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会感动》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学会感动》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学会感动》有感 篇1
感动曾经、感动当下、感动永远。是的,曹文轩的《学会感动》感动着我们少年的心,让我们懂得苦难,不再如家中小皇帝一样奢华;让我们为童年的梦想感动,拥有着纯朴的.聪明、天真的深刻,尽情享受童年;让我们走进神秘的成长,领略化蛹成蝶,成长了结,破壳成为“新人”的过程……
《学会感动》分为三十二个通讯,每一个通讯让人领略到一种不同感动。让我最为喜欢的是“通讯二十六:有个女孩叫米子学”,它教会我无论我们成长到何时,一定不能失去的就是“灵性”。我们可以在教育中成长,但我们不可以让教育一味的束缚我们的思想,折断我们翱翔的翅膀。今天,有一位作家感动着我,他就是曹文轩,他的《学会感动》让我体会到了美、正义、苦难、执着;有一个地方感动着我,那就是乡村,它充满了童年的梦,美的境界。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感动着我,为他们的品质、精神感动;更有文学的魅力感动着我。感动着《学会感动》,让我们为永远为文学的伟大而感动!
读《学会感动》有感 篇2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的《学会感动》,读完整篇文章之后,我被文章的内容深深的感动,也对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进行了反思。想一想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教育,关怀期望,我心里感动万分。如果没有你们的爱一直支持我,鼓励我,我就不可能有现在。虽然我现在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我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用最好的成果来回报你们的养育之恩。
《学会感动》分为三十二个通讯,每一个通讯让人领略到一种不同感动。让我最为喜欢的是“通讯二十二: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性格注进了坚韧。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那片土地给了我灵气、题材、主题和故事。”作者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世界,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以他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
感动,是挂在心灵天空里的一抹绚丽的彩虹;是飞落在心灵山崖边的一条磅礴的瀑布;是盛开在心灵阳台上的一束娇艳的玫瑰。感动是自然的情感表白,是无声的自我教育,是心灵的滋补良方。时常体味感动,我们的的心灵才会得到洗濯、滋养,才会得到陶冶、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细细体味,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为孜孜以求、乐学善思的同学而感动,我们为悄悄替老师擦干净黑板、整理好讲台的同学而感动,我们为作业上工工整整的字迹而感动……
我们为老师的披星戴月、无私奉献的工作而感动,我们为老师细致批改作业,及时纠正学生心灵尘埃的.谆谆教诲而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动吧!同学们,学会感动吧!只要你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你一定会常常在感动里体验到最美的真情。
让我们为品质感动而学习品质,为爱心感动而奉献爱心,为生命感动而珍惜生命,为真情感动而付出真情!我相信:只要人人都有一颗驿动的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宽容,我们的校园就会变得更加的美丽和谐,我们的生命也将更加丰润美好!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当想到父母和老师给予的各种支持和爱护,我就会感动得流下幸福的泪水。学会感动就等于学会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感动,感动过去,感动现在,感动未来,感动永远。
读《学会感动》有感 篇3
当我读完曹文轩的《学会感动》这本书时,我的心震颤了!
作者小的时候常常处在半饥饿的状态,对于能吃上一顿饱饭的那种渴望可以说是虔诚的,能吃上那么一小点点肥肉,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他吃肥肉的那种心境令我心酸:
“肥肉吃到了嘴里,于是它爆炸了!等待多时,只有肥肉独有的油香,立即放射至你的全身,乃至你的灵魂。你,一块几乎干涸的土地,在甘霖中复苏,并陶醉。后来,你终于平静下来,像一只帆船懒洋洋地停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没有了前行的心思,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已获得,什么样的风景都已见过,心满意足了。”
把肥肉吃到如此境界,真让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也许对我们这些已经腻到看见肥肉就控制不住发抖,好似看见一条颤颤巍巍的虫子,一想起它就想吐的孩子们的眼里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那个年代贫困与艰辛的生活。现在我理解了妈妈那一看到我撒在桌子上的饭粒就心痛的感觉,还有每次看见我剩下一半牛奶就会忍不住地说:“凡儿,你知道吗,我们国家好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根本就喝不上牛奶,你有牛奶喝却如此浪费。”
也许那些孩子对牛奶的向往也如作者吃肥肉时的这般心境吧!
这一刻的我对自己的这种浪费感到羞愧和不安。我在心里对妈妈说:“妈妈,我懂你的心情了,以后我会学着珍惜这一切!”
读《学会感动》有感 篇4
初夏的夜晚,静谧的天空如一池碧波,星星也像侵在谁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我倚在书椅上,细细品味着《学会感动》这本书。看了几遍后,仍有些留恋。
这是一本北大教授曹文轩写给我们去发现、去思索去感情的倾情之作,在他写作前,他提了一个问题: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句话带有历史的庄严感与沉重感的短短问语,令我也不禁扣问自己:是什么能使我感动?我们是不同与往日、90后的孩子,一个新形成的群体。对于长辈和社会而言,我们所组成的群体,是忽然崛起的,是陌生的,是难以解读的,也是无法接近都的。他们甚至感到一种无奈,一种无法适应的焦虑。但曹文轩,他在思索,难道他往日的生活,其中每件故事,每个画面,都不足以另我们感动吗?他表示了怀疑。于是,写下了《学会感动》这本书。
就这样他动用了他的生活,写下了一篇篇“感动今世却并非写今世”的文章。他用充满诗意与清新的笔调,把我带回他生长的地方——水乡,大河小河纵横交错,编成一个大水脉。成群的芦苇荡长在岸边,飒飒的风轻轻拂过,白嫩的芦花绒轻轻摇摆。以至于到现在他还回忆:“一出门就坐船,推开门就是水。”他更是用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细致的描写,描摹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特别是关于他对肉的历史回忆:“那年,我与千名师生去唐山抗震救灾,由于道路受阻、物质紧缺,我们半个月才吃到一顿肉。那天中午,食堂烧了肉,我的一位宿友吃掉了一小半,留下一大半,等晚上在吃,他将肉很细心地整理在盘子里,然后将它放在书架上,开始了午休。不一会儿,当我们睡的正香时,一次特大余震来了。顷刻间,临时搭建的地震房激烈摇晃起来。那位同学忽发一声惊呼,大家扭头看他时,就只见那盘子不偏不倚地倒扣在他脸上,大家一时忘了地震的恐惧,都大笑起来。他抹了抹脸,下意识的添了添流淌到嘴边的肉汁。在他那张被肉汁弄的模模糊糊的脸上,我们依然看出了一脸的懊恼。”读到这时,我总觉得有一种情感,一种思绪传递与我。虽然当下社会我们丰衣足食,但作者细腻描写出那位上海同学对肉的珍惜却如石子般在我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仿佛一种缭人的.思绪在我脑海萦绕,使其成为一瞬间,最终演变成令我永恒的感动。本想,令我感动无非是那些——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但阅读他的生活后,我才明白,那些本令我感动的,无非只是一种情感、一个画面、一场电影,感动一场后,就遗忘了。我不能将它们凝结成一个瞬间,一场永驻我脑海中的永恒。
我想起了这个初夏发生的令我感动事情:吴斌,一个普通客车司机。在他被飞来异物中的一瞬间,本能用右手挡住一下腹部,迅即又紧握住方向盘。然后,咬紧牙关,挂挡减速,待客车停稳后,他打开双闪灯,拉好手利,再解下安全带,无比痛苦站起来,面向乘客说:“帮我打110、120你们不要乱走。”76秒后,在他妥当处理了一切后,倒下了。6月1日下午,他离开了24位毫发无损的乘客,一个人去了天堂。在这76秒钟时间里,我看见了吴斌的一生,时间是默不作声的摄像师,美丽心灵的展现就在于瞬间,在这76秒内,他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生而无憾,死而无悔,挺立于天地之间。
这段只有76秒的车载视频,吴斌的人生瞬间截止于此。短短的时间,长长的意味。也正如同《学会感动》这本书中每个故事:它们那些关于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与美的力量都体现在一个瞬间,不知不觉中净化我们心灵,教会我们感动。其它感动人的东西有很多,只是有些会让你感动一时,有时却会感动一生。一时与一生,就取失于你是否选择记住那一瞬间。因为瞬间与永恒没什么截然的界限。瞬间具有一种永恒魅力,而永恒凝结在一个短暂的瞬间。
追随永恒,学会感动;因为永恒,所以感动。
阅一案青卷,世间喧嚣,如潮退去,只留我一人,听得见最轻的风……
读《学会感动》有感 篇5
《学会感动》是当代的作家曹文轩写的,这本书一共有32个通讯,个个都说明了一个个道理,对我们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有用的。它们告诉了我哪些事是对的,那些事是错的。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有时,他会告诉我们一些有趣的事,所以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当代寄小读者”。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曹文轩用非常简单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个时代与一些鲜明的人物,让人感觉到非常熟悉,仿佛带着泥土的气息、家乡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曹文轩出名的原因。读了《学会感动》,我又仿佛充实了许多,懂了很多新的东西。准确的说,它不像一本真正的书,是一本平平淡淡的通讯录。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叫做《柿子树》:
作者在日本看到了朋友家的柿子树开了花,结了果,等了一段时间,结果无人摘柿子,这个现象让作者想起了小时候种柿子树时的经过——
当时小时候作者获得了一颗柿子树,作者想种,但母亲不肯,以别人家都没种柿子树为由,但我偏种。母亲没办法,只好答应了,种下了柿子树。它长的很快。过了两年,这棵默默无闻的小柿子树居然开出了好几十朵花,作者非常高兴。每天早晨,总要数一数有多少朵花,才安心离去。又经过了一段时间又长出了十几颗小青果。这天,作者放学回来,一进门便发现柿子树上少了4个青柿子,于是他便去讨个公道,把偸柿子的大龙打了一顿,结果他家长带着他来到作者家,大闹了一番。没想到,就从这时开始他们家的`柿子树便开始接连“被盗”,他们家一次次地被卷入邻里之间的纠纷。本来有十几个柿子,到了最后只剩下三颗柿子,三颗柿子挂在树上,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一天晚上,一道黑影来到了作者家的院子,迅速地摘了三颗柿子,然后便不见踪影。就这样,最后3颗宝贵的柿子也被被人给摘了,作者一怒之下,拿起斧头砍倒了柿子树。
作者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日本的朋友,没想到朋友却叹了一口气,说了一番话:“我倒想让他们摘呢!”原来朋友原来种了一棵柿子树,天天有小朋友来摘柿子,而他们每次来,他都很高兴。但是现在却无人来摘。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和日本最大最大的差距便是——人文素养这个领域,我们应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人文素养
读了《学会感动》以后,我感悟到了一个道理: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脚下。所以,你要坚持用你的眼睛观察你的生活,用你的感觉体验你的生活,用你的思想审视你的生活,这些便是我们长大以后做作家甚至以后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