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看一看
师:同学们,这是哪呀?(贵安欢乐世界)去过吗?欢乐世界里有许多的游乐运动项目,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跟着比划比划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播放)
2、分类。
师: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师:想好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谁上来分分类?
小结:只要是沿一条直线移动,都叫平移。(板书:平移)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移旋转的本质
一)平移
活动一:平移一座房子
过渡:其实平移还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大家想不想一起去找找?
操作看这是一座房子,谁想上来平移它?
观察:房子在做平移运动时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平移几座房子
1、读题平移小房子可以得到哪几号房子?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2、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生答后问:为什么选这三个?1号为什么不选?2号?5号?6号?
3、小结:物体在平移后,什么不发生改变,什么改变了。
4.如果到4号房子怎么平移?
√师:不管是平移一次还是两次,小房子的运动路线都是什么样的?(直线运动)
二)旋转
1、理解旋转概念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知道了平移的秘密,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运动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旋转是怎样运动的?
3)点视频,再来观察。
生:中间有个点,围着它转
4)师:是的旋转总是围着一个中心在转动。
5)转一转。如果转动小房子,这些还不变吗?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活动三:旋转陀螺
A、圆形陀螺(师生共同操作)
师:想不想动手体会一下旋转?
B、呈现正方形陀螺和不规则的陀螺。
师小结:是呀,孩子们,物体在旋转时总是绕着中心在做圆周运动。(板书:圆周运动)
3、揭示课题:
师:学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是?(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三、走进生活加深理解
1.体验平移与旋转。
2.师:孩子们,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辨一辨,如果是平移,请出示“—”的手势,如果是旋转,请出示“○”的手势。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欣赏视频《徐州古建第一移》《美国设计师的魔方大楼》,体会平移的应用价值。
谈有什么感受?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分辨。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正确数清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合作探究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师 :小朋友们,你们到游乐园玩过吗?
多媒体播放游乐园的情景,学生直观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像缆车、升降机这样的直线运动就是平移,像风车、风扇这样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体验感受,判断分辨
1.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你会用动作来演示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吗?
3.辨一辨,以下各种运动分别是哪一种现象?
课件出示升旗、闹钟、火车开动、推拉窗、开门、鸭子游泳等现象,学生判断,指导学生认清火车开动时,轮子的运动是旋转,车身前进是平移,开门是旋转(绕一条轴运动)。
4.小结:按直线的运动是平移,物体平移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如鸭子游泳,平移前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围绕一个点或一条轴的转动是旋转。
三、合作探究,正确理解
1.出示点的平移。课件出示一个点向左平移4格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发现,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方向是向左,平移的格数是4格,强调从原点0开始数格子,向左数到4的那点就是平移后得到的新的点。学生说出点向其他三个方向平移相应格数后得到的新的点的位置。
2.出示线段的平移。指导学生寻找首尾两个端点分别进行平移,然后连接两个端点,就是平移后得到的'线段。
3.出示三角形的平移。指导学生平移好一个对应点(找图形的顶点去平移),根据原图的形状大小,就能推算并正确画出平移后的整个图形。
4.出示蚂蚁搬家。学生小组合作,用房屋卡片在方格纸上移一移,数一数,填写好结果:房子向( )平移了( )格。如果没有房屋卡片,你会分辨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四、巩固练习,反馈交流
1.出示课本43页第2题,45页第5题,学生在书上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交流反馈,订正错误。
2.学生提出这堂课上还没完全弄明白的地方。
3.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下发的方格纸作业。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设计】
一、分层体会初步感知
1.直观感知,尝试分类。
(出示视频:火车开来了、电扇转动了、电梯在上下移动、国旗上升、飞机的螺旋桨在转动、钟面的指针在转动)
师: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生:不同)你能根据它们运动的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
追问:你是怎样分类的?
预设:火车、电梯、国旗分为一类;电扇、飞机、钟表分为一类。
【设计意图:教材的编排是先从生活现象中依次引出平移与旋转,然后在练习中让学生区分平移与旋转现象。实施教学时把这两种运动现象混在一起,让学生先分类再分别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先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有效地进行了分类思想的渗透。】
2.分层体会,认识平移。
第一层次:借助现象,初识平移
为什么要把火车、电梯、国旗这些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呢?你能用手势比划出这些运动方式吗?谁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呢?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方呢?
预设:它们的运动轨迹都是直的。
总结:像火车、电梯、国旗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数学上叫做平移。
第二层次:动手操作,理解平移
师:知道了什么是平移,让我们来玩一玩平移运动。把数学书从课桌面的左上角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如果把这块黑板看作桌面,谁来试一试?如果将数学书从右上角平移到左下角,你想怎样移?
预设:一是先向下再向左;二是先向左再向下;三是斜着平移。
提问:像这样斜着移动是不是数学上的平移呢?小组讨论。
追问:这样移动是不是沿着一条直线在运动?
追问:你能把书本平移到地面吗?这样移动叫不叫平移呢?(是平移)
小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可以左右,可以上下,还可以斜着移动,只要数学书是在直着移动,这种运动方式就叫做平移。
【设计意图:第一个层次是观察比较,第二个层次是活动操作,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只要是直着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就是平移,平移的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平移有准确的认识。】
3.分层体会,认识旋转。
第一层次:借助现象,初识旋转
提问:为什么你们将电扇叶片、飞机螺旋桨、钟表指针这些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谁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做个钟面演示一下指针是怎么运动的,谁能帮我把指针装上去?指针固定在哪个地方呢?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指针绕着谁在运动?(指针绕着中心运动)指针运动的时候,中心有没有动?(中心不动)
师:螺旋桨和电风扇上有固定的中心吗?谁来指一指固定的中心。
总结:像这样围绕一个固定中心在转动,这样的运动在数学上称为旋转。
第二层次:动手操作,理解旋转
谈话:认识了旋转,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旋转吧!
出示钟面转盘:
(1)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
提问:谁来比划一下?指针旋转时,中心在哪里?还可以怎样旋转?
小结:像这样,跟钟面上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叫顺时针
旋转;反过来则是逆时针旋转。
(2)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C,从指向B旋转到指向C。
提问:没有转一圈,只旋转了半圈,叫不叫旋转呢?从B旋转到C,怎么旋转最方便?(从指向B顺时针方向旋转指向C)
(3)指针上有一个点(课件演示指针隐去),围绕中心转动一周,这叫不叫旋转呢?
小结:不管转动整圈还是不够整圈,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在转动,是指针还是指针上的某个点,只要是围绕一个固定中心转动,这种运动方式在数学上都叫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旋转的现象初步认识旋转,在给钟面安装指针的过程中认识到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中心在转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到旋转的本质特征,深入理解旋转的含义。】
4.观察点拨,体会本质。
教学想想做做2: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形状一样)平移后图形的什么没有变化?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预设: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没有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
提问:中间这片树叶的形状大小跟它都是一样,又是因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方向不一样)那你能让中间的这片树叶跟它重合在一起吗?为什么要旋转一下才能跟它重合呢?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有变呢?
预设:旋转后图形的方向变化了,形状与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原来平移能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能改变物体的方向。
【设计意图:结合这道题,注重点拨引导,配合学生观察,使学生对于平移与旋转的本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5.肢体体验,加深感知。
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向左一步,原地一圈,向右一步,举个手。这叫平移还是旋转呢?
小结:看来只要我们运动,平移和旋转就会出现。
6.链接生活,拓宽视野。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说给同桌听听吧!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做平移与旋转运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欣赏美妙的平移和旋转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分层练习,提升认知
1.教学想想做做1。
分别出示,学生快速辨析。
点拨:光驱托盘在弹出或退入时的运动是平移,光驱工作时的运动是旋转;水龙头上的开关在打开或关闭时的运动可看作旋转,水流下的运动可看作平移。
2.教学想想做做3。
提问:黑棋子向右平移3格,是指平移前与平移后之间是3格吗?组织学生在课件上平移棋子,搞清楚平移3格的真正含义。
组织学生将黑棋子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
提问:如果想把这枚黑棋子放回原处该怎样平移呢?
小结:在移动棋子的'时候,要根据指定的方向,一格一格地数,最后定在哪一格,棋子就落在那一格的上面。
3.小小设计师。
谈话:看,这是一个四边形(菱形),绕着其中的一个端点旋转,得到了一幅美丽的图案,然后再将这幅图通过平移形成了一条花边儿(PPT演示)。
谈话配合课件演示: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还大着呢。(播放图片)瞧,这些是平移得到的画面,这些是旋转得到的画面。通过平移和旋转,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案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能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吗?学生自由设计。
三、反思梳理,深化认识
总结:数学上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只要我们恰当运用它们,就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分辨。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正确数清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合作探究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师 :小朋友们,你们到游乐园玩过吗?
多媒体播放游乐园的情景,学生直观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像缆车、升降机这样的直线运动就是平移,像风车、风扇这样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体验感受,判断分辨
1.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你会用动作来演示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吗?
3.辨一辨,以下各种运动分别是哪一种现象?
课件出示升旗、闹钟、火车开动、推拉窗、开门、鸭子游泳等现象,学生判断,指导学生认清火车开动时,轮子的运动是旋转,车身前进是平移,开门是旋转(绕一条轴运动)。
4.小结:按直线的运动是平移,物体平移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如鸭子游泳,平移前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围绕一个点或一条轴的转动是旋转。
三、合作探究,正确理解
1.出示点的平移。课件出示一个点向左平移4格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发现,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方向是向左,平移的格数是4格,强调从原点0开始数格子,向左数到4的那点就是平移后得到的新的点。学生说出点向其他三个方向平移相应格数后得到的.新的点的位置。
2.出示线段的平移。指导学生寻找首尾两个端点分别进行平移,然后连接两个端点,就是平移后得到的线段。
3.出示三角形的平移。指导学生平移好一个对应点(找图形的顶点去平移),根据原图的形状大小,就能推算并正确画出平移后的整个图形。
4.出示蚂蚁搬家。学生小组合作,用房屋卡片在方格纸上移一移,数一数,填写好结果:房子向( )平移了( )格。如果没有房屋卡片,你会分辨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四、巩固练习,反馈交流
1.出示课本43页第2题,45页第5题,学生在书上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交流反馈,订正错误。
2.学生提出这堂课上还没完全弄明白的地方。
3.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下发的方格纸作业。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引入:
(出示“大风车”的图片)这是什么呀?这个风车还没有制作好,你能帮着完成吗? 找学生上台完成风车的制作,注意观察风叶制成前后运动方式的变化。
(接着分别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火车、螺旋桨、电梯、风车、观光缆车、钟摆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火车、电梯、观光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螺旋桨、风车、钟摆)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8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感知平移的距离。
三(3)班有一群善于思考的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仔细观察!(播放小房子移动图)
小房子向哪平移?(右)
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观察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2)理解平移的距离。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带着学生一起数屋顶的移动格数。再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你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吗?(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7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四、游戏:“猫抓老鼠”(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课后作业
完成书上82页第3题。
七、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