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雨后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指名回答)
揭题:(出示图片)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就将这幅画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雨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欣赏课文录音),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激发自主阅读
1、初读课文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
但是要求:
1、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划下来,多读两遍,读准字音。
3、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树梢、赤脚、使劲、妹妹、射出、溅、糟糕、兴奋、短粗、咬着、小辫、唇儿、裙儿(指名读、齐读、领读)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
2、整体感知课文
(1)分节读课文。(指名读、齐读)读的时候可以随文识字。
(2)课文写了雨后小朋友玩水、踩水的欢乐场景,那么多快乐似神仙的孩子,你最喜欢小诗中的谁呢?为什么?请你把描写他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3)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4人一小组比一比,看谁最厉害?
3、谈谈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或者是感受)想说一说?
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三、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学习生字:梢、赤)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树上为什么会闪着金光?用一片海洋形容广场让你感觉到什么?看到这片海洋你想干什么?(出示图片、引读第二句)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刚才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也可以试着背诵。(各种形式的朗读)
四、学习生字。(梢、赤、劲、妹、射)
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诵读了一首诗—《雨后》(引导背诵第一节)。
过渡:(出示图片)看!这群赤脚的孩子当中,谁玩的最玩得最开心?(观察图片,学生交流)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小节
1、他们是怎么玩水的呢?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出示图片)(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1)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读第2小节?
(2)请小朋友划出小哥哥玩水的动作词语。(指名说,板书:踩、喊、滑)
2、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使劲”:①你能表演一下吗? ②你从“使劲”中明白了什么呢?
(2)小哥哥在使劲地踩水,他还不忘记要照顾自己的妹妹,怎么照顾的呢?--------(指导学生读哥哥喊的'话)
过渡:刚喊完,他就滑了一跤,小朋友们想一想摔倒的哥哥还会再玩水吗?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第三小节
1、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理解“糟糕”一词)
2、嘴里喊着“糟糕—糟糕”的哥哥,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体会小哥哥的心情,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事例引入,比如课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3、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能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读2、3小节
4、齐读第二、三小节
过渡:小哥哥这么开心,妹妹一定也很快乐,一起来看看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
(三)学习第四小节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画,描述妹妹的外形(引导理解“撅着”和“泥裤子”)
2、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你能演一演吗?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板书:紧紧跟在、咬着、轻轻地)
3、指导朗读: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
4、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小妹妹,既然你害怕自己摔跤,那为什么心里还希望自己摔一跤呢?(体会玩水很快乐)
5、齐读
三、总结
1、课文中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玩水很快乐?
2、介绍生活当中自己玩水的经验
3、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地读读吧!
四、学习生字(奋、短、粗、咬)
五、板书设计:
5.雨后
小哥哥 踩、喊、滑(兴奋骄傲)
雨后教学设计 篇2
雨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比较适合朗诵和训练说话。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玩水时“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设计思路】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语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 周年
月 日 总课时数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绿线间4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通过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一、导入阶段
1.同学们,炎热的夏天里,大家最盼望的是什么?
2.出示课件:雨、雨声
[在一开课通过给学生观看下雨的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了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同时为后面讲课过程中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和语言训练打下了感情的基础。]
3.雨不但给人们带来凉爽,而且还能给小朋友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不信,我们来读读冰心奶奶的小诗。
4.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读诗。刚才我们读的这首小诗,名字就是—雨后。
5.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雨后》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请再读诗,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帮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猜)
3.你们的`办法真多,一定学得很好。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读准生字字音。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4.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1)按小组顺序接火车读生字卡片。
(2)男生、女生赛读
(3)测读
踩:为什么是足字旁,这是个形声字,还有哪些是形声字,记一记。
溅、跤、糟糕、骄傲、撅、唇(注意书写,撇)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巩固生字词。
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一定会读这首小诗了。谁最勇敢第一个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
2.自己速读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兄妹之爱、快乐)
[此环节和下面的环节意在于整体感知课文。教师应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时机,引发情趣,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动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3.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快乐了?默读课文,画下相关的句子。
(一)组内讨论:
1.赤脚是什么意思?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
(1)师:你认为神仙的快乐什么样?(没有烦恼,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2)还可以怎样说?(快乐的好象天使一样,小鸟一样等)
(3)读出你的感受。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
指读3人。(课件)
2.还从哪看出?
(1)指名读,评读
(2)溅起多高。高,看出很开心。
(3)做表演,体会心情。
用读的方式带我们踩水。指名读3人,齐读。(课件)
3.还从哪看出?有问题请提出。
(1)学生未提出情况下,师:有点不理解,摔倒了为什么还兴奋、骄傲?
(2)理解,体会童趣。变成泥裤子怎样糟糕?(湿、脏、挨说、样子难看)
(3)谁愿意当小哥哥说说,表演也可以: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评议,读的不行,要说出理由。注意最后一句,(
(4)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哥哥部分。
4.读最后一节,其他同学猜读的同学的想法。
谁的对?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此处应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对于孩子的“兴奋、骄傲”理解会有所不同,教师不要强求一致。]
[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而又善意地看待别人。让学生评价别人时即看到优点,又能提出建议,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发言人,在评价中感悟课文,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指名读,怎样理解就怎样读。
四、回顾全文,巩固字词
师:小哥哥和他的妹妹是如此快乐。结合自己的经历一起来体验,。
(一)师生合作朗读。师读第一节,男生第二、三节,女生第四节。
(二)读字词卡片。嫩绿、赤脚、兴奋、骄傲、糟糕。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学而导。]
2.根据学生建议,教师指导书写。
(1)仔细看,书空,渗透笔顺。
(2)认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记字方法。
(3)细心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象这个字怎样写才漂亮。
(4)渗透写字方法:只有认真观察,进行比较,写出的字才漂亮。
(5)教师示范书写。
(6)学生拿出生字本,试着写一写。提醒书写姿势。展示评价。
例:嫩:左中右结构,每部分写窄,笔画穿插紧凑。
六、回文朗读,课外延伸
1.下课铃就要响了,就让我们再读一次冰心奶奶送给我们的小诗吧。
2.同学们,快乐不仅在雨后,还在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父母老师的关爱里,更在人们的心里。回家把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最后把雨后的快乐延伸到同学的交往中,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把快乐传播给在座的同学老师,使课文得到升华。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第 周年 月 日 总课时数_________
【教学目标:】
1.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幸福。
【教学准备】
一段清新流畅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学习定标
1.读课题
2. 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认识了生字,理解了“糟糕”这个词,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顺利引入课题,可谓“一石多鸟”。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自学指导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独立解决,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5)小结并板书:水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
2.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二、三小节)
雨后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材分析
诗的第一、第二句中的“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不仅和题目中的“初晴”“后雨”前呼,而且和第四句中的“淡妆”“浓抹”后应。
诗人用一个“方”字不仅暗含西湖在晴天很美,美的恰到好处,于是发出“晴方好”的感叹,而且为下句“亦”字的出现做铺垫。“亦”字则表明雨天的西湖同样具有美的价值。
西湖里湖水满溢,波光荡漾,亮丽极了。不料又洒起了霏霏细雨来,湖山的山色朦胧迷茫,若隐若现,显得无比神奇。山、湖都沐浴在细雨中,在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忽明忽暗。诗人用空蒙将雨中的山色,雨中的林木,雨中的水活托了出来。远远望去,西湖附近的山形飘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仙境般神奇美妙。两句诗,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的,一幅是淡墨,互相衬映,把西湖水光山色,晴雨变幻的美,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在诗人眼里,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晴方好”、“雨亦奇”,是对西湖山水的高度评价,正好表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上两句诗写了西湖的山光水色,但从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看,他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雨和晴,山与水,西湖还有许多的景物能勾起诗人的情思。但是,他并未紧承前两句去写,而是敞开想象,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显然,这是才思敏捷的诗人触景生情,巧手偶得的妙喻,贴切地比出了西湖的美丽。西湖和西施都姓西,更重要的事,都具有天生丽质的自然美。于是西湖的晴天和雨天被诗人巧妙地比喻西施的浓妆和淡妆。西施不管怎样打扮,淡妆也好,浓妆也好,总是恰到好处,惹人怜爱。而西湖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总是风情旖旎,令人迷醉。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世人皆知其美,但又无人有幸见识其美,这就营造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你可以任意想象西施的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肤如凝脂···你尽可把万千好词佳句加于西施一身。总之,你眼中的西施早已不食人间烟火。西湖之美也具备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那种美不可言传,不可描摹。作者表现的意境又恰恰是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西湖到底有多美,事实上是你认为有多美就有多美。可见诗境的这种模糊、朦胧和不确定性,并非是西湖的自然再现,而是诗人的艺术创造。
三、教学设想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在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上,他们是乐意并会积极参与进来的,朗读不但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而且对于全班每一个孩子来说,这也是比较容易的`。
尽量带孩子们走进这首诗,设想当时的情境,在头脑中重复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在师生对话中体会诗歌的韵律、对称及遥相呼应。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带来的意境美。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潋滟一词的含义。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
4、朗读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读、背中初步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感受这首诗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中蕴涵的无言之美。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走近西湖
师: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景致宜人、美不胜收。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美丽的西湖不但吸引着当代游客到这里大饱眼福,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众多诗篇。接下来请小朋友跟老师穿越回北宋时期,当时我国古代的大诗人苏轼正在杭州任官,一天,他邀约几个好友宴游西湖,才华横溢的诗人看到景致宜人、美不胜收的西湖挥笔写下了传颂天下、脍炙人口的——齐读诗题
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短短七个字的题目你们就能联想到这么多内容啊,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2、印象西湖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评价语:读得很温柔,真好听。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
评价语:你读得可真投入,读诗就是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可以吗?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我读二、四句,行吗?
师:同学们,苏轼笔下的西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预设①是第三句。
师:是那“西子”,是吗?
②是山色空濛。
师:你觉得“山色空濛”很妙,是吗?
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很舒服,是吗?
④水光潋滟
师:你觉得水光潋滟很美,是吗?
3、走近西子
师:你知道“西子”吗?
师:你从哪知道的。
师:恩,书上看到的。她的名字又叫
师:你们都知道了,西子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要听吗?
师: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玩耍的时候,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得如西子那样美?那就让我们跟大诗人苏轼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4、晴雨西湖
师:一起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潋滟”两个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
师:谁给大家说说“潋滟”是什么样子(水盛而波动的样子、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恩,肯定是非常漂亮的,因为有一个“艳”字。“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你在哪里见过这水波潋滟的画面。
师:那是怎样的漂亮啊!(点击课件)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让我们跟着苏轼的船来到湖面上,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鱼、荷花、堤上的柳)。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作者说——
师:王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们看看“方”是什么意思。(正好,恰恰)
师:水面那么美丽多姿,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评价语:好一位深情的苏轼啊!好投入的苏轼啊!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再深情一点。)
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时,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好浪漫啊)
师:(朦朦胧胧的)哦,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来看看吧。(播放课件,随着音乐!)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房子朦胧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评价:好诗意、好深情、好温柔、雨细细地下着,周围是这么安静,你忍心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男生读、女生读)
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
师: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那么美,那么妙,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情语的变化读出来!
师:感觉是那么柔柔的,要是第一句再读响亮一点,会让别人觉得阳光更加灿烂。
师:小朋友们,再让我们一同来回味下着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
生:我看,山色空濛也是景。
师:我看,晴是景。
生:我看,雨也是景。
师:我看,晴方好。
生:我看雨亦奇。
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我看,山色空濛雨亦奇。
5、西子西湖
师:晴天的西湖是那样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温柔,像谁呢?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柳枝儿为西湖化妆。下雨啦,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下雪啦,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师:能和西子去比吗?
师:难怪苏轼会写:欲把西湖比西子——
6、情系西湖
师: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任官的日子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官。其间,他带领当地人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是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谭印月”——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鱼、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
师: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师: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师: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名扬千古。从这可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
雨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2.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水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水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雨后的景色非常美,而且雨后我们都想出来玩一玩,因为空气非常清新,作家冰心奶奶看到我们玩水的情景,非常的有趣,他把我们玩水的情景写成了一首美妙的儿童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雨后》,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什么呀?(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6页,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诗。
(播放录音朗读课文)
二、细读领悟,深入感悟。
过渡语: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也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小节?
生: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
师:课文一共有四个小节,第一节总写小朋友们玩水,第二第三节写小哥哥玩水摔了一跤的兴奋和骄傲,第四节写小妹妹跟着哥哥在水中行走,既担心滑倒,又想摔一跤的心情。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完后闭上眼睛想想所描述的情景。
(2)合作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说给小伙伴们听听。
(3)再读课文,体会雨后孩子们的欢乐。
师:现在老是要问,如果你是这群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觉得怎么样?
生:快乐。
师:让我们以轻松快乐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一节,体会雨后孩子们的欢乐。2
师:第一小节出现了三个“一”(一片一群一样)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一样。
2、细读第二、三小节。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文中的小哥哥是怎样玩水的,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三小节,画出小哥哥玩水快乐的词语。
(1)学生自由度第二第三小节,边读边画出小哥哥玩水快乐的词语。
(2)小组交流。
(小哥哥玩水快乐的词:使劲欢喜兴奋骄傲)
(3)讨论:小哥哥摔了一跤,为什么还那么兴奋呢?
(4)你觉得小哥哥是个怎样的人?
(淘气、可爱、关心妹妹)
提示:“妹,小心,滑!”这是三个独立句,是哥哥提醒妹妹的话,该怎样读呢?朗读者三个独立句时,声音要适当提高,要读初停顿,读出小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小朋友们,你们试一试吧。
(5)再读第二第三小节,体会小哥哥玩水摔跤后的兴奋和骄傲。
3.细读第四小节。
过渡语:小哥哥雨后玩水摔了一跤,小妹妹呢?请小朋友们读第四小节。
(1)自由读第四小节,画出小妹妹玩水动作的词语。
(2)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小妹妹长得怎样?咱们班里有谁也撅着两条小辫子呢?
小妹妹跟在谁的后面?“泥裤子”指的是谁?
(4)交流。
描写小妹妹玩水动作的词:跟咬提跑,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妹妹玩水玩得也很快乐。
(5)再读第四小节,体会小妹妹玩水的快乐和内心的矛盾。
三、齐读全文。
过渡语: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在雨中玩水的快乐。
四、指导背诵。
五、欣赏雨后图片
六、拓展延伸
1.我会学习冰心奶奶用诗歌把雨后孩子们玩水的情景写下来。
2.我会画出小朋友们在雨中玩水欢乐的'情景。
3.课文中有我喜欢的句子,我会把它们都摘抄在“采集本”中。
七、作业
找冰心奶奶的作品读一读。
【教学反思】
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这种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雨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炎热的夏天里,大家最盼望的是什么?
2.出示课件:雨、雨声
3.雨不但给人们带来凉爽,而且还能给小朋友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不信,我们来读读冰心奶奶的小诗。
3. 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读诗。刚才我们读的这首小诗,名字就是—雨后。
5.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雨后》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请再读诗,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帮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猜)
3.你们的办法真多,一定学得很好。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读准生字字音。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4.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1)按小组顺序接火车读生字卡片。
(2)男生、女生赛读
(3)测读 踩:为什么是足字旁,这是个形声字,还有哪些是形声字,记一记。
溅、跤、糟糕、骄傲、撅、唇(注意书写,撇)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一定会读这首小诗了。谁最勇敢第一个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
2.自己速读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兄妹之爱、快乐)
3.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快乐了?默读课文,画下相关的句子。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的的句子。
指名读,交流读。
四、回顾全文,巩固字词。
指导书写,
1.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根据学生建议,教师指导书写。
(1)仔细看,书空,渗透笔顺。
(2)认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记字方法。
(3)细心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象这个字怎样写才漂亮。
(4)渗透写字方法:只有认真观察,进行比较,写出的字才漂亮。
(5)教师示范书写。
(6)学生拿出生字本,试着写一写。提醒书写姿势。展示评价。 例:嫩:左中右结构,每部分写窄,笔画穿插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雨后》这首诗,学习了生字,初步感受了孩子们玩水嬉戏的情景。今天让我们再次去体会其中的快乐吧!(读课题)
2.首先回顾一下这些词语:(树梢赤脚使劲糟糕兴奋妹妹发射短粗咬着水花儿唇儿裙儿)
过渡:今天老师要把你们带到雨后的广场上去玩一玩,请大家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静静地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师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一节:
1.雨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把你看到的绘声绘色地读出来吗?
2.要是你在这里最想干什么呢?理解:“神仙”是怎样的快乐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指名快乐地读一读。
3.雨后的广场正是孩子们玩乐的好场所,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快乐。让我们齐读第一节。
过渡:在这一群快乐得像像神仙似的孩子们中间,有两个玩得特别起劲的,他们是——小哥哥和小妹妹。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的吧!
三、学习第二、三节:
1.指名读2、3节:这两节都是写小哥哥的,他是怎么玩水的?你使劲地踩踩水,什么感觉?
2.“使劲”可以换成什么词?(用劲、带劲、起劲)(分组读这两句)
3.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可也没忘了身后的小妹妹。(指名读3、4行):你高声地喊是什么意思?你说得真亲切看出了你对妹妹的关心;你这么急促地喊是为了怕妹妹摔倒吗?这是个多么关心妹妹的小哥哥呀!
4.他竭尽全力地踩水,也许是用力太大,身体不稳,所以刚招呼妹妹别滑倒,自己就滑了一跤,有趣吗?自己读读吧。
5.摔倒后的小哥哥是怎么表现的呢?(指名读第三节)有疑问吗?(理解“糟糕”、“兴奋”、“骄傲”的矛盾心理)能这样痛快地玩水,哪怕是摔一跤,也觉得是快乐的。小哥哥真是——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6.你感受到了小哥哥的兴奋和骄傲了吗?读出这种感受(齐读)
过渡:还要一个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孩子呢,她是——小妹妹。
四、学习第四节:
1.赶快读读第四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妹妹?做一做她的动作。
2.指名读这节:说说“泥裤子”指谁?
3.出示这节:带点的词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小妹妹的动作)做一做小妹妹的动作,感觉和小哥哥玩水有什么不同?(抓住“咬、提、轻轻、小心”等词理解)
4.小妹妹心里是怎么想的?小妹妹玩水无声无息,异常小心,多别扭呀!干脆摔上一跤,也像小哥哥那样,多痛快多尽兴呀!
5.是呀,能在雨后这欢乐的海洋里,踩水呀,欢笑呀,玩得多快乐!小妹妹也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6.齐读第四节:感受妹妹的快乐。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2.大家刚才都沉浸在这快乐之中,一定也愿意把这快乐留在心里。我们一起来试试记住它吧!(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雨后
小哥哥 踩 喊 滑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妹妹 跟 咬 提
教学反思:
雨后教学设计 篇6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时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感阅读,陶冶情操,感受阅读的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孩子们的自由快乐,感受童年成长的欢乐。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课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出示生词:树梢、赤脚、快乐、使劲、发射、兴奋
指名读,全班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板书:雨后
二、品读课文,感受快乐
师:夏天,下过雷阵雨之后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发言)
是啊,雷雨之后到处都是湿湿的,那么看看冰心奶奶是如何描写雨后的场面的,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读课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过渡:瞧!冰心奶奶向我们描述了一副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依赖哥哥的雨后嬉戏的场景,多有趣!我们来看看第1小节怎么描述的吧!
(二)学习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读第1小节,学生自由朗读。
读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交流:
(1)出示:“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问: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象中的广场有多大?
水有多深?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
a.从“闪着金光”知道天已经晴了,“金光”是指树梢上还残留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的光。
b.从“一片海洋”知道地上有大片的积水,说明雨下得很大。
问: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描述?(雨过天晴)
(2)出示:“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从“一群”可以看出有很多孩子在戏水;通过理解“神仙”引导学生感受到孩子们的开心自在、无忧无虑。
(3)语言训练:
那你们在水中玩耍的时候,快乐得好像什么一样呢?
练习:
我快乐得好像鱼儿一样,在水中____________。
我快乐得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____________。
我快乐得好像____________一样,在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过渡:听了你们创作的小诗后,我也感到很快乐,就让我们和书中的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1小节吧!
(三)学习课文第2~4小节
1.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谁来读读第2小节。
(2)谁来说说,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指名说,说后出示小哥哥踩水图。)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3)你能表演一下吗?(突出“使劲”)
(4)你从“使劲”中明白了什么呢?(从“使劲”、“溅”感受小哥哥的兴奋之情。再让学生演演)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站在雨后的广场上,你是怎样踩水的?学生表达,进一步感受快乐。
过渡:小哥哥在使劲地踩水,却还不忘照顾好妹妹,你听__________。(指名读下去)。(指名几人多读,读出喊的感觉)
进一步感受广场上的欢乐气氛。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声音要喊出来,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1)问:他为什么会摔跤呢?(因为刚才他使劲踩水)
(2)采访:如果你滑了一跤,会觉得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呢?
过渡:你们滑了一跤,有的觉得快乐,有的觉得害怕,那书上的小哥哥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1)问:“他嘴上说:‘糟糕——糟糕!’,脸上为什么还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呢?”
(2)联系生活感受“兴奋和骄傲”:有谁在雨天玩水时摔过跤,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
(3)指导朗读第2、3小节,读出快乐。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一定读得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第2、3小节。
(4)练读、指名读。
2.小哥哥玩得这么高兴,小妹妹看了也想去玩了,她又是怎么玩的呢?
自由读第4小节。
(1)这“泥裤子”是谁呢?你为什么要紧紧的跟着“泥裤子“呢?
(2)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你能演一演吗?
表演后出示:“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3)采访:你为什么要这么跑呢?(小妹妹听了哥哥的提醒,有看到小哥哥滑了一跤,也害怕自己摔跤,弄脏了衣服)
(4)继续采访:既然你害怕自己摔跤,那为什么心里还希望自己摔一跤呢?(体会玩水很快乐)
(5)指名读,齐读。
(6)表演:一名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
(7)指导朗读,读出小妹妹的小心翼翼和快乐心情。
(四)课文中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玩水很快乐?
(找出五个“!”体会快乐)
(五)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地自由读读吧!
三、总结
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导学生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射、短。
2.指名读、齐读。
3.介绍新偏旁:身、矢
4.说说记忆方法,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5.请你为它俩找找生字朋友。
6.师范写生字,生书空。边书空边念笔画,再在书上描红。(偏旁用红色)
7.在《习字册》上描2个,写2个
五、作业
课后继续读一读,背一背这首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背给其他的小伙伴听,让他们和你共同享受雨后的快乐。