浪费
3、同学们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调查对象:
校园内、食堂就餐的同学
调查分析:
经过一系列调查,我发现学校食堂浪费严重。经过几天来的观察,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大约300人中, 70%的同学经常没有把饭吃完。更离谱的是,有些同学仅仅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当我询问其原因时,有些同学就说:“没胃口,吃不下。”还有些同学说:“菜烧得不好吃,吃不下去。据了解,食堂每餐大概有500多名师生用餐,如果70%的人每餐浪费0.05千克大米,那么,食堂仅仅一天浪费的大米就有25千克了,一个月31天就得浪费775千克,一年的浪费就可想而知了。同学们在吃课间营养餐的时候,有些同学随手就把豆浆、面包扔进垃圾桶,还有些同学吃了一口就扔掉。面包和豆浆是工人叔叔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不应该浪费。
调查建议:
我认为学校应该在醒目的地方竖立警示牌提醒同学们不要浪费粮食,可以在班会上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一系列活动,还可以用演小品的节目让同学们更加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要珍惜劳动成果。课后,让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制定节俭方案,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调查结论:
看着这些浪费现象,我作出了一系列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勤俭节约却渐渐被我们遗忘,认为浪费一点粮食算不了什么。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点,那就不敢想象了。让我们记住“节俭光荣,浪费为耻”这句话,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今后行动的指南。
粮食调查报告 篇5
“粮食收购许可制度”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市场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靠这一手段的实施,对粮食市场的规范有序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实践来看,笔者以为,粮食收购许可资格条件“门槛儿”设置过低。按照省粮食局和工商局的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粮食经营者,只需要资金3 万元、50吨及以上砖瓦结构的粮食仓间,同时具备质量检验的简单仪器和感官检验能力,具备县以上质监部门鉴定合格的计量工具。很显然,根据这一要求,大部分民众只要想经营收购都能够申请领取“粮食收购许可证”。
“门槛儿过低”失去行政许可的应有之义。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而采取的必要的控制手段。说穿了,之所以要对某种活动实行行政许可,就是不能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从事这项活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少数公民某种权利的特许,同时,也是对大部分公民某种权利的限制。因此,行政许可的设定,除了有范围上的要求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这种条件不能过低,如果过低甚至低到大部分人都可以从事的活动,那这种行政许可的设定就失去了它的应有之义。
“门槛儿过低”不利于政府掌控粮源,实施宏观调控。粮食收购之所以要实施行政许可,无非是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往往不是十分有效的。这是因为,粮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弹性的.。粮食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其消费是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出现骤减骤增。即使价格对粮食生产和消费有调节功能,但其作用因生产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增加当时可供的粮源而滞后。一旦粮食生产出现萎缩,往往又是不可逆的,且粮食生产还因自然条件的影响产生波动性。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在耕地面积因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又不断减少、增加单产又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粮食的安全形势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对粮食收购实行许可就存在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的存在就要求粮食收购许可的“门槛儿”不能过低。否则不便于政府掌控粮源,更不利于实施经济上的宏观调控。“粮食少时多渠道,粮食多时少渠道”的状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门槛儿过低”还可能带来相关问题。如一个个体粮食收购经营者,只需要50吨的砖瓦结构的粮食仓间,而这种存放50吨粮的仓间比比皆是,但要在这种仓间内即使短期(不谈长期)保管粮食,很难做到不被虫蚀和防潮霉变。如果要熏蒸杀虫,仓间的密闭条件又达不到要求,这就可能使到手的粮食受到损失。纵然损失是其个人承担,但从宏观的角度考量,损失量大可能影响“粮食安全”。再者,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粮食收购经营者必须保持必要的库存量。之所以要核定经营者最低或最高库存量,其主要目的是要粮食收购经营者,在影响“粮食安全”突发事情发生时,履行社会义务,一个个体粮食收购经营者,只有50吨的存粮仓间,即使存满,又能履行多大社会义务?更何况,这些粮食收购个体经营者都是着眼于粮食经营可能带给他们的利益,他们不想也不可能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
事实也是如此,由于许可的“门槛儿过低”,一个县发放的许可证少则百家,多则几百家。而这些粮食收购经营者看市场状况,一旦市场低迷时,入市收购的很少;而市场看好时,大家又都蜂拥而入。我市在对已发粮食收购许可证查验时,就有三家领证后未入市收购而停止收购资格。一些个体工商户虽持有粮食收购许可证,但缺乏销售渠道而收购量非常小,有的甚至没有那些所谓“农民经纪人”收购量大,因此,这些工商户持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