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读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读书心得 篇1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读了《"行为教育"》一文,我感触良多。作者是个教师,她能坚持读书和写作,日积月累后,读书和写作便成了作者生活的主旋律,成了作者业余生活的主导。不但自己爱好读书,写作,作者还用阅读行为感染想影响学生。我觉得作者的这种读书行为是我学习的楷模。的确,我也有同感:作为一名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自己所教的学生,是教师必要地任务,这也比教师在课室上说千次教育效益更佳。
小学读书心得 篇2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在交流中,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习、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中国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与现在的人性解放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小学读书心得 篇3
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悲情剧吗?因为在重温书的内容时,明明知道结局,却情不自禁的看下去,那种感觉,让我心痛。我不喜欢那种心痛的感觉!而完美的`结局会让人不知不觉中弯起嘴角,带给人的,是幸福的甜蜜,每看一遍,都会有新感受,让我慢慢理解他们,所以,我喜欢一遍遍看同一内容,在遇到相同情况是,会理智,会自信,它会在我的生命中谱写一道道美丽的诗篇!
小学读书心得 篇4
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拜读了《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讲座式的教育专著,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向读者诠释了“新课程下怎样当老师”这个如今老师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书中介绍了很多有关于小学的教育教学案例,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策略等,许多教学方法都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借鉴,加以引用。
正如书中所说:做老师很累。诚然,白天、晚上我们都要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忙个“不亦乐乎”;此外,作为老师,肩上还得承担着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我们教育界内部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评论与压力,不断诞生的新课程,急速变更的新教材,层出不穷教育新名词,名目繁多的教师学历提升课程,各种进修培训,还有那总也开不完的会议,迎接不完的检查……让学校领导与教师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接踵而至的又是各种病痛!面对这重重压力,正如林华民老师所说,教师应当尽快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转变与改进,不当教书匠,争当教育改革家与艺术家。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有时候我“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时候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有时候课堂热热闹闹的.,批改作业、课后写反思时才发现;老师该讲的未讲清楚,学生该听的未听清楚,整堂课纪律较难控制,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原来这一切只缘于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保持课堂40分钟的新鲜感确实挺为困难的。课堂上,让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反显得乱糟糟、闹哄哄的,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作为引导者的我,我想: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同时把课堂正真意义上的还给学生,老师尽量少说。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在教学时,我却常常会犯一些新教师易犯的错误,就是习惯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缺乏学生式的思维。新课标倡导蹲下来和学生讲话,我想这不仅仅是身体,更包括内心吧,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情。在此,教师也应该进行角色转换,以寻求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平等”。这也是我所要努力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仔细观察了班上每个学生,从作业中,言语谈吐中,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想进步,都想学好,然总是有上课不认真听讲的表现,概是话语不够精彩,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吧。所以,此时此刻,我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真正意义上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做一个以“儿童为本”的践行者。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所在,好好地引导,同时加以鼓励和培养,小小的举止,或许便可成就其一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然好学者往往也善思。思者,思考,反思也。反思是教师与自我进行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在反省、思考中再加以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积累的前提。所以,教师应着力做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者,在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从而成为人们口中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书中所讲:缺经验的老师忙于积累,有经验的老师勤于思考,此话也恰恰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这好比是源头的活水。
学校是智慧的起步,学校是快乐的源泉,这一切都是孩子们给予的,而我要的是只拣儿童多处行,那是无穷尽的欢乐与幸福。而今,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扮演了教师这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就要清楚这个角色的规范,也要深刻理解其要领。在教育这个领域中,只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才有工作的目标与导航的舵子;只有按照社会要求教育学生,规范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可体现出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要令学生肃然起敬,又要使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初为人师,需要尽快成长,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潜行。
小学读书心得 篇5
阅读篇目:《我的阅读"行为教育"》
感悟:读了这篇《我的阅读"行为教育"》,使我明白到阅读写作是十分重要的,阅读不但对自己的人生,对学生的影响,对自己的.心灵都有深远的影响,看到作者的阅读人生,令自己也有了阅读的冲劲,不再为自己找籍口,让阅读丰富自己的人生。
小学读书心得 篇6
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有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少不更事的我不太明白这几句话的.含义,但当我看完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总算对这个生命的难题有所领悟。
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家境贫苦,小小年纪就被母亲送到食堂当杂役,在那里受尽了欺侮。然而,他的人生并没有峰回路转,反而急转直下,命运的折磨接连向他袭来,最后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是不管遭遇怎样的困境,他都用钢铁般的意志挺过来了,他苦难的生命正如他最后完成的著作一样光耀人世!
我读着读着,保尔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高大的背影似乎就在我身畔。他,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如此钢铁般的意志,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他前进呢?生命竟能坚毅至此!
人的一生究竟能够承受多少苦难?让生命绽放坚毅的光彩,人生就无所畏惧了。保尔告诉我,生命竟能坚毅到如此地步!我为这可敬的生命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