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
爱习作提供的《只有一个地球》(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只有一个地球》 篇1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经典的引入,可以作整理,作为资料。)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4、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5、第一个学生讲后的教师评语:我特别注意你的第一点,你说地球本来就很渺小,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我注意你讲的第二点,人数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6、第二个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你憎恨时会这样温柔地跟大家说──学生朗读──你的感情我体会到了,可能你平时不太会发火,谁再来读──女生读──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⑴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不是你的发现,是这几句话已经告诉你了。
⑵作者是很感慨,抒发自己的感情,告诉大家保护地球──发现写作的用意眼光犀利。
⑶我们要对地球负责任──联想丰富,但那还不叫发现。
⑷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挽救,不能只是等待上帝──发现用意。把这段话跟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⑸用名词都是人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对美伊战争是持否定态度的,胸怀广阔,目光远大。
⑹看到了希望,破坏了就要移居到别的地方去,等几十年、几万年也不要紧──前提是人类只有觉醒了,才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时代周刊》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⑺地球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已经开始觉醒,地球成为人们的焦点《地球就诊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第二节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⑴读地球母亲以前的模样──这是地球母亲的哭诉吗?──希望变回以前的模样(出乎教师的预料)。
⑵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⑶补充。
⑷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⑸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
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课堂练习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
(把《懂你》这首歌的内涵提升了。绝!怎么想到会跟这首歌联系起来。)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篇2
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的球生态环境的意义。课文从地球在宇宙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进行环保教育。
重难点突破:
1、采取自主学习和协作的办法进行学习,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来了解,在宇宙中的确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为了生存,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
典型习题配备:
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 )( )透亮相互( )( )( )( )可亲
一叶( )( )( )( )提供不加(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容易----精心----美丽----
3、选作题
(1)在生活中找一找人类破坏地球的现象,想一项解决的办法,并把你的合理化建议写下来,寄给有关部门。
(2)写一篇想象文,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一棵大树、一条消息、环保局长------)
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星级教案》。
推荐材料:
《宇宙生命之谜》
《只有一个地球》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 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滥用 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只有一个地球》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初步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地球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2、,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要抓住这些关联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如:“但是……”后面说的是与前面恰恰相反的事实。紧接着的“不但……还……”表示这种恰恰相反的事实有两个方面。
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是,因为众人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我国每年可用的水量为7000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水量为3000亿立方米,剩下的清洁可用的淡水就只有4000亿立方米了。不但如此,这样做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例如,使人害病(包括癌症),使鱼类灭绝……?
(这段话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随意毁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来”一词,说明水、森林、生物和大气这些资源不像矿产资源那样,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一句,充分地说明了人们带给地球的危害,使得可再生的资源不但不能再生了,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明确表明,如果人类不去爱护自己的地球,那么人类的生存都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四)讲读第三段。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枯竭”的词意(用尽断绝),重点体会“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科学家们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退一步讲实现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且火星或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类有可能,人多了不行。因此文章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不能移民)
(五)讲读第四段。
1、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板书: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因果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六)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告诉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护,那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七)解决课后练习第3题。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举例:
渺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贡献: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一副好的身体,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篇5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2、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⑵ 领悟文章的思想进行小练笔,培养同学学习语言的能力。
⑶ 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同学自主选择、自我评价、协作参与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受到保护环境、维护地球的教育,懂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可爱,同时有多么脆弱。
【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既是一篇很有科学性的说明文,又是一篇语言文字十分优美的文章。一方面它从地球上可供人类生存的范围非常有限、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破坏了地球人类将别无出路等角度说明不能再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了,呼吁人们维护地球、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另一方面文中描写地球美丽的优美词句让同学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1、教学重点:
让同学明白为什么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再破坏资源了;为什么破坏了地球将别无去处。
2、教学难点:
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同学更加深刻认识目前地球面临的危机,从思想深处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把许多真实的、具有震撼力的画面摆在同学面前,不必教师多做分析,同学联系实际生活,便能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布置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身手,如预习,自同学字、新词,查字典等。所以在课前可以布置同学充沛预习课文,这样便给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加强能力训练,比方本课的朗读、说话、写小练笔训练。
六年级同学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在网络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使他们在查找资料,学习课文中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品尝探索的乐趣,收获的快乐。
新课标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让同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感悟。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沛利用CAI的优势,让同学通过生活实际中的各种现象来感悟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学媒体设计】
电子相册导入新课动画录音在愉快的氛围中把同学带入课堂教师点击“电子相册”按钮2分钟。
地球风采感知美丽的地球登陆网站利用指定网站上地球的一些精彩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同学情感同学点击“地球风采”按钮3分钟铅笔同学有感情朗读文本、交互让课件工具代替钢笔,培养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同学点击“铅笔”按钮2分钟计算器计算全球人均活动范围文本、交互充沛利用媒体,既能让同学在数字上感知,又能保证课堂时间同学点击“计算器”按钮1分钟自学学习三、四自然段文本、交互、登陆网站让屏幕代替课本,吸引同学注意力,并能随时登陆上指定网站解决难点同学点击“自学”按钮6分钟反馈同学自学结果网络广播让同学展示其学习思维过程教师机监控广播某同学2分钟救救地球感知地球上的生态灾难文本、交互、登陆网站媒体中的图片、指定网站充沛调动起了同学的情感同学点击“救救地球”按钮3分钟计算器人类从地球到别的星球需多长时间文本、交互利用数字充沛说明人类除了地球别无去处同学点击“计算器”按钮1分钟电子相册《热爱地球妈妈》动画录音与导入呼应,并使同学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点击“电子相册”按钮1分钟课外拓展查询资料库,为小练笔作准备文本、交互、登陆网站同学自主选择共享资源同学点击“课外拓展”按钮1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2分钟,利用苏亚星在网络上打开教师课件,出示电子相册。
2、上课后:
同学们一定还在回味刚才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所听到的那活泼、愉快的旋律吧。这首歌的名字叫《热爱地球妈妈》,它告诉我们要保护美丽的大自然,维护地球,维护生态环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讲述同样内容的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3、齐读课题:
问:在读题时,我们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4、再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局部
1、过渡:同学们一定对地球的全貌充溢了好奇,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做一回宇航员,一起来领会一下地球的风采。
(同学操作网上浏览。)
2、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3、课文把地球描绘得如何呢?
同学操作: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运用课件中的铅笔工具,把课文中描写地球美丽的语句画出来,并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操作:教师网上浏览,相机指导。
4、交流:
利用苏亚星把指名同学的操作结果调至全班同学的桌面上,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交流,并进行品读。
5、交流地球的另一特点──渺小:
同学操作:利用课件中的计算器计算,同时利用课文中所给出的数字,“地球的面积有5.1亿平方公里,而适合人类居住的陆地只占地球的五分之一”,现今全球人口有70亿,算出每人占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6、通过计算,你认识到了什么?
7、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却载着70亿人类,人类的安危全系于这叶小舟。那么,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对待这生命之舟的呢?
三、学习第二局部
1、同学自学3、4自然段:
同学操作:
⑴ 自由读3、4自然段:
考虑: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⑵ 什么叫再生?
⑶ 提示:如文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点击“再生”,上指定网站,并结合实际了解资源再生过程。
2、教师组织同学汇报自学效果。
3、教师小结(网络操作)。
同学操作:
⑴ 同学登陆进入“救救地球”。
⑵ 同学自主选择观看各种有关资源破坏的图片、网站。
⑶ 选择最令你惊心动魄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4、网上交流:
网上展示指名同学的桌面,让同学练说。
四、学习第三局部
1、你们说得这么可怕,然而“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指名说)
2、做个假设:
在离地球40亿公里处发现有一星球适合人类居住,利用四年级学过的课文《太阳》中学到的知识:太阳离地球1.5亿公里。人类乘飞机到达太阳需二十年,那么,人类要飞到离地球40亿公里处需要多长时间呢?
同学操作:利用计算器计算。
3、发现需要用三、四百年的时间,所以人类要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4、引导再读课题:所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五、假如我们人类在这唯一的地球上再任意破坏,后果则不可思议
地球这个生命之舟将不复存在,而人类将无处容身。所以,请大家爱我们的地球吧!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唱出我们的心声。
教师操作:网上放音乐《热爱地球妈妈》。
六、延伸课题,准备小练笔
1、为了我们人类,对于这唯一的地球,我们不得不维护。那么我们将如何以实际行动来做呢?(同学网上畅谈)
2、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身的金点子化成一篇篇富有号召力的文章。
3、同学操作:网上搜查作文资料。
⑴ 同学登陆进入资料库。
⑵ 搜查资料。
⑶ 自由练写。
(这一环节若课上时间不够。可延续到课后进行。)
4、和录:
⑴ 《假如我是环保局长》存有指定网站的各种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和有关环保局长的职责,让同学对其有大概的了解,并写出符合实际的文章。(中国洁净煤技术网)
⑵ 《我为母校设计绿化方案》设置了我校新校舍的平面图,并结合一项电脑拼图,以和相关网站,为同学提供写作的各种资料。(上海绿化网)
⑶ 《五十年后的家乡》存有各种有关家乡──无锡的网站,对无锡的历史和污染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中国无锡网)
⑷ 自定,存有一篇有关《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读后感,供同学学习参考。
【优秀教案目的】
培养同学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置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同学查寻资料,从而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网上互相交流,可以培养同学自主选择、协作参与、发明实践的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 篇6
一、故事激趣,引出课题。
1、故事激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裹着一件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戴着绿绿的草帽,撑着一把淡蓝色的大伞。
这位母亲有三个儿子,天空,海洋,陆地。她勤劳地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孩子,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儿子们深深地感激他们的母亲,于是,天空将自己倒映在海洋中,母亲的水衣变成了蓝色的;陆地长出花草树木,造出青山绿水,让母亲的草帽更加漂亮。母亲开心极了,她赐予了陆地和海洋生命,给蓝天增添了白云,和儿子们一起过着平静的日子。
时光飞逝,一眨眼间,母亲的第四个儿子——人类诞生了。母亲赐予他智慧与创造力,精心呵护他,用希望将他撑起。
天空对人类说:“兄弟,我愿意让你翱翔蓝天。”
海洋对人类说:“兄弟,我愿意带你周游世界。”
陆地对人类说:“兄弟,我愿意被你踩在脚下。”
人类非常感动,于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建造了家园,幸福地生活在了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这个星球就是人类的家园,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同学们,它的它的名字就叫——地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板书:只有一个地球)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手势读课题。(强调“一个”、“地球”)老师强调了哪两个词?为什么呢?
2、紧扣题眼,明确题材。
(“地球”是题目的中心词,告诉了我们课文所要介绍的对象;那么“一个”就是——“题眼”。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预习,谁说说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以前学过的《松鼠》也是这类题材的文章)
3、检查预习,触摸学情。(生字认读,听写字词。)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看大家昨晚预习的效果如何?指名认读生词——听写词语(和蔼可亲、恩赐、枯竭、威胁)——同桌互改。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了!恭喜大家,顺利过关!(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出的要求,自学课文。
1、出示“读书导航”
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反馈交流)
(2)遨游太空的宇航员目睹太空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教师总结:美丽而渺小,可爱但易破碎,不可易居。
3、出示重点句子: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不明白宇航员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地球为什么可爱,同时又容易破碎?)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可爱?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来的?请拿起手中的笔,一遍读一边勾画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地球可爱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来交流。
第一自然段。(地球上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着,就像不经人工雕琢的天然风景一般美丽,让人陶醉。)(地球裹着薄薄的蓝色的纱衣,就像一位漂亮的即将要出嫁的新娘一样美丽!)(晶莹一词让我仿佛看到在茫茫宇宙中地球那微微发着亮光的样子。)(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一词让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是地球给了我们生命。这样写生动形象,让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
谁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
我随着同学们的读书声,仿佛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太空中,引入眼帘的是一个 的球体,上面 ,周围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
多美的地球呀!怎样读,才可以抒发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呢?
(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刘洮:你的表情甜美,读出了浓浓的味道。其他同学评价。
像刘涛同学这样来读,让老师为你们大家喝彩!: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
你们的读书声让我陶醉,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不想背下来呢?试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背读这一段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背诵就是在体味语言、积累语言。刚才我们从地球样子的美丽感受到了它的可爱。那么我们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它的可爱?
(2)学习说明方法,感悟地球的渺小。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江上渔者)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我们看看地球的半径(六千三百多千米)为什么说他小,跟茫茫宇宙作比较说明他的体积小,而他的面积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不会再长大。
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地球很慷慨。)
“慷慨”,板书指导写法。知道它的意思吗?地球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呢?书上介绍的并不详细,我们要知道的更详细,该怎么办呢?
(上网、查书籍、看十万个为什么、还可以同学之间交流所找的资料。)
谁说说你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
(地球妈妈毫无保留地对待我们,无私地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哺育着地球上的60多亿人。……)
师:其实,地球就是一个宝库,它毫无保留,无私地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的呢?(板书:人类、箭头、问号)
(出示录像:浓烟,伐木,焚烧,乱倒垃圾,随意排放污水,肆意捕猎生物)
师:看了这些,你的心情怎样?
师:看到往日裹着水蓝色纱衣、美丽、可爱的妈妈如今憔悴不堪、伤痕累累的面容,我们忍不住心痛,忍不住心酸!我们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屏幕出示)
(教师随机板书“易碎”)地球易碎的原因,课文写了吗?你找到了吗?再读读这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想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
生: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天上下酸雨。一些生物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一些动物家破人亡,面临着灭绝。而人类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也将面临着灭绝。
师:同学们,那你们怎样看待人类的行为呢?用一个词说说。
生:我觉得人类很残忍,可耻,不计后果,恩将仇报,很可怕……
师:难怪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不禁发出了如此透心的感叹:(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师: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不要等到资源枯竭时,我们现在就移居别的星球上去,你看这个想法怎么样?
师:既然我们不能移居,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回答完,教师继续追问“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我们要保护地球”。我们应该这样做,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师指课题,生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生读(只有一个地球)。
此时此刻,同学们已经安奈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请把你此时最想对地球妈妈、对人类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的上面吧。(放轻音乐)
师:来,请把写好的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听听你们内心的呼唤。
师:地球妈妈听到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一定会很欣慰。同学们,你们真情的呼唤,深深感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那欣慰的眼神,那含泪的微笑!善待地球,珍爱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生读: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生读:只有一个地球。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向全人类发出我们的呼吁:满含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推荐:
1、绿色环保网,中国环保网;《地球家园》、《地球妈妈》、《热爱地球妈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卷》。
2、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想保护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